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鋒戰士“火線”戰疫

1月24日大年三十,雅安首例新冠肺炎病例确诊,当天,全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两天后,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以下简称:市医院)取消休假,市医院急诊科设立综合病房,收治发热患者。

截至目前,急诊科接诊急诊病人17923人次,急诊普通门诊15743人次,危重症抢救820人次,发热门诊806人次,接待基层转诊490人次,收治发热病人106人次。

3月11日,雅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清零”,医院普通门诊也陆续恢复接诊;3月31日,急诊科派出的援鄂医疗队队员邓全会平安归来;4月8日,市医院门诊大楼候诊区已经坐满了候诊的病人。

“如果说感染科是全市战疫的最前线,那么我们就是战疫的‘火线’。”市医院急诊科主任吴艺说。

刀锋战士“火线”战疫

春节前,市医院党委书记杜潇(右二)到二院区检查预检分诊执行情况

回家与归队

周涛是急诊科的护士,已经在护理岗位上工作了20多年。几年前,丈夫冉建明调到北京工作后, 他们一家聚少离多。

春节前,冉建明的父亲在老家病逝,夫妻二人都未能见上老人最后一面。“很遗憾,所以决定春节回去上坟。”周涛计划,等冉建明回来后,带上两个儿子去给爷爷上坟。1月23日,周涛和同事交换了值班时间,前往成都接大儿子。

周涛打算:1月24日大年三十,一家4口赶往重庆万州老家上坟。

武汉封城、雅安首例病例确诊、感染科的请战书……一路上,周涛的微信朋友圈里与新冠肺炎相关的信息刷屏。1月中旬,医院连续几天召开新冠肺炎专题会议。虽然大家已经对新冠肺炎有所耳闻,但周涛和同事一样都希望雅安能够侥幸“逃脱”。

急诊科在全院的位置,周涛内心非常清楚,疫情当前更加考验着每一个急诊人。

冉建明的老家临近湖北,在前往重庆万州的路上,周涛坚定地踩了“急刹车”。

1月24日19时20分,陈军懿接到科室电话之后,匆匆忙忙往急诊科赶,她将顶替护士陈媛媛的岗位。急诊科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转院需要一名护士护送。当日19时35分至22时05分,急诊科除抢救一名心肌梗塞患者外,还连续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转送两名重症患者,陈媛媛就是护送的护士之一。

按照最初的工作时间安排,陈军懿当晚将陪家人看春节联欢晚会。

1月25日22时,天空下起了大雨,街上已没了行人。急诊科候诊大厅依然坐满了候诊病人,在急诊候诊显示屏上,急诊内科已排到146号,急诊外科已排了39号。

近200人的接诊量,值班的医务人员一直没停过。

1月25日,急诊科医生高雪峰从天全县新华乡老家返回工作岗位。

“我们商量好了,如果我去援鄂,就把孩子交给父母带。”急诊科副护士长罗娜,她的丈夫是市医院的一名医生。

请战,是使命,也是担当!

城后路院区急诊科护理团队,虽然都没有参加过非典实战,但80%以上的人员经历过“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20”芦山强烈地震救援工作。疫情发生后,在无特殊指令的情况下大家都迅速归队。

刀锋战士“火线”战疫

高雪峰正在给患者采咽拭子。

压抑的日子

1月26日,经过两天的准备,二院区急诊科成了全院的综合病房,主要收治全院接诊的不明发热病人。

之前,彭萍对于新冠肺炎疫情感觉还很遥远,她在急诊科当护士近30年,从来没有感受过“三级防护”的紧张气氛。但确诊病例猛增,街上人数大大减少,每天上班都要严格测量体温……疫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医护人员全是三级防护,我当时吓到了。”2月12日,综合病房转入了一位不明发热病人,当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将病人送到综合病房时,彭萍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压力。

杨倩堞的老家在宝兴县,一直和同事租房住。疫情发生后,她再不敢回到出租屋。

“我们每天面对太多未知的病人,如果对方是新冠病毒携带者,每一次接触都有可能感染。”杨倩堞说,随着确诊病例的不断增加,防护物资出现了紧缺,全院防护物资重点保障感染科。

每天,杨倩堞只有给父母视频报平安时,才会感受到心情轻松一些。“我希望这只是一个梦,醒来之后,一切又恢复正常。”在杨倩堞内心深入,她希望所有的人都平安。

院前急救、急诊内科、急诊外科、便民门诊、急诊病房等是急诊科常规工作。春节前夕,市医院便启动了自非典以来最严的预检分诊,两个院区发热门诊全部归口到急诊科。“每一个发热病人的个人详细信息、流行病学史、主要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转归等详细记录在案,14名在岗位医师轮转。”吴艺说。

