谷歌(GOOG),從業務引領者到追隨者

今天盤後搜索巨頭谷歌第一季度財報公佈,受益於疫情期間營收依然大幅度上漲的

雲平臺服務以及油管(YouTube)業務,盤後股價上漲7.98%.

谷歌(GOOG),從業務引領者到追隨者

總體來說,谷歌第一季度營收337.1億美元,超過預期的326億美元,相比於去年增長了14%. 油管(YouTube)業務收入增長33.5%, 谷歌雲服務更是大幅上漲了52%.

一直以來,谷歌都是互聯網搜索領域的抗把子,其搜索技術不知道比競爭者(某度,某應,某虎)高到哪裡去了,但問題是目前搜索市場基本已經飽和,由搜索引擎帶來的廣告收入也基本到了峰值,未來的上升空間很有限。如果谷歌沒有新的增長型業務,其股價將很難得到支撐。

事實上在資本市場尤其是二級市場,雖然科技板塊看起來最受投資者追捧,但投資者對於科技公司的要求也顯著高於其他板塊,即科技公司必須持續創新和開拓新的業務,並以此來保證自己成長型股票的定位,科技公司基本沒有成為分紅型股票的退路,在資本市場,科技公司只能持續創新或者被投資者遺棄。

展開來說,當一個科技公司在某個技術領域取得領先,其有可能靠這一個技術來持續盈利嗎,並且依靠穩定的盈利來向投資者分紅?答案是沒可能。

讓我們先來看幾個分紅型股票大戶,食品巨頭卡夫亨氏(KHC)與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XOM),其股息分別在5.26%與7.74%。這兩者能維持高股息的原因在於食品與石油行業相對穩定的資本回報率與相對穩定的消費端。資本回報率穩定,意味著行業受到外來資本的威脅小,畢竟當新的資本進入某一領域後,其一開始的資本回報率肯定是低於行業標準水平,之後隨著市場開拓,成本降低等形成一定規模後資本回報率才能靠近行業標準水平,如果這個行業本身的資本回報率就比較穩定且偏低的話,對新資本的吸引力基本為零。而消費端穩定,意味著行業的客戶黏性高,從而可以保證利潤空間以及較低的研發成本,畢竟,消費者對於食品和石油能有什麼大的創新的要求呢。

但科技行業不一樣,目前科技行業是資本回報率最高的行業,一大批風投公司會為了一個稍微靠譜,或者對現有的科技公司業務稍有改進的創業想法投入鉅額資金來支持其創業,因為風投公司知道,一個科技創業公司的成功,其回報率都是以十甚至百倍數來計算的,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現有科技公司想守成基本不可行。而且科技公司的核心還是在人,在程序員,就算你有了專利又怎麼樣,新創公司只要投入足夠高的薪水來挖人,複製並改進你的技術是分分鐘的事情,而且硅谷內的科技人員流動又那麼頻繁,換主頻率估計要高於三國時期的呂布。

這裡說個題外話,目前中美之間的科技戰越來越激烈,美國開始在各個方面想辦法限制技術人員的流動,包括加大對華裔教授以及華裔技術人員的審查,限制中國科技學科留學生的簽證等等,以及通過貿易戰在立法層面對中國施加壓力。這個時候直接的技術複製越來越難,但直接的不行,我們可以曲線救國啊,以中國引入特斯拉建立上海工廠為例,我們不直接要求特斯拉的技術,但是要求特斯拉儘量使用國產配件,等國內的電動車配件產業鏈成熟了,我們再組裝自己的高性能電動車不就水到渠成了嗎。就像我們完整掌握了蘋果的配件產業鏈之後,我們自己的手機品牌小米等等不就起來了嗎。

第二個是科技行業的消費端的客戶黏性較低,以社交平臺為例,如果社交平臺不能通過持續型的新功能來吸引和維護用戶,用戶很容易流失。比如現在國內某音為主的短視頻很火爆,之後幾乎所有的社交平臺,微信,豆瓣,知乎也都加入了短視頻功能。所以說客戶黏性較低意味著維護成本較高,而成本高,意味著守成在科技行業只能想想而已。目前幾個典型的守成科技企業,比如Facebook, 微博,twitter的股價都不盡人意,我們在投資的時候也應該儘量避開。

好了,說完了為什麼科技公司要持續創新並開發新的增長型業務之後,我們再回到谷歌的財報。事實上這幾年谷歌在開拓除核心搜索業務之外的業務上可謂是不遺餘力,從雲平臺到數字媒體,從可穿戴設備(對fitbit的收購)到自動駕駛汽車(Waymo). 目前看來谷歌的努力在第一季度的財報裡有了回報。

第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大部分企業,比如出行網站Expedia,縮減廣告成本,谷歌的廣告收入也大受影響,三月的廣告營收比去年下降10%, 但因為疫情卻造成了企業對雲服務的重視(比如Amazon的上漲)以及大部分人因為隔離在家而大量使用油管(比如Netflex的上漲)。雖然在這些方面谷歌只能算是其他公司的效仿者,但目前為止成果很不錯。

除此之外應該注意的是谷歌仍然有大量的現金儲備,這也為其未來回購股票提供了可能,加之谷歌對招聘的減少以及市場成本的控制,這些都將為谷歌的估價上升提供支持。

總的來說,對谷歌的投資注意力將放在谷歌除核心搜索之外的業務發展上,目前看來谷歌已經交出了初步滿意的答卷,在投資配置上我也推薦夠入一些谷歌 的股票。

最後,谷歌第一季度的淨收入為68.4億美元,每股平均9.87美元,而去年同一時期淨收入為66.6億美元,每股平均9.50美元。

*更多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PathX科技選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