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人們一般會幹些什麼?

月牙兒2


元宵節人們一般會幹些什麼?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的正月十五,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和燈節。元宵節始於漢代,可追溯到漢武帝在甘泉宮祭拜“太乙”。元宵節傳承至今,逐漸形成了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燈傳統習俗。同時,隨著地域的不同,習俗也略有差異。很多地方在元宵節這天,會舉行舞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和打太平鼓等民俗表演。

在我的故鄉,元宵節有以下習俗。

一、 元宵節這天,會給去世的祖輩送燈。在這一天,大家會提些祭品和紅蠟燭,去祖輩墳前祭拜送燈。聽老人說,平常送燈只亮一天,月半送燈能亮一年。

二、 老鼠嫁女兒。大家晚上會在家裡各個犄角旮旯點上蠟燭。據說這天也是老鼠嫁女兒的日子,點上燈求平安。同時,元宵晚上,家裡的小孩會拿葫蘆瓢邊敲邊說,至於說什麼已經忘記了,太久遠了。

三、 吃元宵,只是元宵節家人團聚的必備食物。





長風歌


我來回答元宵節人們一般會幹些什麼?這個問題。

元宵節是我們中國獨有的具有華夏五千年文明所凝聚的寶貴財富。

元宵節,普通老百姓都會吃元宵,看花燈,各種各樣的舞龍和舞獅都非常精彩,龍舞流行於中國很多地方。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每一個地方都會有舞龍的出現。

在一個就是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的一種群眾性表演。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中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者,以技幹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

舞獅子

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古代有幾種習俗,其中的兩種祭祀的具體做法是,先準備好楊樹枝把它插在門上,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元宵節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在這一天除了吃,玩也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放孔明燈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在南方有著許多獨特的活動。

元宵節賞花燈由來已久。

正月十五元宵佳節,又稱“燈節”,在這天觀燈、賞燈是必不可少的節日內容。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技術的不斷更新,城市的大街小巷幾乎成了居民們的狂歡節,傳統城市的光文化也隨之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元宵燈會不論在規模上還是燈飾的奇幻方面,精美等各方面是一年勝似一年,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俗化,民俗特色更加鮮明。

最後說一下正月十五鬧元宵,吃湯圓也是元宵節的重要一環,美味可口的湯圓吃一口。回味不窮。





凡塵N孤星


元宵節,在我們這裡不僅是家人團聚、吃元宵,也是一年之中最熱鬧的日子。大家吃過晚飯,一起去賞花燈、猜燈謎,看高蹺、秧歌。大街上張燈結綵,像是家家戶戶都在辦喜事,一路上人頭攢動,都是有說有笑,體現了傳統特色和純樸的民風,真是熱鬧非凡,其樂融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