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的瘟疫都是怎麼結束的,哪些人在瘟疫中活了下來?

史海探密


古代歷史上的瘟疫都是怎麼結束的,哪些人在瘟疫中活了下來?

瘟疫,特指鼠疫,但通常是烈性傳染病的統稱。

古代的瘟疫跟今天差不多,多數是由從動物跳到人類的微生物感染造成的人畜共患疾病。

古代,沒有疫苗,沒有防疫知識,這些殺人如麻的瘟疫是如何結束的呢?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

好就好在,這個問題就像一把利刃,直刺網上那些“防疫義和團”刀槍不入的神話。

因為,答案很簡單,四個字:

群體免疫。

有人說,從來沒有不通過疫苗接種而獲得成功的群體免疫。

實際上,恰恰相反,對於任何難以阻斷傳播途徑的瘟疫,不管它如何惡毒,最終都會屈服在人類,包括所有沒有被滅絕的動物種群的腳下。

不同的是,建立起群體免疫的代價不同,最慘烈的,人口可能十去七八,十室九空。

但是,最終,無論多寡,倖存者中建立起的群體免疫會將微生物阻擋在人群之外,形成一種生態平衡。

當這種平衡被打破,就會發生新的流行,重新建立新的群體免疫生態平衡。

下面,我們不妨從有所記載的歐洲歷史上的一些著名瘟疫加以說明。

查士丁尼鼠疫

這是由耶爾森菌引起,於公元541年在拜占庭帝國首府君士坦丁堡引發鼠疫大流行。

據信,鼠疫桿菌是從被征服的埃及進貢的糧食中的老鼠帶到君士坦丁堡的。

這場鼠疫導致了君士坦丁堡的滅頂,據傳當地很少有人倖存。

隨後,這場瘟疫像野火一樣蔓延到歐洲,亞洲,北非和阿拉伯,估計造成約3000到5000萬人死亡,大概佔到當時世界人口的一半。

至於這場滅絕性鼠疫是如何結束的,沒有人知道。

以現在視角猜測,可能有部分人在大流行中以某種方式倖存,倖存者中建立起了高覆蓋率的群體免疫,達成一種生態平衡的結果。

黑死病,歐洲中世紀的又一場鼠疫大流行

鼠疫桿菌跟今天那些引起人類傳染病的微生物一樣,儘管人類群體免疫的建議將之驅逐出人類社群,但卻從來沒有消失(除了天花病毒)。

在造成滅絕世界一半人口大流行的800年後,到14世紀又在歐洲捲土重來,形成被稱為黑死病的大流行。

據信,這次席捲歐洲的鼠疫大流行造成當時歐洲三分之一人口的死亡。

唯一不同的是,這一次人們學會了一個防疫招數,就是知道了人與人之間隔離就可以防止由跳蚤傳播的這種疾病。

當然,疫情最終結束依賴的是隔離和群體免疫的建立。

17世紀倫敦大鼠疫

或者正是因為黑死病期間人們學會了隔離這一防疫舉措,導致人口中有部分人並沒有被感染,因而建立起來的群體免疫水平不夠。

這種低水平的群體免疫導致鼠疫桿菌從來沒有被從人類社群中驅逐,從14世紀黑死病大流行後到17世紀,鼠疫從來沒有消停過,每隔大約20年出現一次流行,300年間共暴發約40次。

據信,倫敦的每次流行都會殺死約20%的人口。

直到1665年倫敦再次發生了數百年來最大規模的暴發流行。

彼時,結束這一流行的仍然是兩招:

居家隔離,和普遍感染建立起來的群體免疫。

滅絕“新世界”的天花大流行

天花是亞歐非“舊大陸”一種古老傳染病,每次規模性流行會造成約30%感染者的死亡(病死率30%),倖存者身上會留下終生不去的疤痕(在臉上的這些疤痕,在我國被稱為“麻子”),同時會獲得終生免疫。

由於不斷的流行,舊大陸人口中一直保持在一定水平的群體免疫,因而在天花和人類之間建立起了基於這種低水平群體免疫的不斷小規模流行的生態平衡。

隨著歐洲大航海對“新大陸”的“發現”,舊大陸的這種還算“溫和”的瘟疫被帶到了新大陸。

結果,最終在新大陸形成人口滅絕性的大流行,據信造成墨西哥和美國90%到95%土著人口的消滅,人口總數從1100萬減少到100萬。

原因是,新大陸人口從來沒有接觸過舊大陸這種“溫和”的病毒,人群中對其自然免疫為零。

當然,作為“回報”,新大陸的梅毒也被帶到了舊大陸,造成了相當規模的流行。

19世紀英國的霍亂-公共衛生研究的勝利

19世紀初至中期,霍亂一直“禍亂”英國,造成大量人口的死亡。

由於疾病的發生與接觸泰晤士河的河水有關,當時的人們認為這是一種由河水生成的“瘴氣”引發的疾病。

後來,有科學家引發致命暴發的傳染源,人們通過直接飲用街頭水井的水而患病。

經過艱苦的努力,當局被說服拆除了這些水井的水泵,霍亂隨之奇蹟般被遏制,這也是公共衛生建立清潔飲用水的開始。

群體免疫是難以阻斷傳播途徑大流行的唯一終點

有人說,由於有中醫的護佑,我國曆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過大的瘟疫。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我國不是沒有瘟疫流行,而是缺乏詳細的記載。

