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天蓋地的疫情新聞,家長如何給孩子科普相關知識

鋪天蓋地的疫情新聞,家長如何給孩子科普相關知識

主編:老薑 | 公眾號:搶著學

編輯:青島小連哥 | 圖:Baidu

轉載請聯繫我們授權

今天,小女兒從家裡跑出門幾步後,突然想起來忘了帶口罩。

她趕緊捂著嘴、憋著氣,跑回家裡。

問我:憋死我了,我會不會得了新冠肺炎?會不會死啊?

看著她慌里慌張的樣子,真有點想笑。

但回頭想想,想在新聞裡、手機裡,鋪天蓋地都是來勢洶洶疫情的消息。

單純天真的孩子們在想什麼?

鋪天蓋地的疫情新聞,家長如何給孩子科普相關知識

疫情中,面對孩子提到生命和、死亡的問題時,家長又該如何作答?

怎麼說才不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


1

不迴避、不忌諱、耐心回答

很多人因患新冠肺炎而失去了生命。

孩子反覆看到這樣的新聞後,可能會對死亡產生好奇和恐懼。

也不少孩子會問出些讓人棘手的問題:

人為什麼會死?我會死嗎?人死了會消失嗎?

鋪天蓋地的疫情新聞,家長如何給孩子科普相關知識

面對孩子關於死亡的問題,家長首先要不迴避,不忌諱,積極正面地回答。

這樣才能跟孩子有效溝通,先幫助孩子緩解焦慮的情緒。

孩子開始認識到死亡這件事,比家長想象得要早,大約在四五歲。

特別是如果有親人去世,或看到過小動物的死亡,他會更直接地感受到死亡的存在,並因此會產生很多的焦慮和困惑。

面對這些問題,家長未必能夠給出一個完全滿意的答案。

不過家長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耐心和尊重的態度非常重要。

鋪天蓋地的疫情新聞,家長如何給孩子科普相關知識

如果對孩子簡單粗暴地拒絕,或者感覺這些問題非常令人討厭和厭惡,讓孩子別胡說,別瞎想。

這些態度其實傳遞了更多真實的信息,它不僅不能阻止孩子瞎想。

還會讓孩子感覺到,家長其實也是非常恐懼死亡的。

反而會給孩子增添更多的焦慮。


2

該跟孩子談些什麼?

如果孩子詢問了以上這些問題,家長該跟孩子談些什麼呢?

根據孩子年齡段的不同,家長採取的方式也應有不同側重:

一、學齡前的孩子以安撫情緒為主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家長應該以安撫孩子的情緒為主。可以向孩子保證,只要他聽醫生的話,聽家長的話,就會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如果孩子問到:“我會死嗎?我能活多少歲?”

家長可以告訴他:“只要你愛護身體,保持健康,可以活100歲。”

100對於4、5歲的孩子可能就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了,更重要的是,孩子會從家長耐心平靜的態度裡感覺到,死亡距離他和他的家人都很遙遠。

鋪天蓋地的疫情新聞,家長如何給孩子科普相關知識

當然,這種保證並不是一次就能奏效,這一類的問題和困擾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每一次被孩子問及的時候,家長都保持類似的態度,用相似的回答方式回應即可。

這樣我們就會逐漸地在孩子和死亡之間搭起了一道心理屏障。

等孩子再大一些的時候,他們都會知道,人終有一死,這是自然的規律,但是這種規律,並不影響他們快樂地生活。

鋪天蓋地的疫情新聞,家長如何給孩子科普相關知識

二、向學齡的孩子講述生命的規律

學齡的孩子喜歡對問題刨根問底,像是個小小的“十萬個為什麼”,家長有時候可能覺得疲於應對。

不過,現在資訊很發達,大家在網上就能找到很多問題的靠譜答案。

還有一些優質的繪本、讀物,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幫助他們去探討“生命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類很深奧的問題,家長不妨找來和孩子一起閱讀。

總之,在這樣的探討過程當中,家長一定不要打擊孩子,而是鼓勵孩子保持對深奧問題的好奇心,讓孩子多動腦筋,多思考。

-END-

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侵立刪

鋪天蓋地的疫情新聞,家長如何給孩子科普相關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