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歇斯底里的吼過自己孩子,後悔了嗎?

珊珊207659753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歇斯底里的吼過自己孩子,原因為三:

一是,與自己的孩子相處也需要智慧。因為孩子不是自己的附屬品,而是朋友。只有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很多事都能迎刃而解。所以,先要和孩子做朋友,從朋友的角度來處理父子或母子關係,這樣會更和諧。

二是,家長要認識到自己的智商與孩子的智力是存在巨大差異。不能用成年人的經驗來要求孩子和成年一樣的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因為孩子的生活經驗很少,還處於探索世界,認識世界的過程中。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做得不好或者做得不對都是正常的,做為家長就必須充分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幫助孩子,而不應指責、恐嚇、威脅孩子。因為對孩子吼叫並不能解決問題,相反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

三是,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師,老師怎麼做,孩子就會怎麼學。對於孩子而言,他的判斷能力是不足的。如果你對孩子大吼大叫,那麼孩子就會認為,你除了吼叫並不能幫助他解決具體問題。相反,會讓彼此的關係很緊張。時間一長,孩子就會把你對他的態度吸收過來,並對他人也採取一樣的吼叫態度。也就是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四是,一個人的情緒就是一個人的思維底線。如果你的底線過低,那麼你就容易被細小的事情激怒。而一旦情緒控制不好,很容易把好事變成壞事。做為家長有指導孩子的權利,但並不意味著家長有隨意控制孩子的自由。家長需要換位思考,如果你的孩子對你大喊大叫,你會怎麼想。

五是,父子或母子關係是社會關係的一種。這意味著家長與孩子是平等的,而不是上下的附屬關係。更為重要的是,做為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學會獨立思考、獨立生豐收的能力,而不是幫他做好一切,更不能要求孩子按照你的標準來做。

因為,孩子有其本身的成長規律,他也是一個有思想,有尊嚴的人。因此,家長對孩子的所有幫助和指導,不能超出他的年齡。所以,做好一個家長並不是一件簡單而容易的事,需要家長學會自我管理和自我學習,向孩子學習。


爸爸很忙


人生哲理,只有最親孩子的人才會無情的批評孩子,只有孩子最親的人才會大聲糾正孩子將要犯下的有可能有嚴重後果的錯誤。打是親罵是愛,深思確有道理,但不能演變成暴力。為了孩子的將來,請家長們不要過分溺愛,巧施教法。


長河546


有過,但不是對孩子歇斯底里,而是孩子爸爸。

那一年,俺閨女四歲左右吧,我下班回來,到家只看見她爸沒看見小孩,我問老公:寶寶呢?他說剛才還在樓梯口玩呢,我說我剛經過沒有啊! 倆人一對眼神慌了,趕緊在小區裡面尋找,幾棟樓都挨個找了一圈也沒看見小孩的身影。

這時候我不淡定了,我幾乎是帶著哭腔朝她爸狂吼:孩子找不到,我倆別過了!!當時說這話絕對不是氣話。

親們腦補一下,一個母親突然找不到孩子,她腦海裡有關孩子可能遇到的種種畫面,讓她感覺就是世界末日來臨。

關鍵時刻男人還是沉著冷靜,她爸趕緊到小區保安那裡尋求幫助,最後在一個小朋友家裡找到,我那種失而復得的心情難以描述,只知道把寶寶一把緊緊地抱進懷裡,貼著她的小臉淚如雨下。

待平靜下來,開始教導孩子,以後不能不告訴爸爸媽媽就一個人出去玩,孩子說不是她自己去的,是一個奶奶帶她上她家玩的,我除了說以後不能這樣了啊,心裡明白一件事,孩子太小,下回如果有個人給她一顆糖還是會跟人走的,關鍵是做父母的要照看好,不能疏忽大意。然後矛頭轉向她爸: 今後杜絕這樣的事情不會發生,否則……

無獨有偶,有次弟妹帶著她家寶貝去菜場,就一眨眼鬆手付錢的功夫,小孩不見了!當時就嚇的魂不附體,暈頭轉向,身邊都是來來去去的人,好在孩子沒走遠,在離她媽很近的雞鴨籠子旁正饒有興趣地看得出神……

說起孩子,故事太多了,講到這兒吧!

一句話,無論孩子做錯了多大的事情都不能打罵,除了一解你心中的怒火,起不到任何作用,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是無可挽回的,只有耐心加循循引導才是良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