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上學習可行嗎?

蔣光登


抖音,是全民狂歡的產品,帶動了短視頻時代素人狂歡的現象級風潮。

抖音的內容包羅萬象,其中也不乏常識類、知識學習類、方法技巧類等實用性視頻,所以很多家長和老師也萌生了這樣一個想法:既然孩子愛刷抖音,那我們能不能讓他們利用抖音學習呢?

只能說,想法固然是好的,但是從抖音的產品屬性上來講,這件事根本無法實現。

一、刺激性與未知內容的吸引

仔細想想,在刷抖音,你是否覺得時間過得飛快?十點上床打開抖音,自我感覺只過了一個多小時,一看時間已經是凌晨一點。我們管這種心理叫做:上癮。

打開抖音,上下滑動,強烈的音樂衝擊和視覺衝擊,下一秒未知的視頻內容以及創作者被點贊評論的滿足感等,讓抖音早已具備了“上癮”的六個要素。當它越來越國民化,通過抖音產生的網紅歌曲、搞笑段子和熱梗,就成為了社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話題之一。如果你不刷抖音,可能真的會在朋友聊天時產生格格不入的感覺。

二、十五秒的設定

被譽為認知心理學奠基人之一的美國心理學家米勒在有關短時記憶容量的研究表明,保持在短時記憶的刺激項目大約為7個,人的短時記憶廣度為7±2個組塊,短時記憶的保持時間在無複述的情況下只有5~20秒,最長也不超過1分鐘。由此,抖音的15秒內容(最長不超過一分鐘)符合短時記憶的保持時間,在時間設定上抓住了用戶的注意力。

行為上癮與其他上癮一樣,我們的大腦都會發生3種變化:脫敏反應、敏化反應和腦前額葉功能退化。具體而言,大腦神經在適應了某種刺激以後,會想要繼續並重復這種感覺,形成渴求,比如說看抖音小視頻會讓人心情愉悅,而這樣愉悅且輕鬆的內容,卻很容易讓人失去專注力和思考力,沉迷於當下的快樂。眾所周知,在中小學生的學習中,最不可或缺的恰恰是集中注意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在刷抖音的時候,我們可以理解為這種能力的短暫喪失。所以,雖然抖音不乏優秀的學習內容,但是它的呈現形式註定無法成為孩子們學習的途徑。

三、快樂大於成本

為什麼刷抖音會上癮,學習卻不會?即使我們將孩子們學習的形式改為類似抖音的模式,或者說我們讓孩子不斷重複性觀看某一學習類視頻,不進行切換,孩子會對學習上癮嗎?答案依舊是否定的。

刷抖音的快樂遠遠大於成本,你只需要一臺手機,連上wifi,就能獲得輕而易舉的滿足感。而學習是一場長期戰役,也許有的孩子會在解決一道數學題後獲得滿足,但是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這樣的瞬時快樂卻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成本超出“預算”。

四、基於偏好的推薦

抖音的大數據體系很完善,刷抖音刷到停不下來是因為它不斷在給我們推薦類似的會引發你興趣的內容。所以,如果你抱著學習的目的打開抖音,在無意點讚了三個美女跳舞視頻後,抖音會給你推薦更多有趣的跳舞視頻,而你的時間幾乎全部用在了這些視頻上面。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會出賣你。


鬍子大叔TELL


管理學中有個理論叫“瓜子理論”,就是你一旦坐下來開始嗑瓜子,就再也停不下來了,一直嗑,直到瓜子殼堆成了小山。你覺得很享受,但其實除了長胖,你啥也沒得到。

抖音這包”瓜子“,麻痺了我們的大腦。抖音,只是讓你消遣的嗎?可優秀的人都在用抖音去學習,而不是無聊地看搞笑視頻,打發時間。

列舉幾個可以讓你增強技能的抖音類:

英語類:抖音上有很多英語大神,發音好聽,教學有趣。

剪輯視頻類:生活中很多美好時光,都可以用視頻去記錄。

另外,還有舞蹈、魔術、畫畫、收納技巧等抖音視頻。

學習是一件持之以恆的事情,不要在抖音上看無聊視頻浪費時間了,抖音也可以用來學習和提升技能,這都取決於我們關注了哪些抖音博主,取決於我們是否將注意力放在那些高效率高質量,幫助我們開闊眼界,對我們有所幫助的短視頻上。學習越來越碎片化了,只有堅持,把散的知識學會自我梳理和運用,才可以真正學有所成,有所獲。

優秀從來不是偶然,而是日積月累的自律加上深度思考。我們改變不了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請不要讓抖音毀掉你的自律。


金兆鑫


認為在抖音上學習可行!只是所學有些零碎,行拂亂其系統的吸收。

學習是一種方法,也是一個態度,它需要持之以恆,前赴後繼,要成體系,系列化,統一歸納,逐步轉化!

而抖音上,有圖文並茂,有意境,有思想,也有系列報道和不同講座。

這二者結合,大概率是沒有問題的。但學習者如果不能專業選擇,始初如一,不具有總結轉化的能力,就容易蜻蜓點水,雜亂無章了。

所以好的學習認為應該有前提,有準備,有計劃的。而學習過程要專制,認真,有主見,最難得是把這一過程變成習性!

總結在抖音上學習是一定可以學習到的,對個人則因人而異,參考自我把控,歸納轉化能力而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