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犯的第一個錯誤是分封諸侯,第二個錯誤是衣錦還鄉

一開始拿到好牌的項羽,最後卻落到烏江自刎的下場,令人嘆息。

如果純以兵力而論,楚漢的對峙從來沒有旗鼓相當過,劉邦只有在兵力數倍於項羽時才敢與他開戰;而如果從政治層面來說,項羽差劉邦差的不是一星半點,楚營從很早前就處於下風。

項羽犯的第一個錯誤是分封諸侯,第二個錯誤是衣錦還鄉

電視劇中的項羽和劉邦

劉邦雖然只是小亭長出身,但他在反秦的過程中卻有了大志向,知人善用,虛心納諫,充分發揮了團隊的作用,連續推出的策略都深受百姓的歡迎,為他君臨天下打好了基礎。

至於項羽,他最大的問題在於對自己的未來定位不明。他反秦,就真是把秦朝的一切都否定了,連秦朝的統一都不要。有時候簡直不知道他到底在幹嘛。

別的先不說,就說說讓項羽名震天下的鉅鹿之戰。鉅鹿之戰多難打呀,秦軍足有四十萬,雖然不是當年征伐六國的驍勇之師,主要由囚犯和平民組成。但各地起義軍的結構也差不多,士兵們都沒怎麼打過仗。所以諸侯不敢和秦軍交戰。

項羽犯的第一個錯誤是分封諸侯,第二個錯誤是衣錦還鄉

項羽

唯有項羽,率領著五萬楚軍硬是打贏了秦朝大軍。他的個人威望因此達到頂點,諸侯們到軍營見他時不敢仰視,奉他為義軍之首。那時還沒有“戰神”這種說法,如果有的話,肯定會把這個稱號送給他。

然後大家繼續和秦軍打,在此之前,楚懷王熊心與起義軍首領們約定,誰先入關中,誰就是關中王。所以趁著項羽牽制住秦軍的主力,劉邦率領大軍日夜兼程,首先到達了關中,直入咸陽,接受了秦王子嬰所獻的傳國玉璽,秦朝宣告滅亡。

項羽很惱火,明明出力最多的是自己,怎麼出頭的卻是劉邦?於是找楚懷王評理,本該站在他這一方的楚懷王卻忌憚他,說要依前約行事,也就是支持劉邦當漢中王。

鴻門宴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項羽本來想誅殺劉邦,卻又在項伯的勸說下莫名其妙的放過了他。劉邦也不敢堅持要當關中王,在項羽面前表現得十分謙恭,這才逃過一劫。

項羽犯的第一個錯誤是分封諸侯,第二個錯誤是衣錦還鄉

項羽

接下來項羽做了什麼呢?分封諸侯,讓天下再次四分五裂!這是他犯下的第一個致命錯誤。

秦軍主力幾乎都是他消滅的,他卻沒想著獨攬大權,還讓六國舊貴族分享他的勝利果實。這到底是種什麼樣的奇葩思維?

人家趙匡胤,功勞大了就黃袍加身當皇帝,再看人家曹操,沒條件也要創造條件“挾天子以令諸侯”。和他們比起來,項羽真是沒什麼野心,特別純良。

哪怕當時的時機不是很成熟,他也完全可以走曹操的路子,趁著大勝之勢擁立楚懷王為帝,令諸侯們俯首稱臣。楚懷王是項家叔侄找來的傀儡,滅國後在民間放羊為生,沒什麼勢力,項羽操控他沒有半點難度。

項羽犯的第一個錯誤是分封諸侯,第二個錯誤是衣錦還鄉

項羽太年輕

他沒這麼做,一方面是到底太年輕,眼光沒有老謀深算的劉邦那麼長遠,考慮事情還不太周全;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是楚國舊貴族,和秦朝有國仇家恨,對秦始皇的所作所為全都不認同。

不過他對楚懷王偏向劉邦還是有了意見,後來派英布把他弄死了。

也許在項羽心裡,回到秦始皇統一之前各國林立的時代才是最好的。但秦朝雖然的確有很多不適宜的法律,其統一卻是大勢所趨,屬於歷史的進步。正如三國中說的,“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認識不到這一點的項羽,只會被時代拋棄。

和他比起來,劉邦聰明多了,敏銳的把握住了時代的節拍。

項羽犯的第一個錯誤是分封諸侯,第二個錯誤是衣錦還鄉

劉邦

諸侯封完,項羽又做了什麼呢?什麼都沒做,收拾包袱衣錦還鄉了。這是他犯的第二個錯誤。

這種做法也讓人無法理解,你想殺劉邦,不就是因為劉邦想當關中王嗎?現在劉邦不敢和你爭了,你不當關中王,自立“西楚霸王”是什麼鬼?

雖然“西楚霸王”聽起來比“關中王”霸氣威武得多,但這兩個王根本不是同一份量,好比地方和中央的區別。

為什麼會有那個“先入關中者王”的約定?就是因為當時的關中是秦朝都城所在地,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成為全天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是最發達的區域,繁榮富庶,並輻射周邊地區。

得關中者得天下,這可不是一句空話。

項羽犯的第一個錯誤是分封諸侯,第二個錯誤是衣錦還鄉

霸王和虞姬

至於“西楚霸王”,很清楚的表明了他的志向只是在西楚當個霸王,天下就交由各地的諸侯去治理吧。所以他認為大事已成,風風光光的回到家鄉逍遙快活去了。

被迫入蜀的劉邦卻無時無刻不在想著重入關中,爭霸天下,後來趁著齊國大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再次平定關中,這為即將到來的楚漢之爭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兵力、糧草都得到有力的補充。

有了這些前因,項羽的失敗幾乎是註定的。但他到底是世上難得一見的超級戰將,“兵敗如山倒”這種狀況是在最後才發生的。

劉邦有一顆強大的心臟。

彭城之戰中,他率領反項聯軍以56萬大軍打下了楚國都城彭城,項羽得知後帶3萬騎兵就奪回了彭城,聯軍被殺10多萬,被溺10多萬,其餘潰散,劉邦帶著數十名親信艱難逃得一命。

項羽犯的第一個錯誤是分封諸侯,第二個錯誤是衣錦還鄉

普通人遇到這種事得崩潰吧?劉邦不是普通人。收攏敗兵重振旗鼓,再次聚集幾十萬大軍在滎陽、成皋一帶與項羽交戰,又敗了,再次逃亡,命令韓信、彭越等人攻打楚國腹地,項羽只得回援,劉邦暫時安全。

雙方打來打去,誰都沒取得太大的戰果,反而都損兵折將得不償失,遂定下協議,以鴻溝為界劃分天下,東邊歸項羽,西邊歸劉邦。

協議即立,項羽就放放心心的引兵東歸,他這是吃劉邦的虧還沒吃夠。他一走,劉邦就從後偷襲,還是沒打贏,之後召集了韓信、劉賈、彭越、英布等將領共同出兵,兵力有多少呢?一說七十萬,一說五、六十萬,反正遠勝項羽,因為項羽只有十萬楚軍。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才在垓下(今安徽靈璧縣南)圍住了楚軍,取得最終的勝利。

項羽犯的第一個錯誤是分封諸侯,第二個錯誤是衣錦還鄉

窮途末路

總之,項羽的失敗不在於軍事而在於政治。他沒有很明確的政治主張,彷彿只想轟轟烈烈活一回,反秦成功,他也就心滿意足了,於是出現太多的失誤,而他的對手又太強。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