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了!大眾點評的這些差評是無效的

各位商家朋友好,本期案例解析主題是“未體驗點評”,幫助您快速瞭解哪些差評可以申訴、哪些好評算為有效。對您門店的評價星級可能有所影響,請認真學習哦~

以下內容包含

· 什麼是未體驗點評?

· 未體驗點評≠無線上消費記錄點評

· 未體驗點評≠商戶查不到消費記錄的點評

· 未體驗點評≠未消費點評

先來看一些真實案例

今天早上,裝飾空間設計商家老闆小王氣到變形。

他收到了一條差評。

一個叫大雄的人只給了兩星,施工、服務、設計全都打了一般。

評價理由是,網上看了一個案例,覺得不行。

注意了!大眾點評的這些差評是無效的


小王覺得很冤枉,只是網上看了一個案例,就可以寫差評?

小編迅速拿出審核利器,一番明察秋毫,果然,這條點評不簡單。

這是一條未體驗點評,它在正常點評中魚目混珠,讓商家深惡痛絕。

差評者大雄,並沒有在網上問小王要案例看,也沒有到小王店裡去,親自了解小王的設計,只是看了網上的信息,就寫了點評。

寫的是聽說的體驗,別人的體驗,而不是自己和商家接觸的體驗。

小編一向拒絕收錄未體驗點評,這次也是快狠準地踢了這條評價

小王熱烈鼓掌。

未體驗點評了解一下

未體驗點評的意思是,點評沒有體現點評者對被點評商戶的親身體驗。

點評可能是來自聽說的信息,也可能是來自網上新聞看到的信息,或者是來自他人的體驗,而不是來自本人在該商戶進行體驗的感受。

到底哪些點評是未體驗點評?小編這就幫大家舉一些栗子。

評價者說:

聽說後天就開業了,之前吃過中山公園那家,味道還不錯,不知道這家怎麼樣,期待呀,等開了去嚐嚐再來點評。

商戶說:

我的店還沒開業,為什麼可以寫點評?

未體驗點評,特徵:點評內容提到“聽說”這樣的詞,同時提到“不知道怎麼樣”“後天就開業了”,表明點評者還沒有進行體驗。

評價者說:

炒冷飯,很一般。

商戶說:

我還沒開業!什麼要評價我!我有證據!我真的沒開業啊!(商戶準備了充足證據)

未體驗點評,特徵:點評內容雖然沒有提到,但商戶能夠提供證據,證明並沒有開業。

評價者說:

商戶已經搬走了,不要來了!!!

根本找不到位置。轉了好幾圈。什麼情景,地址對不對啊!

商戶說:

我們只是近期休息啊!沒有搬走啊!

找不到地方為什麼不給我們打電話?

未體驗點評,特徵:點評內容提到“找不到”,“搬走”等,顯示出點評者沒有對商戶進行體驗。

評價者說:

之前在大望路上他開的店就很爛,沒想到換了個地方又出來忽悠,他開的店各種混亂,走過路過都小心了!

商戶說:

大望路店已經關了,寫在我新店下面幹什麼?

未體驗點評,特徵:點評內容提到“之前的店”等信息,沒有顯示出對新店的體驗,點評寫在了同一個老闆開的其他店下面。

評價者說:

誰還有這家的團購券啊?想轉讓的聯繫我啊!

商戶說:

來都沒來,就可以評論?

未體驗點評,特徵:評論內容為求購、詢問。

評價者說:

看了之前的幾個差評,終於明白這家店是怎麼回事了,本來還想去嚐嚐的,現在絕對不會去了!

商戶說:

來都沒來,就給差評?

未體驗點評,特徵:評論內容是瀏覽商戶下的點評寫的感想,並沒有到店體驗。

評價者說:

今天路過他們家,沒有想象的好。

商戶說:

來都沒來,就給差評?

未體驗點評,特徵:評論內容提到“路過”,並且其他內容沒有顯示出和商家有接觸。

評價者說:

朋友去過,沒放鹽,難吃。

商戶說:

來都沒來,就給差評?

未體驗點評,特徵:評論內容提到“朋友去過”,明確顯示出是自己朋友的體驗,不是自身體驗。

注意了!大眾點評的這些差評是無效的


以上情況,都屬於未體驗點評的情況,如果有遇到類似情況,歡迎通過商家後臺向小編舉報該條評價,小編會核實處理。

未體驗點評≠無線上消費記錄點評

商家老闆們常常以為,在平臺消費過的用戶才可以點評,沒有線上消費記錄的點評都是未體驗點評,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評價者說:

沒一個菜好吃,空調像假的一樣。

商戶說:

沒有用點評消費也能點評?

