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上交】林場學校的“籃球之家”

林場學校的“籃球之家”

作者/房山大弓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我出生在小興安嶺大山深處一個林場裡。

我上面有三個哥哥。我的三個哥哥個個身材高大,膀闊腰圓,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喜好:打籃球。

三個哥哥對籃球的痴迷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上學時打,下課時打,飯前打,飯後也打,甚至打醬油或跑茅廁的功夫,也要溜到籃球場打一會兒籃球。似乎一天不打籃球,渾身就不自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時間久了,我也就被哥哥們耳濡目染了。

上小學第一天,大哥就拋給我一隻籃球:“跟屁蟲兒,拿著,玩去吧!”

從那以後,籃球就沒離開過我,以至於睡覺時我也不忘摟著籃球。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我身邊的小夥伴一下子多了起來,就連和我吵過架、好長時間不來往的長海也主動找到我,對我嬉皮笑臉有意無意地搭訕,最後,我倆和好如初了。

那年,大哥正讀初二。

大哥學習成績一般,每天懷裡抱著一隻籃球,四處找人過招。贏了,洋洋得意,趾高氣揚;輸了,則拉著衣襟死活不讓人家走,非讓對方施教幾招不可。

二哥讀初一,學習成績慘不忍睹,回回考試全班倒數第一,但有一樣成績斐然,籃球打得好,閃展騰挪是二哥的強項。

快過“六一”的時候,二哥所在的學年球隊參加全區中學生籃球比賽,一舉奪得第二名。

此外,二哥還在籃板球、封蓋兩項技術統計上排名一個第三,一個第四。

三哥是個頭腦比較靈活的孩子,舉一反三的能力在我們哥們兒當中也出類拔萃。

三哥在學習方面也不是不努力,不刻苦,可惜的是,打籃球過多地佔用了他的業餘時間,因此,三哥的學習成績在他們班裡識字忽高忽低的,十分不穩定。

在我的印象中,三哥似乎每天都泡在籃球場上。如果籃球場上見不到他的身影,聽不到他的喊聲,甭問,他一定奔走在趕往籃球場的路上。

那時,別看我還只是一名小學生,但也已經是球不離手了。每次上課我還沒走進教室,“砰砰,砰砰”的運球聲就率先穿過長長的走廊飛進班級了。

為這事兒,班主任沒少批評教育我,勸我不要貪玩,要把精力放在學習上,要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有一次,因為我和老師犟了幾句嘴,老師就把我在學校的表現一五一十地反映給了父親,結果可想而知,那天放學到家後,我被盛怒中的父親按在我家門前的臭水溝旁,狠狠狠胖揍了一頓。

但我的喜好並未因遭受皮肉之苦而發生改變。

每天一放學,我和夥伴們就圍著那隻跳躍的籃球大呼小叫地奔跑、搶奪。

夏天快要結束的時候,新上任的年輕校長突然心血來潮,號召全校師生評選出一個熱愛體育鍛煉的“籃球之家”,以鼓勵學生們加強鍛鍊,強身健體。

經校方再三醞釀,反覆斟酌,“籃球之家”的牌子最終掛在了我們家的門楣上。

說也奇怪,自從當選了“籃球之家”,我們哥幾個就像換了個人似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熱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雖然對籃球的喜愛還流連在胸間,對籃球場的痴迷也絲毫未改,但我們哥幾個終於能靜下心來,在學習的時間裡忘卻籃球,在運動的時間裡暫時把學習放下。

那塊“籃球之家”的牌子在我家門楣上一直掛到大哥二哥相繼走上工作崗位,三哥轉到另一所中學就讀,但這些變故都沒有讓我們將它摘下來。

那是我們哥四個唯一一次共同獲得的榮譽,我們對它的珍惜程度無以言表。

儘管歲月的煙雲已飄走了半個世紀,那塊“籃球之家”也早已作古,但“籃球之家”幾個大字卻依然在我們心中依然熠熠生輝,如同昨天才掛上去一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