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非漢人,卻"挽救"了北中國,佛學、琴學俱契三昧

这位风云人物,并非汉人,而是汉化了的契丹人。他生逢乱世,雄才大略,成就斐然,且佛学、琴学俱契三昧,他,就是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湛然居士,辽朝东丹王耶律倍八世孙、金朝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在金仕至左右司员外郎。他"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元史 耶律楚材传》)燕京城破,成吉思汗闻其名召见之,收其为臣。其后追随成吉思汗征讨西夏,辅佐窝阔台灭金,凡三十余年,其间居中书令之位十有三年。

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对他有这样的评价:"蒙古之制,凡攻城而抗拒者,屠之。故蒙古入中原所屠名城不可胜计……其君臣又绝不知有治民之术,若此时无文正,正不知其何如也"。我们知道,历史上谥号为"文正"的人物,还有范仲淹、司马光、曾国藩等人,他们每一位都如黄钟大吕,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力。而耶律楚材也被谥为"文正",其人如何,由此可以想见一斑。


他非汉人,却


王国维在给出的评价里,正好说明了楚材做的两件大事。其一,止杀。阻止了蒙人屠城。其二,建制。使蒙人从落后文明走向了先进文明。接下来,我们对这两件事分而述之。

其一,止杀。所谓"蒙古入中原所屠名城不可胜计",发生在成吉思汗时期。在窝阔台初期,耶律楚材为丞相,力阻了一场即将要发生的最大规模屠城。这座城就是汴京,北宋时的东京汴梁城,也即今天的开封。当其时,汴京作为金国后期的都城,城中居民有140万之众。被蒙古军包围后,久攻不克。攻城将领速不台,在西域、中亚屠城无数,杀人如麻,他发誓破城后要血洗汴京。正是耶律楚材苦苦劝说窝阔台,窝阔台最终才下令不准屠城,只杀金国皇族。"其后攻取淮汉诸城,因为定例。"此件事,可说是功德无量,救拔生灵于水火,是文明对野蛮的一次伟大胜利。

其二,建制。蒙元帝国创立之初,军政合一,无明确制度。楚材所推行的政策,主要有改革政治体制,提拔重用儒臣;保护农业,实行封建赋税制度;反对滥杀,保护百姓生命;禁止掠民为驱,实行编户制度;反对扑买课税,禁止以权谋私;主张尊孔重教,整理儒家经典。这些措施,使新兴的蒙古贵族逐渐放弃了落后的游牧生活方式,采用汉族以儒教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和制度来治理中原,使先进的中原农业文明得以保存和继续发展,也为由蒙入元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无文正,蒙元又会是怎样一种景象?也许整个中国历史都将为之改写吧。

就是这样一位在政治上有杰出成就的历史人物,在诗学、琴学、佛学方面亦有着很深的造诣。

首先我们来看看楚材与佛的渊源。当年金国都城南迁汴梁后,任左右司员外郎的楚材留守中都燕京,被蒙古兵围困于斯,他对时局发展持消极态度,"忧患以来,功名之心束之高阁",遂转而学佛。初从圣安澄公习禅,后拜万松行秀门下,苦修三年,获其印可。正因为楚材修佛有成,有一颗佛心,又与儒家思想结合形成佛儒思想,对蒙元建国和制止杀戮等多有贡献。汴京城的止杀行动就是他佛家慈悲之心的最好体现。

成吉思汗时期,楚材随驾征西,与道教全真派掌教丘处机有所交往。当时,丘应成吉思汗之召,从山东出发不远万里赶赴漠西,为成吉思汗讲授养生之道,在军中盘桓日久。楚材有机会与丘交往,初期二人关系尚好,后来却发生龃龉。在《西游录》中,他对丘已表露出不满。该书上卷记西征见闻,下卷却专门为批驳丘处机而写。列举对丘"不许之事"计十条,对丘的诸种言行一一予以批驳。在这里,我们姑且不对批驳事加以议论,不过写此书时,丘已东归,可见当时佛道之争已起,楚材虽非对道家学说有异议,但对丘等道门中人的行为颇有微词,由此可见楚材护佛之心切。

