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戰國七雄裡的國家,你會採用儒家思想嗎?

於野洋


儒家文化主張仁義,以仁孝治國。戰國時期,七大諸侯國,對峙爭霸,誰的軍事實力強大,誰就可以強大,誰就可以吞併其他國家,誰的軍事實力弱,誰就會被其他國家吞掉,所以各國都以發展自己的軍事實力為主,而發展軍事實力,就需要國家富庶,所以各國紛紛尋求強國之策,而儒家思想在當時的動盪時期,顯得過於綿柔,所以法家思想開始盛行,法家主張以法治國,富國強兵。法治代替仁治,楚國吳起變法,秦國商鞅變法,都使國家逐漸強盛起來,所以法家思想在當時比儒家思想更適合治理國家!


大苗愛看電影


戰國七雄是指秦齊楚燕趙魏韓七國,春秋戰國,群雄逐鹿,我國當時四分五裂,各國獨霸一方,戰亂頻繁,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當時有代表的思想是道家 墨家,法家,儒家,以孔子為首的儒家思想當時比較流行,孔子周遊列國,到處去傳播儒家思想。

儒教主要宣揚尊卑等級 ,主要表現一個

仁字,當時那樣的歷史情況,恰恰符合了統治階級的心理,要求大眾必須聽從於太他。

戰國七雄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比較推崇儒家思想的,如果換作是我,也是會採用這一思想的,當時歷史條件就是這樣。


歲月靜好春常在


個人認為儒家更適合於指導和平時期的安定與發展,秦國能夠一統天下的成功案例已經告訴了我們,群雄並起的大爭之世,最為實用的首先是以法家立規,沒有規矩就沒有方圓,再以兵家保家衛國,建功立業,因為偏安一隅的仁義善良,只會被群狼環伺的外部壓力吞沒…

而漢朝建立之初,是為了平息剛剛統一的列國,對嚴苛峻法的牴觸情緒,為了不再激起天下民變紛爭,先採用了道家無為而治的,懷柔政策,經過文景之治,天下安定之後,才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因為那個時候已經進入了大一統的和平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