对于规培生马勇群来说,这样的压力在她身上显得更加明显。“从妇产科轮转到急诊科,我感觉非常不适应。”马勇群说,轮转到急诊科的第二天,她就到发热门诊值班,刚好接诊了一位疑似患者。

38.1摄氏度。3月2日,医生裴寒在发热门诊轮转之后发热了。30多天来,他一直在急诊、发热门诊和便民门诊轮转,每天接诊不同的急诊病人。“为了避免与家人接触,有条件的医护人员都选择在外单独居住,有的干脆就住在医院里面。”吴艺介绍。

裴寒每天回到家,把衣服挂在室外后,便到一间屋进行自我隔离。“避免和家人接触,害怕自己感染后把病毒带回家。”突然发烧,让裴寒非常担心。

经诊断,裴寒是感冒引起发烧,虚惊一场。

吴艺、裴寒……在那些压抑的日子里,没有一个人退缩!

刀锋战士“火线”战疫

为患者更换药品

有了“定心丸”

2月12日24时,雨城区确诊新冠肺炎一例,全市累计确诊病例达到7例。次日晚,二院区发热门诊就诊人员排起了长队,他们都迫切想知道自己是否被感染了。“当天,发热门诊接诊人数超过了之前很多,大家都很惶恐。”吴艺说,因为大家不了解新冠病毒,一时间,猜测、焦虑笼罩着大家。

春节前,医院组织全科医护人员、护工、驾驶员学习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及负压救护车、负压隔离仓操作。吴艺、陈军懿搜集预检分诊、预防防护、诊断标准、隔离技术、标本留取、隔离转运等相关技术资料发放在科室微信群,并及时跟进指导,确保人人熟练掌握。

“细节决定成败,每一点都必须做到位。”经历过两次地震救援,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突发应急事件处理能力。面对新冠病毒,吴艺非常清楚,一旦发生院内感染,后果不堪设想。“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在按照非典救治的标准进行演练,但终究实战和演练是有本质上的区别,不可一视同仁。”

核酸检测非常关键,但取咽拭子是一个技术活,经验不足就可能出错。

“面对高度疑似的病人,大家心里还是慌,内心还是害怕。”在甲流防治中,急诊科医护人员已经积累了不少采样经验。但咽拭子的采集,需要把握深度和提取时机。“必须一次又一次的实战演示,让大家都学会。”

2月17日17时25分,参加完专家会诊后,吴艺立马赶到市医院二院区对一例患者进行复诊。

除急诊科主任外,吴艺还有一个身份——雅安市抗击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在战疫“火线”,他就是一个守闸人。

“已经进行了5次核酸检测,一直显示是阴性。”转院收治的小曾,进行了多次核酸检测,临床表现也不符合新冠肺炎的指征,但吴艺还是将患者收治到单人病房进行治疗。“任何一次失误,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走进综合病房,整个病区非常安静,病房里偶尔传来小曾的咳嗽声,每当咳嗽声打破病区的宁静,大家又会一下紧张起来。

“病人收治了好几天,一直查不出发烧的原因,大家心里都很慌。”小曾肺部有病变,但多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包括陈军懿在内都显得很紧张。吴主任(吴艺)肯定地告诉大家,小曾不是新冠肺炎患者,一下便让大家吃下了定心丸。

抗击非典、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吴艺作为呼吸内科专业出身的急诊人,在一次次抗击呼吸道传染病中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从1月24日起,吴艺就不停在城后路院区、二院区、三院区轮转,有时还要到县(区)医院会诊。有10多次,刚回家又被叫回了医院,有时凌晨2点左右还在往医院赶。

刀锋战士“火线”战疫

吴艺(左二)分析病人CT

冰雪渐消融

吴艺发现病人老郑不太对劲时,大家都以为他是新冠肺炎的疑似病人。

老郑因为连续发热入院。2月12日,老郑转入综合病房前,他的脑部CT显示,有一处疑似脑梗的病变。

在治疗中,一般的药物也很难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对侵入的细菌进行有效杀灭。

“这就是为什么找不到发烧的原因,也是治疗不见效的根源。”针对老郑的临床表现,急诊科对症治疗。

3月19日,老郑康复出院。

3月19日10时,ICU、呼吸与危重症科、感染科等科室专家再次汇聚急诊科,专程为69岁的不明发烧病人老李会诊。“华西领办以来,市医院在团队协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吴艺说,专家会诊,为新冠肺炎疑似、确诊病例的判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老李也是疫情防控期间综合病房诊收治的病人。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之后,始终找不出病人发烧的原因,病人家属非常相信大家,愿意继续接受治疗。”吴艺说,针对老李的病情,专家组也曾建议转入上一级医院治疗。

3月11日,雅安最后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出院;3月31日,急诊科护士、援鄂医疗队队员邓全会和其他19名队员凯旋;截至4月12日,急诊科筛查的400多例病例中没有漏掉一例。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周代庆

(小曾、老郑、老李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