而最能表现楚材参禅境界的是《洞山五位颂》组诗。兹列如下:

《洞山五位颂 正中偏 其一》

十月澄江彻底冰,梅花江路破瑶英。

寒斋冷坐人无寐,雪映书窗一夜明。


《洞山五位颂 偏中正 其二》

区区游子困风尘,就路还家触处真。

芳草满川桃李乱,风光全似故园春。


《洞山五位颂 正中来 其三》

石女翩翻鸟道飞,渊明琴上抚冰丝。

缓歌劫外阳春曲,慢看盘中白雪词。


《洞山五位颂 兼中至 其四》

泾渭同流无间断,华夷一统太平秋。

而今水陆舟车混,何碍冰人跨火牛。


《洞山五位颂 兼中到 其五》

水穷山尽悬崖外,海角天涯云更遮。

撒手转身人不识,回途随分纳些些。


这五首诗,乃楚材模仿曹洞宗祖师洞山良价的相应偈语而作。洞山当年作有《正偏五位偈》(此处省略),意在揭示理事圆融,偏正回互的禅学思想,体现参禅悟道的不同境界。五位,是指正中偏、偏中正、正中来、偏中至、兼中到(如楚材诗题所示)。其中,正,是指体、空、理、心性、绝对等;偏,是指用、色、事、相对等。也即,事理相互配合,也就是偏正回互,生出正中偏等五位之别。

我们来看楚材的这五首诗。抛开禅理不说,这些诗亦明白晓畅,颇为流丽。

再从禅理来看。

正中偏是背理就事,参禅者对真理的把握偏向于现象界去寻找自我的本来面目(佛性或自性)反而忘了自我便是本体(真理),从而滞于外物,"雪映书窗一夜明",此处参禅者向外求索之意自明。

偏中正是舍事入理,犹如游子还家(家即本体界),参禅者不再强烈呈现分别见解,现象界的一切逐渐隐退,即是舍事入理,摄用归体,因此说"风光全似故园春"。

正中来则不偏袒于一边,无所谓相对情况出现,即参禅者在这一阶段已不再感受身心存在,二者皆泯灭无余,本体已达无念境界,故云石女腾空,渊明抚丝(一般认为渊明抚弄无弦琴,此为反意,无可无不可),"阳春白雪"乃孤芳自赏,参禅者还须从本体界走向现象,不居尊位,无化而无不化,应万象之差别,变现无垠之妙用,但还不圆满,故云"缓歌、慢看"。

兼中至即空色一体,理事通融,参禅者从现象界差别之妙用,体悟到现象与本体的冥合,即"华夷一统",而达于无念无想的境界,故能"冰人跨火牛"了。

兼中到圆满功成归正位,也应冥应众缘,动静施为,平常自在。这样正偏兼带,理事圆融,内外和合,非正非偏,得最高觉悟,故可"随分纳些些",以化导众生。

从以上诗作即可看出,楚材的参禅境界非一般人可比,是一位佛心儒身的智者。


楚材不仅通达佛学三昧,在琴学上亦是一位大家。他喜搜集名琴,擅弹《广陵散》,下面这首《弹广陵散》表达了楚材欲借弹《止息》(即广陵散)以平胸中郁结不平之意。

居士闲弹止息时,胸中郁结了无遗。

乐天若得嵇生意,未肯独吟秋思诗。


他非汉人,却

四川省博物院馆藏 耶律楚材 曾用唐琴 “玉涧敲冰”正面


他非汉人,却

四川省博物院馆藏 耶律楚材 曾用唐琴“玉涧敲冰”背面


另一首关于《广陵散》的鸿篇巨制是《弹广陵散终日而成因赋诗五十韵》,诗从弹琴的缘起写起,中段大篇幅写琴曲的构成与立意,又谈到琴谱的流传,最后点出商宫同声(一弦二弦同音),乃有"逆君"之意,叹千古无人识真意(清君侧之权臣)。

