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日產業真的會“撤離中國”嘛?

国内媒体近些日一片讨论,欧美日企业要“撤离中国”?

导火线还是某个美国政客的言论,姓甚名谁真记不清,那是因为美国政客特别多,而且喜欢乱说的政客不少,懒得去记。

我们还是继续说导火线。导火线的背后,其实是欧美日政府面对疫情的准备不足。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中国已经果断封城两个月了,欧美国家连“要不要戴口罩”这事都没讨论个明白,更别说储备多少口罩了。最基本的口罩都没有,更别说呼吸机之类的。

那些选票总统某天一早醒来,发现疫情从政治角度无法解决了,怎么办?中国妈妈告诉你,有病赶紧去医院看医生啊。。。医生首先建议要戴口罩,怎么办?中国妈妈告诉你,赶紧去药店疯抢啊。。。于是药店口罩秒空,因为准备不足。于是赶紧生产把,可是生产企业太少,完全供不应求。

怎么办?兜了一圈,回到导火线。选民不乐意了,你这总统怎么当的,你还想不想当总统,想的话,让那些企业搬回来,最好都搬回来,我们都自给自足。开篇的那位政客不仅迎合了民意,还在媒体上大肆渲染了民意。

真实的民意是朴素的需求,没有问题。

问题在于,企业会不会撤离中国。我认为,部分企业会撤离中国,这部分企业涉及战略需求的行业。疫情重新定义了这个“战略需求”,不再局限原来的什么尖端武器高新科技了。但是,也不至于像国内媒体担心的“逆全球化”!

原因有三。

其一,欧美日总统要选票必须不能完全忽略民众的部分需求进行忽悠,至少口头喊一喊打打嘴炮,先精神上安慰下民情,顺便还能甩甩锅转移混肴下舆论注意力,何乐不为!

其二,与其说这是所谓“去中国化”,其实是欧美日经济结构的“空心化”。所以不是疫情影响了他们的经济,更不赖中国。特没谱上台就喊要制造业本土化,不是疫情才喊的,其他国家类似。欧美国家的经济完全被资本财团硅谷大鳄之类的把控,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等相关产业完全架空了国家经济结构的基础底座。特没谱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是苦于选票来自硅谷财团,特没谱的老胳膊拧不过他们的大腿。但是现在机会来了。一边国外可以渲染“去中国化”打击中国,一边国内可以摆脱大佬的牵绊实现自己“制造业回归”的经济调整规划。

因此,特没谱也不是要“逆全球化”,他是为了美国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他重视制造业的选举口号没错。特没谱最大的特点,就是商人。也就是第三点很重要的原因。

都说商人是逐利的,因为商人的本质是扩张的。不是欧美日企业不会撤离中国,而是他们无法撤离。

因为中国有最完整的供应链。撤回本土了,政府承诺的优惠能不能兑现是个问题(看看富士康去美国建厂多少年了现在有几条生产线在运行)。关键供应链的不完善导致成本上涨了,市场价高了。

有专家说,他们可以加关税,不让中国物美价廉的产品进去。呵呵,关键来了。美国有多大的市场,就说口罩把,假设只有你一家生产好了。市场满足了,怎么办?有人说,做库存啊。好吧,库存足够全美50年够了把。这时候你怎么办,没活干了,把工厂关了吗?肯定不是,你要扩张市场,你要美国之外的市场。但是你出来就死,因为你成本高了价格无法物美价廉。

成本因素里除了中国有完整的供应链外,中国还有大量的技术娴熟的善良工人,还有发达的物流等基建配套。你把产业都搬回去,想达到中国的完善基建,至少需要10年把。

还有很多,比如渴望业绩渴望项目而特别高效的中国当地政府,这绝对是褒义。你看看富士康的美国工厂进度,再对比特斯拉的上海工厂进度,中国当地政府对GDP的渴望的优势就很明显了。

欧美日产业真的会“撤离中国”嘛?


这些潜在的成本,是欧美日政府临时几针补贴刺激的激素无法填补的巨坑。

划重点,有市场才有企业的长远,能制造物美价廉的产品的企业才有市场。

疫情的确会影响全球经济,全球化可能会需要时间缓缓气,但是全球化是不可逆的。每个国家都应该学习德国重视本土实业重视本土技术重视本土制造等等,但是跟全球化没有冲突,因为全球化就是本国利益的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