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現在的飯菜沒胃口,總是懷念小時候香噴噴的飯菜,有同感的嗎?這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紅小魚


這種感覺不好受呢,小時候很窮,又沒得東西吃,偶爾一點好吃的要麼等到過年。要麼只有家裡來客人了才會有點肉。所以說,那時候吃一頓肉要好長時間才可以盼到下一頓肉,如果家裡不來客人,要麼等到端午節,過了端午節就盼八月十五中秋節,過了中秋節才能盼到過年,那時的春節都是大家喜歡的,因為可以和自家的親戚聚在一起,又有好吃的又不要幹活,一年累下來只有那時才可以放幾天假。現在的生活好了,肉都沒有誰感興趣了,變著法子找吃的,總想來點什麼新鮮的。好好的解解饞。人是一個很怪的動物,偶爾一頓好吃的就盼望著天天有,到真正實現天天有時。就吃膩了。又想變花樣。現在天天有好的吃,記不住,小時候偶爾吃一頓好的,想到一輩子。這樣的心情我們就何嘗不是一樣呢?


zhangjun52052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有時候我們常常會感覺現在的飯菜不好吃了,總是懷念小時候的飯菜,小時候的味道,我相信很大一部分人會有這樣的感受。明明在物質條件越來越好的今天,很多人會有如此感受呢,下面我來粗談一下我的看法。

年齡的成長,情懷湧上心頭

有時候我們明明在外面高檔的餐廳享用著可口的美食,但是我們總會覺得或許會比媽媽的味道差點,會懷念小時候媽媽做的味道,或者只是一道小小的甚至微不足道的一個包子,或者一個點心,或者一份小菜什麼的,尤其是當我們孤身一人在外漂泊,這種感覺會愈發的強烈,小時候的味道會湧上心頭。當我們長大後,成熟後,特別是當家里人有離去時,這種小時候的味道,其實就是家裡的味道,親人的味道是外面任何美味都無法比擬的。思鄉,念舊,情懷出現在腦海裡,出現在味覺裡,總會讓你的味覺不自覺的去比較,你會覺得大魚大肉比不上物質匱乏時家裡的粗茶淡飯,山珍海味比不上媽媽的一碗醬油拌飯。家的味道,小時候的味道是那麼真切,真切到能讓所有其他的美味當黯然失色,食之無味。


生活的本質,返璞歸真

少年時,當我們物質不豐富時,我們總會幻想外面的美食,外面的世界。讀書時可能會嫌棄學校的飯菜難吃,在家裡時可能會覺得外面大飯店的飯菜好吃。當我們進入社會,感受到生活的艱難,體驗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之後,人們總會返璞歸真,會覺得還是家裡的飯菜更香,小時候的東西更真純,可能山珍海味比不上淘氣時買的一包辣條,大魚大肉比不上小時候省下零花錢買的一包乾脆面。人都是感情動物,當你體驗到生活的不易時,越簡單的東西或許更能觸動你內心的世界,更能打動自己,平凡的味道或者更能讓你念念不忘,兒時的美味或許是你再也找不到的東西,或許那就是逝去的青春的味道。

思念的味道,讓人難以忘懷

當我們處於順境時會想起自己的親人是否也在享受生活的美好,當我們享受豐富的物質時,會時刻想起自己是否也給家人帶來物質上的享受,當我們處於逆境時,更加想得到依靠,更加會思念家裡的,小時候的美好,簡單到媽媽做的一道小菜,奶奶買的一根冰棍。這些都是思念的味道,思念那些曾今簡單,隨手可得的東西。現在可能再也難以得到或者感受到的味道。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到了特定的環境,到了特殊的時刻,當我們異地求學,在外工作,拼搏他鄉時,思念的味道會時常出現,小時候的情景會歷歷在目,這種情境下,會讓你無比思念家的味道,小時候的味道,因為那都是再也回不去的味道甚至再也感受不到,品嚐不到的味道,那是任何美味所不能相提並論的味道。

小結

當我們品嚐美食時,並不是它不香了,不可口了,而是你勾起了小時候的味道,那是純真的味道,是懷念的味道,是平凡的味道,是思念的味道,是你自己心靈深處最樸素,最難以忘懷的味道。珍惜眼前,珍惜當下,珍惜身邊最最容易得到,最最容易得到的味道吧。


招哥美食


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回覆悟空邀請了,今晚餐後,小憩茶餘,特回答此題。

每個人對往事都有念舊,只是各懷念的事情不一樣,都是自已刻骨銘心的。

題主所懷念的是兒時一日三餐吃之香溢可口的飯萊,那是斷奶後的主食,是自已人生的第一口飯菜,是味覺對食物的初次認知,久日久之,以經形成、養成了對媽媽廚藝口味的依戀,山珍海味也覺得沒有家裡的小魚小肉, 青菜蘿蔔,通過媽媽的那雙巧手烹飪出來香甜可口,也因為那裡面有媽媽的影子、爸爸的慈祥、姐弟的情份、兒時的憧憬。

任何一頓跨國海宴、飄洋異味,也沒有兒時媽媽的味道,吃的是團圓、家情、歡樂、幸福。

就此談到這裡,常回家看看,找回舊時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