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說下,有哪些電影在你失望茫然時,給你走出困境的力量?

影視前沿站


我就推薦1部,是高一語文老師讓我們觀看的,我會記住一輩子。

我印象最深的時候是高一文理科分班的時候(我們高中學校高一下學期就會文理分班),我義無反顧的選擇理科,其實對於當時我的來說,選擇理科只是為了逃避背書,我不喜歡背政治背歷史,感覺一天都在背書,我很討厭這種感覺,所以去了理科。

可是高一下學期的物理、化學難度超乎我的想象,我的成績排名差不多在30或40多名徘徊(班級大概有120人左右),其實當時我真的很想再轉去文科班,差不多的班級人數,之前排名在前10,現在卻...落差太大了。我不敢和我父母說我的成績,而我父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鼓勵我好好學習,因此我始終沒轉班。

之後我就這麼晃悠的過,直到我們語文老師給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叫《全城高考》。

我記得這部劇在當時,在高三的學生之間是很火的,所以,當老師給我們看電影的時候,我們班的同學都是喜出望外的。我記得當時老師還借了學校的會議室,不過好像之後整個高一階段的學生都看了。

《全城高考》影片講述了一所百年名校的高三九班班主任,帶領全班同學在高考衝刺的最後階段中,發生的一 系列決定學生命運的精彩故事。影片以四個學子在高考前面臨的家庭、心態、情感等問題為主線展開故事。 親情、師生情本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當這些情感在人生困境中展現出來時,它們更多了一份催人淚下的力量。

高考本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讀書十二載只為一朝的檢驗。但在這12年中,每個人都會面臨成績下滑,考試不如意的時刻吧。

在現在看來,這部片子其實存在很多想象的成分,真正的高考其實比這要殘酷的多,就算是劇情,其實也是有瑕疵的,但是這卻是用一種最輕鬆的語調來講高三的電影,雖然後期的感情基調比較沉重,但是真正的高三,尤其是第二學期的高三,哪一天不是面臨沉甸甸的壓力呢?

我當時比較小,家裡沒有電腦,那時候還沒有智能手機,手機最大的功能就是聊QQ,看小說,2G網的時代,還很卡。所以我真的沒看過什麼電影,除了小時候看的那種露天的電影。再加上我當時學習面臨的境地,看完之後我震驚了。

我發現真的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學習嘛,哪一個人不是經歷了很多?誰沒有哭過懊惱過?有人會遇到比我更困難的事情,而我只是成績下滑而已,我就想逃避,就想這麼忽悠下去,我突然很對不起我的父母。

當時我的同桌是我們班的第一名,(因為之前成績真的很好,排座位的時候很佔優勢)她在之後給我的幫助挺大的,我不能說一部電影改變了我的機遇,這太扯了,但是這部電影改變我當時的心態,還有打開了我的世界,那是我第一次不是露天看老電影看的電影。

最後我成功考上大學,雖然我最後選的還是文學之類的專業,但是我很慶幸當時我選擇了理科。

好的電影不說會給你一股特別強大的力量,但是至少能改變你當時心態。之後我看過很多的勵志電影,但是這部,我永遠都不會忘記。


醬子葵看劇


《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等等。


翁一水


看見這個問答,就讓我想起一部看了很多遍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來感受一位老師在教書育人時,在很多老師認為是些微不足道的方式,卻改變了一群特殊而不普通的孩子,讓我們也感受到了這位老師的魅力所在。 影片講述的是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一位懷才不遇的克萊門特.馬修老師,在經歷失業後,來到一所管教寄宿學校當音樂老師,也是被叫做“池塘底教養院”的學校。 來到學校之初他看到的是一些“問題”兒童,這些孩子不服從管教,偏偏還叛逆,他們還總喜歡和老師唱反調,所以學校就制定了一些針對孩子們的特殊管理方式,以關禁閉,暴力的體罰為主,目的就是為了束縛這些孩子,不讓他們惹出什麼禍端來。 在馬修老師看來孩子們本應生活在無憂無慮的年齡,走在田間的羊腸小道上,嬉戲在小河旁的綠蔭下,遊戲在綠草茵茵的操場上。他們應享受這種該有的童年。在學校的推脫,老師的體罰,問責。讓孩子們該有的活潑喧鬧聲沒有了,只有孩子們在地獄般的校園生活裡受盡折磨與暴力,給孩子們帶來的不僅是身體上的折磨,還有身心不可磨滅的傷害。孩子們也不言語了,也激發了孩子們的叛逆不服心理,慢慢的讓學校變成了惡性循環的陰暗滋生之地了。

馬修老師也沉默了,心裡卻想的是怎麼改變這一切,在幾個孩子一次意外的偷走了他比生命還寶貴的樂譜時,他不但沒有責備他們。反而發現了孩子們對音樂的愛好,就嘗試著以音樂的方式開導他們,就偷偷的組建了合唱團,為孩子們寫歌,讓他們唱出心中的夢想,打開了孩子們心靈的窗戶,孩子們也就慢慢的接受了馬修老師,繼而慢慢的教會了孩子們做人的道理,孩子們也恢復了久別的笑容。 馬修也在眾多的孩子裡面發現了單親家庭長大的皮埃爾,是一個頗具音樂天賦的孩子,就在馬修老師向他的母親悉心勸導下送到了音樂學校,長大後成為著名的音樂家。
最後,因為學校的意外失火事件,被校長開除了,馬修老師帶著對孩子們的不捨走出了學校大門,孩子們卻沒有出來送行,而是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折了許多寫上他們心裡話的紙飛機,漫天的飄向了馬修老師,看到這裡我的眼睛也忍不住的溼潤了。

馬修老師只是用了自己不斷嘗試的方式將一群調皮搗蛋的孩子從地獄般的學校生活拯救了出來和一點點的改變著他們。也告訴了我們,每個孩子都有對美好夢想的嚮往與追求,在面對不可能的事物時,要去不斷的親身嘗試,才能感受和看到它的另一面。推薦大家可以去看下這部法國音樂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