從有著較為詳盡記錄的歐洲瘟疫史來看,5大流行病中的4次是靠群體免疫的建立而結束流行。、

唯一的例外是霍亂流行,因為其傳播途徑是由飲用水傳播的食源性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是有限度的,不會造成普遍性感染。

對於難以阻斷傳播途徑的流行病(比如,呼吸道傳染病,蟲媒傳染病),只要不能建立高水平的群體免疫,流行通常就難以真正結束。

比如瘧疾。


掙脫枷鎖的囚徒


歐洲歷史上的瘟疫,大多是在大量人口死亡之後自然終止的。在瘟疫中能夠活下來的,基本上也就是倖存者。

中國歷史上則不然,能夠在瘟疫中活下來的,人數最多的人大多都是軍隊。

瘟疫之所以能夠大面積爆發,主要是因為人員過度集中和快速流動。軍隊恰恰這兩項都佔全了,怎麼反而是軍隊存活率最高了呢?是不是有點兒不可思議!

一個王朝的後期,因為土地兼併等原因,造成了大量的流民。此外災難、戰爭,也會造成大量的流民。

瘟疫往往就是在出現這些現象之後,才開始大面積爆發的。

流民由於沒有任何生活資源,得不到沒有任何的保障,所以流民就是瘟疫中死亡率最高的一個群體。

軍隊雖然也具有過度集中和快速流動的屬性,但是軍隊卻是掌握資源最豐富的一個群體。

在平時的狀況之下,軍隊就配備著軍醫。一般軍士在出現疾病時,基本上都會得到治療。

由於古代大多都是依靠城池來防禦,只要城池關閉的及時,流民就很難湧入到城池裡面。軍隊的隔離狀態反而要高於那些流民。

當軍隊開始出現疫情的時候,軍隊就會強行從民間徵調醫生。這就造成了民間的醫生越來越少,而軍隊的醫生則會越來越多。這也就使軍隊在治療瘟疫方面遠遠高於民間。

無論是從生存資源來說,還是從瘟疫治療來說,軍隊的保障要遠遠高於流民。雖然軍隊打仗也會造成大量的士兵死亡,但是流民死亡的人數則更多。

災難、戰爭、瘟疫往往攪和在一起,最終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死亡。在這些事件結束之後,一般都會從人口多的地區往人口少的地區移民。然後開始休養生息,又重新開始了一個新的發展。

中醫在這裡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沒有中醫存在的話兒,在經歷了這麼大的劫難之後,人口很難會再次復甦。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寄暇學宮


最近英國提出的“群體免疫”讓這個古代對抗瘟疫沒有辦法的辦法再次為人所熟悉。

我舉幾個例子:

黃熱病:是17世紀(1684年)墨西哥首次爆發,19世紀主要流行為南美洲和非洲。到了19世紀末人們才發現傳播途徑是蚊子。黃熱病可在數日內致死病人,多種治療方法無效,染上只有死路一條。但患者一旦恢復,終身免疫。

(也是因為黃熱病,英國,法國的侵略戰爭沒有成功,間接幫助了海地的獨立,海地也是第一個獨立的黑人共和國。這就是一段沾滿了血的黑人歷史了)

西班牙大流感: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H1N1(源於美國,因為美國源源不斷往歐洲運兵使得病毒爆發。歐美怕影響士氣一直瞞報。直到沒有參戰的西班牙發現並曝光,所以也叫西班牙大流感。這大流感一共3波,第一波甩鍋西班牙,第二波最迅猛美國最慘重,第三波介於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間。全球平均致死率2.5%-5%(一般的流感致死率大概1%),感染率5%,約3分之一人數被感染,死亡人數5000萬。大流感死亡人數超過超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

H1N1的消失是一個謎,肆虐18個月後自然消失,病毒株從來沒有真正確認過。當時歐洲剛剛經歷了一戰,醫療條件實在有限,沒有有效的醫療。這個病毒沒有資料證明患者感染康復後,是否終身免疫。但從他消失的徹底可以推斷出,應該也是終身免疫。

總結:在古代醫療技術不發達的情況下(連隔離水平跟現在也沒法比),只能通過群體免疫,被動的篩選掉抵抗力弱的人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