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硅谷基金經理看到中國小企業信心

2020-04-18 02:06

萊西瑪·卡帕迪亞,劉德

美國《巴倫週刊》4月16日文章,原題:中國小企業正在擊敗幾乎所有市場,以下是最好的行業  出生在臺灣的蒂凡尼·蕭在硅谷長大,是馬修斯中國小企業基金首席經理。在她任職的5年裡,這隻2億美元基金(的增長)擊敗了99%的同行。《巴倫週刊》(下稱“巴倫”)日前採訪了蕭女士,以瞭解她對中國放鬆旅行限制後消費者和企業復甦的看法。

巴倫:應對這場全球疫情,到目前為止,中國市場表現依舊不錯。他們是如何保持韌性的?

:信心。這裡有幾個層面:在中國內部,對疫情可控有信心。他們資源眾多,只要召集人一起工作,每個城市都可以生產500萬個口罩,因此,他們相信醫療資源和人力都不會缺。同時,因為遏制措施迅速且有效,民眾不擔心工作安全問題。歐美則不敢這麼說。

政府公開就李文亮的遭遇道歉,這本身就給人以信心。對這一不幸事件的處理與之前非常不同,人們對政府有了更多信任,特別是他們看到疫情在中國境外蔓延的情況之後。

巴倫:您擔心會出現第二波感染嗎?

蕭:這裡的民眾並不擔心。政府在公共衛生方面採取了非常謹慎但合理的政策。任何入境者都要接受14天隔離。這類廣泛宣傳的政策給民眾信心,即政府正在盡其責,因此他們可以安全工作。

巴倫:美國小企業正在遭到衝擊。中國同行如何?

蕭:中國採取了適度的刺激措施,比如延交社保費和減免地方稅。此外,很多地方減租兩個月。而舊金山的很多飯店都關門了,因為房東拒絕這麼做。

巴倫:消費者或企業的行為發生了什麼轉變?

蕭:居家隔離實施不久,網購平臺用戶數量飛漲,企業從線下搬到線上。中國非常有活力,中小企業主嗅覺靈敏。人們依然要吃飯,要給孩子規劃教育。他們的基本需求沒有變,只是需要一種不同的方式來獲得它。中國人比以往更加接納數字經濟,對電商的接受率遠高於美國,大約25%的零售通過網上渠道完成,而在美國這一比例僅為11%。

巴倫:有沒有什麼趨勢偏離了軌道?

蕭:旅行是消費者支出的很大一部分。中國人希望到國外走走,但現在沒法去了。此外,我們從此次危機中注意到,人們對種族主義表示擔憂,所以境外遊會繼續受影響。還有一些隨時間變化的東西:房地產交易在一季度下行很大,但在部分城市正開始反彈。存在被抑制的需求。(作者萊西瑪·卡帕迪亞,劉德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