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媽“花式”逗娃玩,沒想到把娃嚇哭了,網友:這屆家長真是有毒

有時候大人們看著又乖又萌的小寶寶,內心就是一陣激盪。因為寶寶實在是太可愛了,所以家長忍不住就會想逗逗孩子。不過這逗孩子的分寸可不好掌握,有的家長甚至會把孩子逗哭了。而更嚴重的是,有時家長一些逗孩子的舉動,會造成孩子認知的錯誤。

親媽“花式”逗娃玩,沒想到把娃嚇哭了,網友:這屆家長真是有毒

比如故意把男孩子打扮成女孩子,告訴他你是女生,還有常見的說:你是爸爸媽媽撿來的等等,都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最近微博一個視頻就是孩子家長在逗娃。可是家長給了孩子一種誤導,最終把孩子給惹哭了。視頻中,可愛的小寶寶正在被奶奶抱著。她們站在一個玻璃門前面。媽媽來到孩子面前,想逗孩子玩。她伸出手,繞到孩子的腦袋後面去。

在孩子後腦勺的位置,用手狠狠地在玻璃上拍了一下,發出了很重的“砰”的一聲,假裝是孩子的腦袋撞到了玻璃。然後媽媽又立馬把手放在了孩子腦袋上,邊揉邊說:“沒關係,沒關係,不疼的。沒關係。”孩子被媽媽揉著腦袋,真的以為是自己的頭撞到了玻璃門,愣了幾秒鐘後,就開始癟起了嘴巴,哭了出來,金豆豆不停往下掉。

網友們在微博下說:“這樣容易造成小孩的認知錯誤吧。”、“根本就是讓嚇哭的好嗎?這樣當家長真是有毒。”、“真是,不知道哪裡好玩了……”

嬰幼兒時期是孩子認知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對寶寶今後的成長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認知能力可不僅僅是孩子記東西,認東西的能力。認知能力是指人腦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們對事物的構成、性能與他物的關係、發展的動力、發展方向以及基本規律的把握能力。而知覺、記憶、注意、思維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認為是認知能力。

親媽“花式”逗娃玩,沒想到把娃嚇哭了,網友:這屆家長真是有毒

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也是會分階段的。

⑴4到6個月

孩子最開始的時候就是白紙一張。他們那個時候什麼都不懂。但是隨著他們接觸和融入這個世界,他們就會去觀察和認識世界。

但四到六個月的孩子還是小嬰兒,他們頂多運用各種單音節的聲音配合上手舞足蹈來表達自己對世界的認知。比如要顏色鮮豔的玩具,想要熟悉的家長陪著等。

親媽“花式”逗娃玩,沒想到把娃嚇哭了,網友:這屆家長真是有毒

⑵一歲到兩歲

一歲以後的寶寶認知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了。他們開始能分別不同的人,並且初步有了“我自己”的概念。於是喜歡照鏡子,喜歡觀察自己。等到孩子對語言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使用能力,那麼孩子就會有一些簡單的思維。

比如看到奶瓶就想到喝奶,拿到一件玩具,知道自己可以玩等等。而且他們對於一些故事書和圖畫書裡面豐富的色彩和圖畫也會比較感興趣。

⑶兩歲到三歲

孩子的認知範圍進一步得到了擴大。孩子能認識分辨一些自然界的東西,比如太陽月亮,樹木,花草。同時對於大小和多少的概念也有了一些瞭解。

另一方面,孩子也開始關注事物的細節了,也就是除了知道事物的名稱,孩子也開始關注和分辨各種物品的不同。而學關注細節,發現的問題也就會越多。所以這個時期的家長會發現孩子的好奇心越來越強、頭腦中的疑問也越來越多。

親媽“花式”逗娃玩,沒想到把娃嚇哭了,網友:這屆家長真是有毒

⑷三歲到四歲

這個時候孩子開始關注幾何。在生活中,孩子會對一些標誌性的東西產生關注。比如紅綠燈,路牌等的顏色,形狀等都是孩子觀察的對象。

另外,孩子也初步建立起了空間和時間的概念,能理解長短、上下和前後。這個時候也是家長培養孩子認好圖形,號清楚空間概念。這對孩子以後的數學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

認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它可不是隻有在孩童時期有用。因為人是需要終身學習的。有道是:“活到老,學到老。”人這一生中,所有思考,探究,學習新事物的過程中,認知能力都是起到了重大作用的。如果孩子的認知能力非常好,那麼對於他來說,學習新事物就是很容易的事,還能夠不斷探索發現,讓孩子受益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