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蘇軾的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蘊含的人生哲理?

清極不懼寒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出自蘇東坡寫給弟弟蘇轍的《和子由澠池懷舊》一首詩中。為了更好的理解這句詩,我們先簡述下該詩的來龍去脈。

蘇東坡和弟弟蘇轍不到二十歲時,兄弟二人出川進京趕考路過澠池,借宿在一個古寺裡,兄弟倆還曾經在照壁上題詩。後來兄弟雙雙考上進士。在此之前,蘇轍還曾經被任命為澠池主簿,因為考上進士而沒有赴任。

蘇東坡也是考上進士後,第一次被外派到陝西鳳翔做官。蘇轍一路相送,回來再次路過澠池,看到兄弟倆曾經住過的僧舍,共同題詩的照壁都殘破倒塌,不免心生感慨。

蘇轍寫了一首詩送給蘇東坡。

《懷澠池寄子瞻兄》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

遙想獨遊佳味少,無方騅馬但鳴嘶。

蘇轍的詩裡有一種人生四處漂泊的感傷與迷茫。

蘇東坡為了規勸弟弟別太傷感,看開,看淡人生,於是和了一首詩,寄給其第。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蘇東坡和詩的詩心❤就是《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人生到處”就是人一生的軌跡。蘇東坡認為,人生在世實屬偶然,就像大雁偶然在雪地上落下,留下幾個腳印,然後又飄然而去。大雁離去無蹤,而腳印那麼微小,雪化了之後,一切將歸於虛無。這句詩體現了蘇東坡的人生哲學,和禪意。體現了他的人生虛無主義,處世哲學。他不僅只規勸其第,看開,看淡人生,而且自己也是這樣瀟灑曠達度過一生的。

後來,蘇東坡把這種人生哲學寫進了另外三首詞中。

面對漂泊無定的生活,蘇東坡說“此心安之處是吾鄉”;

面對人間的世態炎涼,蘇東坡說“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面對生命中無法把握的偶然和必然,蘇東坡說“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正是瀟灑豁達的人生,蘇東坡在“”烏臺詩案”身陷囹圄,多次被貶謫,外放荒蠻之地中,能夠坦然處之。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我們不應該學習這種消極的,虛無的人生哲學。但,我們應該在面對人生的挫折和無奈時,有一顆處之泰然,灑脫,曠達的心態。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彩雲飛翔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蘊含著怎樣的人生哲理?

這兩句詩出自宋代蘇軾的《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首聯與頷聯,是詩人對人生的思考:

“飛鴻”是人心靈的象徵,蘇軾兄弟正如同凌空翱翔的飛鴻。“踏雪泥”,是飛鴻偶爾棲落留下的痕跡,旋即便會融化消失。正如人之行事,不會留下永不磨滅的印記。“應似飛鴻踏雪泥”,看似虛無,實則曠達。哲理就在於,不必耿耿於過往的痕跡,人生短暫,前途未卜,可是鴻還得繼續飛行,飛向何方,哪裡還去考慮南北東西!

頸聯與尾聯是詩人對現實的感慨:

奉閒和尚已經去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裡面,當初在上面題詩的那堵牆壁已經坍塌,因此不能再見到舊時題詩的墨跡了。

是否還記得當年趕考時的艱辛磨難?由於我騎的馬在澠池西邊的二陵(今河南崤山)就死了,沒法子,只好騎著小毛驢到澠池。在那崎嶇不平的山路上行走,路是那麼遙遠,人是那麼疲乏,那瘦弱的小毛驢也累得叫個不停。詩人撫今追昔,抒發了對人生的深深感嘆。

“雪泥鴻爪”,後來變為成語。

追尋蘇軾的一生,更能理解此中真味。

八九歲時的蘇軾,在母親為其講授《後漢書•範滂傳》時,就曾詢問母親:“我長大之後若做範滂這樣的人,您願不願意?”母親很欣慰,親切地回答兒子:“你若能做範滂,難道我不能做範滂的母親嗎?”

鴻鵠之志早就在這個少年的靈魂深處紮根。

《沁園春》(下闋)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閒處看。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鬥尊前。

這首《沁園春》做於蘇軾從杭州赴密州任上,給弟弟蘇轍的。蘇轍當時在山東濟南為官,蘇軾請調山東密州。

“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

由此可見蘇軾的人生理想是輔佐明君,匡世濟民。

《江城子•密州出獵》更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名篇“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更見蘇軾力挽狂瀾的雄心大志!

被貶黃州,赤壁懷古,“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面對浪濤洶湧的大江,吼出胸中塊壘,吼出被壓抑的千古豪情!

命運多舛,三起三落。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自題金山畫像》)

蘇軾愈挫愈勇,不改初衷,豁達灑脫。即使生病也能悟出人生哲理:“因病得閒殊不惡,安心是藥更無方。”(《病中游祖塔院》)

蘇軾說,因病得閒,不是壞事。能讓人在日常的忙碌中抽出身來,有空來照看下自己的生命和靈魂。生命活得太忙碌、太焦慮了,只有“安心”才是最好的藥方。

《定風波》,更讓人感受到蘇軾面對困窘,雲淡風輕的灑脫。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陽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風雨也好,晴朗也罷,與我而言,有何分別?一個人有了“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有了捨棄名利的覺悟,此生無論是怎樣的境遇都不那麼重要了。無論是回首往事還是展望未來都是“也無風雨也無晴”。

《行香子·述懷》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

酒斟時、須滿十分。

浮名浮利,虛苦勞神。

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

且陶陶、樂盡天真。

幾時歸去,作個閒人。

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蘇軾連用三典,告訴我們人生短促,為了浮名浮利,勞心費神,在這如夢一般短暫的人生裡,實在是可笑。

時光易逝催人老,不如遠離貪慾,退隱還鄉,對著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做個閒人。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正是絕世蘇軾,遺世獨立,豪爽狂放,不媚不折,不改懷抱,純真隨性,萬古不休的寫照!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

寂寞沙洲冷。


雲端信步


這句話出自蘇軾的《和子由澠池懷舊》,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生如浮萍,漂泊天地間,就好象小鳥一樣,飛過來飛過去,偶一駐足,也不過是待一段時間而已,可能會留下你活動的痕跡,可是又勸你別太認真,只留下淡淡的痕跡即可。下面隱喻的意思是,說不定哪天你又要走了,被迫的也好是自願的也好,反正是還得漂泊;雪地上還會下雪的,把你的痕跡又蓋住了,也就是說人一走茶就涼,時間會扶平一切的意思。總體來說是說詩人恬淡的心境的。

蘇軾認為,人生雖然無常,但不應該放棄努力。若不經過一番艱難困苦,又如何能夠實現抱負。

既深究人生底蘊,又充滿樂觀向上,蘇軾的整個人生觀在此得到了微縮的展示。

這句話蘊含著這樣的哲理:人的一生會去到很多地方生活、工作,就像飛鴻會在雪地上的很多地方留下爪印一樣;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飛鴻飛走之後哪裡還會記得自己曾經在哪個地方留下爪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