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縣36673人摘“窮帽”

“2019年底,石泉縣74個貧困村全部脫貧退出,12953戶36673人摘下了‘窮帽子’,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底的15.83%下降到2019年底的1.37%,群眾認可度達到98.89%,剩餘貧困人口1246戶2077人。今年3月,我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4月16日上午,石泉縣委副書記、縣長周耀宜在安康市“打贏脫貧攻堅戰 決勝小康新時代”系列新聞發佈會上介紹說。

周耀宜介紹,石泉縣精準落實到村到戶到人的幫扶措施,有效解決了制約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的突出問題。

石泉縣投入12.32億元實施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2443個,建成人飲工程673處,農村飲用水合格率達100%;新建改建村組道路1313.29公里,山區群眾從此告別了肩挑背馱的歷史;實施農村電網改造項目71個,全縣所有行政村通動力電和4G網絡,所有農戶通照明電。

石泉縣始終把增加貧困人口收入擺在首要位置,按照“全域旅遊抓龍頭、北桑南茶川道菜、特色種養保增收”的產業佈局,堅定不移地發展全域旅遊,因地制宜培育壯大蠶桑、蔬菜、魔芋、茶葉、中藥材產業,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產業基地+貧困戶”等帶貧益貧模式,貧困群眾增收基礎不斷夯實。全面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組織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6239人次,轉移就業13678人,自主創業237人,其中公益性崗位安置2236人次,10218戶有能力的貧困戶產業就業實現全覆蓋。

石泉縣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群眾實現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十三五”期間累計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117個,5956戶15909人告別大山、搬進新居,同步實施建檔立卡戶危房改造956戶。緊扣“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目標,著力完善配套設施、組織管理、服務體系,強化產業、創業、就業支撐,保障財產權益、公共權益和民主權益,統籌推進易地搬遷群眾後續發展。

2016年以來,石泉縣累計投入各類教育補助資金3465.54萬元,惠及各級各類貧困學生46892人次。推行貧困人口資助參合和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補充醫療“四重保障”制度,2017年以來,全縣有7055名慢病患者享受簽約醫生上門服務,171名大病患者得到救治。嚴格執行生態補償、退耕還林政策,選聘176名貧困人口為生態護林員。兜底保障全面加強,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應兜盡兜全面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