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離“復活”有多遠-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歐洲國家剛剛送走了每年春季的復活節假期。作為新冠疫情“震中”,處於隔離措施之下,這恐怕是歐洲近年來最冷清的一個節日。

不過,帶給歐洲民眾一些盼頭的是,多數歐洲國家近日出現疫情放緩趨勢或積極跡象。

疫情中的歐洲距離“復活”還有多遠?

出現疫情放緩趨勢

一方面,歐洲很多國家出現疫情輕微放緩趨勢或一些積極跡象。以各國4月13日公佈的疫情數據為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法國、英國、比利時仍名列歐洲確診病例最多的前列。不過,西班牙單日新增病例數為3月21日以來最低值,意大利重症病例連續10天下降,法國重症病例和英國新增死亡病例均比前一日有所下降,德國累計治癒人數超過現存病例數。

確診病例約佔全球一半

另一方面,疫情還在歐洲國家持續擴散。

愛爾蘭成為繼西班牙、意大利、法國、德國、英國、比利時、荷蘭、瑞士、葡萄牙、奧地利、瑞典之後,第12個確診病例過萬的歐洲國家。

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主任克盧格近日強調說,當前歐洲地區確診病例約佔全球病例一半,仍是新冠“大流行”的中心,尚未到放松管制之時。

經歷過生死才知生命之貴。目前歐洲疫情只是出現了輕微放緩態勢,確診人數還在持續攀升,歐洲各國應權衡各自情況,審慎應對,科學決策。無論是抗擊疫情,還是應對疫情給全球經濟民生帶來的長期影響,都需要歐洲各國之間、與其他國家及地區通力協作,聯手打好抗疫“組合拳”。

世衛組織給出六條建議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3日表示,一些國家正在考慮解除疫情期間實施的居家隔離等限制措施。現有經驗表明,解除限制措施前應綜合考慮六項具體標準。具體包括:

疫情傳播已得到控制。

衛生系統已具備發現、檢測、隔離和治療每個病例並追蹤每個接觸者的能力。

衛生設施和療養院等特殊環境中疫情暴發的風險已被降到最低。

工作場所、學校和其他人們必須前往的地方已採取預防措施。

輸入性病例風險可控。

社區已通過充分教育、參與和授權來適應疫情“新常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