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反覆發熱,頭頂疼,用三焦經,膽經,肝經來調理。

手少陽三焦經:

起始於無名指靠小指一側的末端,向上走出在第四五掌骨中間,嚴重手背到腕關節外側,走過前臂橈骨尺骨之間,向上通過肘尖部,沿著上臂外側分佈到肩部,交會手太陽經與秉風穴,與督脈會於大椎穴,然後交會於肩井穴,進入鎖骨上窩,分佈兩乳當中,同心包聯絡,向下屬於上中下三焦。分支從鎖骨上窩出,上達項部,到耳後,向上出於耳上,與膽經相交後向下走面頰,到眼睛下,交於小腸經的顴髎穴。

水腫,反覆發熱,頭頂疼,用三焦經,膽經,肝經來調理。

主要穴位:關衝,液門,中渚,陽池,外關,支溝,肩髎,翳風,和髎,絲竹空等。

主治疾病:

1.經外病症:咽喉腫痛,面頰疼痛,目赤痛,耳聾,肩臂外側疼痛。

2.內臟病症:腹部脹滿,小便不通,尿頻尿急,水腫。

足少陽膽經:

起始於眼外眥,經過和髎穴,到頭維穴,再到耳後與三焦經交會,沿著頭頸走手少陽三焦經前面,到達肩上有退回交於三焦經後,向後會於大椎穴,而後進入鎖骨窩。分支從外眥分開,向下達大迎穴部位,然後向下到達頸部,也入鎖骨窩。從此向下入胸中,過橫膈,聯絡肝,屬膽。沿脅肋走到腹股溝,繞陰,橫向進入股骨大轉子。沿大腿外側,走出與膝關節外側,向下分佈於腓骨前面,一直向下達腓骨下端,走外踝前面,沿著腳背上面進入第四五蹠骨的指縫間。

水腫,反覆發熱,頭頂疼,用三焦經,膽經,肝經來調理。

主要穴位:瞳子髎,聽會,上關,懸顱,懸釐,臨泣,風池,肩井,日月,環跳,風市,膝陽關,陽陵泉,懸鐘,丘墟,足竅陰。

主治疾病:

1.經外病症:寒熱往來,頭痛,瘧疾,面色晦暗,目痛,大腿,膝關節,腓骨疼痛。

2.內臟病症:脅肋疼痛,嘔吐,口苦,胸痛。

足厥陰肝經:

起始於足大拇指邊,向上沿腳背大內踝,再向上與三陰交交會,再由內踝上八寸同足太陰脾經相交走於脾經後面,到達膝關節,沿著大腿內側,到達小腹,和任脈交會於曲骨,中極,關元,走向胃旁,屬於肝臟,與膽聯絡。在向上通過橫膈,脅肋,氣管,喉嚨進入咽部,再向上分佈於前額,並與督脈匯合於頭頂。

水腫,反覆發熱,頭頂疼,用三焦經,膽經,肝經來調理。

主要穴位:大墩,行間,太沖,中封,中都,曲泉,足五里,章門,期門穴。

主治疾病:

1.經外病症:頭頂疼,眩暈,視物模糊,耳鳴。

2.內臟病症:脅肋脹滿,疼痛,痞塊,胸悶,黃疸,梅核氣,小腹痛,疝氣,遺尿,小便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