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夾鎮完成村莊“三資”清理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于斌通訊員劉靜)“今年不管是反季葡萄還是油桃,收益都不錯,村民的分紅不僅更多了,村集體也有了收入,這都是沾了‘三資’清理的光啊。”4月7日,樂陵市黃夾鎮大海李村黨支部書記、康樂生態農業種植合作社負責人楊書軍說。

楊書軍去年上任該村黨支部書記,當時村集體收入低,村“兩委”不健全,很多工作都難以開展。新班子上任後,定計劃、搞幫扶,曬黨務、聚合力,結合今年“三資”清理工作清查集體土地60餘畝,全部流轉到本村康樂生態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反季油桃、葡萄和蔬菜,目前已流轉土地450餘畝,涉及110多個農戶,建設溫室大棚28座,為集體年增收3萬餘元。

農村集體的資產、資源、資金是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物質基礎。但由於諸多原因,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仍然存在著制度不健全、監管不到位等問題,引發了農村基層黨員幹部不廉潔行為和違紀違法現象的發生。“黃夾鎮黨委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落腳點,直面村級遺留問題,實施一村一策,力爭啃下這塊‘硬骨頭’。 ”黃夾鎮黨委書記鄭同彬說。

該鎮通過廣播、發放單頁、懸掛條幅等宣傳“三資”清理的政策和方針,鎮紀委聯合經管站,對侵佔村集體耕地又拒不繳納租金的黨員進行提醒談話,通過班子成員包管區的形式,每週上報工作進度,每週總結工作開展情況。在各村,通過村“兩委”和民主理財小組的自查自糾,清理借款憑證、往來款項,實地盤點固定資產,測量村集體現有耕地,清理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有關規定的合同,通過集中清理、登記數據、核實臺賬等,真正增加了村集體的收入,激活了村級經濟發展的動力,使村“兩委”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不僅如此,該鎮號召各村黨組織領創辦合作社,將清理出的集體土地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增加集體收入,實現村民家門口就業,助力鄉村振興。

鄭同彬介紹,目前,黃夾鎮已完成對全鎮109個村的“三資”清理,在理清村級賬目、清理固定資產的基礎上,為村集體收回集體土地承包費近50萬元,重新簽訂發包合同110份,續簽合同20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