1.點評內容表達了真實的消費體驗;

2.後臺數據表明,賬號排除了競對、離職員工、虛假賬號的可能,偏向於真實會員;

3.這樣的可能性應該被尊重:會員消費的記錄不一定是在點評上存在,有可能通過其他方式完成消費,但也是可以在點評上發佈真實體驗的。

以上,這條點評不屬於未體驗點評,小編不做處理。

會員在點評上沒有消費記錄,並不能證明會員沒有體驗。

會員可能會通過其他方式完成消費,隨後在點評上發佈了真實消費體驗,這種可能性大量存在。如果只有線上消費(買單/團購)的用戶才能評價,那麼評價的群體是非常有偏差的,不能全面反映商家服務品質。

因此平臺不採用“線上消費”作為用戶點評的門檻,正是為了保證總體評價及評分的最大公正和客觀。

未體驗點評≠查不到消費記錄的點評

有的商家老闆舉報失敗,因為沒有在自己這邊查到會員的消費記錄,就認為會員的點評是未體驗點評。

評價者說:

牛肉海鮮辣筆貴,不值得來這家店浪費錢。

商戶說:

評價綁定的賬號,我用手機號都查了一遍,沒看到這個店的消費記錄。

1.點評內容表達了真實的消費體驗;

2.後臺數據表明,賬號排除了競對、離職員工、虛假賬號的可能,偏向於真實會員;

3.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會員沒有進行消費。

以上,這條點評不屬於未體驗點評,小編不做處理。

如果商戶反饋會員沒有消費記錄,平臺接到反饋後,會對會員的後臺數據進行嚴格核查,如果會員的後臺數據顯示正常,會員是一個正常會員的話,平臺會對點評的處理非常謹慎。

一般來說,商戶反饋會員沒有消費記錄,可能有很多種情況。比如會員點評的時間和消費的時間不一致等。如果沒有發現明確的證據表明會員無消費或存在其他違規,小編無法採納商戶的說法。

未體驗點評≠未消費點評

還有一種情況,也是商家們常常會來申訴的情況,那就是會員有預約、等位,但沒有消費的情況。

評價者說:

打電話去預約,態度非常差,腦回路清奇。

商戶說:

來都沒來,就可以差評?

1.點評內容表達了真實的預約體驗;

2.後臺數據表明,賬號排除了競對、離職員工、虛假賬號的可能,偏向於真實會員;

3.諮詢、預約都屬於消費體驗的一部分,能夠體現出商家的服務態度,消費者也可以通過這些環節對商家的服務態度作出主觀評價。

以上,這條點評不屬於未體驗點評,小編不做處理。

諮詢、等位、預約等環節,都要和商家發生接觸,都能夠感受到商家的服務,對於這些環節的體驗,平臺也應該充分尊重。

商家希望積累好評,消除差評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作為平臺型經濟的參與者,平臺需要通過大數據構建信用體系,讓平臺治理更加高效、準確。

如果商家的差評可以被刪除,對於真實體驗的消費者來說,會造成對平臺的極度不信任,引發信用危機。

因此,經過大量的數據算法及用戶分析後,平臺決定充分尊重評價者對諮詢、等位、預約等環節的評價。

總結

1. 未體驗點評是指:點評沒有體現點評者對被點評商戶的親身體驗。發現未體驗點評,歡迎通過商家後臺及時舉報,小編會及時處理。

2. 未體驗點評≠無線上消費記錄點評,判斷是否未體驗,會結合評價內容、賬號數據、是否消費等維度進行綜合判斷。

3. 未體驗點評≠商戶查不到消費記錄的點評,如果沒有發現明確的證據表明會員無消費時,無法直接採納商戶的說法。

4. 未體驗點評≠未消費點評,應當充分尊重消費者對各個消費環節的主觀感受。

注意了!大眾點評的這些差評是無效的


大家有沒有更加了解未體驗點評呢?

雖然未體驗點評讓我們深惡痛絕

但是找到問題的根源更加重要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希望各位商家老闆們

各個環節的服務都做好

從內到外都棒棒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