兹录如下:

湛然数从军,十稔苦行役。

而今近衰老,足疾困卑湿。

岁暮懒出门,不欲为无益。

穹庐何所有,祗有琴三尺。

时复一弦歌,不犹贤博弈。

信能禁邪念,閒愁破堆积。

凊旦炷幽香,澄心弹止息。

薄暮已得意,焚膏达中夕。


古谱成巨轴,无虑声千百。

大意分四节,四十有四拍。

品弦欲终调,六弦一时划。

初讶似破竹,不止如裂帛。

忘身志慷慨,别姊情惨戚。

冲冠气何壮,投剑声如掷。

呼幽达穹苍,长虹如玉立。

将弹怒发篇,寒风自瑟瑟。

琼珠落玉器,雹坠渔人笠。

别鹤唳苍松,哀猿啼怪柏。

数声如怨诉,寒泉古涧涩。

几折变轩昂,奔流禹门急。

大弦忽一捻,应弦如破的。

云烟速变灭,风雷恣呼吸。

数作拨剌声,指边轰霹雳。

一鼓息万动,再弄鬼神泣。


叔夜志豪迈,声名动蛮貊。

洪炉煅神剑,自觉乾坤窄。

钟会来相过,箕踞方袒裼。

一旦谮杀之,始知襟度阨。


新声东市绝,孝尼无所获。

密传迨王遨,曾为山甫客。

近代有张研,妙指莫能及。

琴道震汴洛,屡陪光禄席。

器之虽有声,鍊此头垂白。

中间另起意,沈思至峻迹。

节奏似支离,美玉成破璧。

为山亏一篑,未精诚可惜。


我爱栖岩翁,翻声从旧格。

始终成一贯,雅趣超今昔。

三引入五序,始作意如翕。

纵之果纯如,将终缴而绎。


嵇生能作此,史臣书简策。

又谓神所授,传自华阳驿。

韩皋破是说,以为避晋隙。

张崇作谱序,似是未为得。

我今通此论,是非自悬隔。

商与宫同声,断知臣道逆。

权臣侔人主,不啻韩相贼。

安得聂政徒,元恶诛君侧。

上欲悟天子,下则有所激。

惜哉中散意,千古无人识。


通篇读罢,令人感叹。是篇非擅琴者无以为之,如"大弦忽一捻,应弦如破的。云烟速变灭,风雷恣呼吸"之句,让人直如身临其境,仿佛风雷手上生。篇末点出曲意,收束全篇。楚材这首诗描写自己弹《广陵散》兼谈曲意与曲谱流传的篇什,知之者不多。或谓唐代描写听琴的诗过于此篇者,如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但楚材此篇的主体,非在描摹琴曲意境和弹者技艺,自是无可比拟的。

楚材虽身居高位,然为官清廉,政绩昭著。生后遵其愿安葬于玉泉山下昆明湖畔。当时一些蒙古贵族向乃马真后进谗言,说楚材"居相位日久,天下贡赋,半入其家"。后遂遣人去查看,结果只发现"琴阮十余,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其清廉若此。

乾隆十五年,修建清漪园时,楚材已毁之墓被发现,遂重新修建了祠堂,乾隆题了御碑,以供后人瞻仰。


他非汉人,却


他非汉人,却


玉泉山上有著名的华严洞,楚材曾有诗题咏:"花界倾颓事已迁,浩歌延望意茫然。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江山王气,亦不过是过眼云烟矣。


他非汉人,却

玉泉山


楚材曾于赠给万松老人的诗中写道:"千山皓月和烟静,一曲悲风对谱传。"(《赠万松老人琴谱诗一首》)。品咂这意境,八百载以下,又怎不让人临风怀想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