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程師,我是怎麼從優秀到放棄的

導讀:今天這篇文章來自讀者投稿,作者專門選了“高級造糞機”這個名稱,認為這樣才夠諷刺。希望大家多多點評,不吝把自己的經歷、看法與大家分享。

作者曾經榮獲機械類比賽的國家、省級一等獎,畢業後卻在兩年裡換了五份工作,其中三份因能力不足被開除!一個優秀的機械畢業生為何沒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機械工程師!從優秀到放棄,作者經歷了什麼樣的職路歷程?

寫給還在讀大學的同學們,以及即將畢業入行的你。我將用我兩年的親身經歷,告訴你,我是怎麼從入門到放棄,從優秀到四不像的。希望你能借鑑,少走彎路。

先介紹下那個曾經優秀的我:大學參加機械類比賽,無碳小車,全機械結構的那種。一個省級一等獎,具體是第一名。一個國家一等獎,具體是第三名。然後大學期間參與了研究生的項目,具體是兩項。承擔一項研究生導師的研發項目,獨自承接與完成。設計、優化、仿真、加工、調試、程序仿真、論文都做了。

沒有考研,原因是不喜歡理論知識,喜歡動手實操,課程學習消極對待,實操中的問題全身心投入。總體來說,不算很優秀,但也算是不錯的了。

但多份工作後,我失去兩年時間,最終也沒完成這個職業應有的基礎積累,最終年紀大了兩歲,興趣也沒了。

接下來詳細講述一下我這槽糕的工作經歷,也分析從優秀到放棄的原因。

第一家,三個月,長沙,一家初創型研發企業,約20人,無人機相關,機械研發崗,負責協助完成一個汽油機帶動的發電系統。月薪4500。能力不足,性格不合,開除。

第二家,三個月,長沙,一家大型集團,約500人,型材加工,機械採購崗,負責完成自動化研發改造部門的機械零部件採購。月薪4600。不喜歡採購的工作內容,辭職。

第三家,三個月,長沙,一家初創型智能駕駛快遞車研發企業,約50人,機械工程師助理。月薪4500。能力不足,開除。

第四家,六個月,廣州,一家初創型汙水處理設備研發企業,約70人,機械研發崗。月薪6000。不喜歡公司管理,學不到東西,辭職。

第五家,九天,東莞,一家多年的非標類機械設備廠,約120人,機械工程師崗位。月薪4500。基礎能力不足,開除。

以上是我工作的五家公司,可以看出總計十五個月,平均三個月換一家,跳槽頻繁。乾的最久的六個月,唯一一家過了試用期的。最短的9天。工資整體不高,相比從內部城市到一線城市,工資可以算是沒漲。也就是可以說,能力沒什麼增長。

以下是具體分析。

第一家公司,初創型小企業。

入職原因:機械研發應該很有趣,工資還不錯。

具體:因為小,初創,會需要員工做很多七七八八的事,涉及的面廣。但畢竟剛畢業,很多事情根本就不知道怎麼解決。而且整個所謂機械研發也是重結果沒規矩的,因此基本靠自學,得不到紮實的訓練與培養。

離職原因:一個是初創型企業更需要能給結果的人,而不需要菜鳥級的。並且剛畢業,三觀在事不在人,有點剛,小圈子,容不下。

結果:沒有得到系統的練習與培養。

第二家公司,機械類採購。

入職原因:想進大公司,覺得機械類採購能很全面的瞭解相關知識。

具體:公司很大,按流程辦事,職場新人也能做好的採購。說得好聽點,學過機械的會更合適,說得不好聽,非本專業的喜歡辦公室文職也能做好。會需要和機械研發人員接觸,但頂多看到組裝調試中的設備,拿到幾張簡單的圖紙。

離職原因:採購流程非常程序化,重複,學不到多少知識,也不喜歡做個文職,不喜歡採購這種機械類技術不強的工作。

結果:接觸到了正規高效的管理模式,非常淺的複習了一遍機械類零部件。知道了研發是比較適合在大企業做的。

第三家公司,機械助理工程師。

入職原因:助理崗位,符合期望,智能駕駛,很潮流。

具體:做一些輔助類的研發設計,負責某個部分的設計,比如一個電子部件的位置、固定、整體外形。機械部分是這類公司的輔助部分,人數少,更需要大佬級的,高效有經驗懂產品設計。而對於新手,只能是各種打醬油,上檔次的幹不來。

離職原因:能力不足,辭退。

結果:沒有得到紮實的鍛鍊,到處打醬油,各種幹不來。

第四家公司,環保設備研發崗。

入職原因:尋找大城市的工作,想到大城市掙扎,工資待遇還不錯,是期望的研發崗。

具體:負責增氧設備的研發,做了不少實驗,真正踏踏實實專注一個事情做了很多。初創型研發企業,研發靠投資人的錢,研發邏輯混亂。雖然存在一年多,卻是理想國一般的不實際的管理模式,沒有優秀的團隊做產品轉化,正式的銷售也可以說沒有。將研發的難度與創業的難度,加上產品化的難度,集中到了一起,難上加難。

離職原因:無價值的研究很多,沒有收益就吸引不到優秀人才,導致負性循環,長期待下去意義不大,增值難度也大。

結果:非常完整的走過多個研發思路,從提出到落實的過程,知道這不僅僅是方案思路的問題,也是與管理、人員、市場相關的事情。增長最大的地方。

第五家公司,機械設計助理。

入職原因:純機械設備廠,最能鍛鍊機械基礎能力的崗位。

具體:直系領導是一位一直做機械設計的,五年紮實的設計經驗,90後。安排我做一些基礎的出工程圖,出方案的工作。結果我雖努力,卻依舊是錯誤很多,公差混亂,效率較慢。只能給我4500的工資,做助理崗位,紮紮實實做機械設計的。

離職原因:能力達不到要求,助理崗位工資低,工作內容提不起興趣。出工程圖的時候,是勉強去做的。

結果:徹底認清了自己,同樣90後,人家做了領導,技術功底紮實,出圖效率極高,各種元器件熟練於心,五年紮實打拼很有份量。而我,到處瞎混,沒有一技在身。逐漸消亡了做機械設計的興趣。最終覺得即使熬到了那個熟練度、高度,也不會真的喜歡。這麼多選擇與經歷,就沒有一個是紮實去為這個職位打基礎的,本身興趣不在此。

也許你會說,我總能找各種理由,到處挑公司的不對。我想說的是,我這種混亂抉擇的,很可能就是未來的你。我知道,剛畢業,一個薪資還行的,本專業,基本都會去,不會考慮太多。

以下是幾點反思,希望能對你有用。

一、問詢內心,最終或者五年內想做哪個職位?然後再做具體的職業規劃,按規劃求職。

像我這種沒有清晰完整的求職邏輯,走一步看一步,就亂一步,最終四不像。有規劃,基於內心的規劃,總比沒有的,根據現實修改也是好的。

二、做好老老實實打基礎的準備。

任何行業都是需要老老實實打基礎,學法律的各種書籍要看,學商務得懂溝通懂行情懂管理,都沒這麼簡單。機械設計專業更是如此,決定做這個行業,喜歡機械工程師大佬那種設計新設備的感覺,那就得先去紮紮實實的打基礎。基礎好了,你才有資格從試用期到助理工程師,到機械工程師。學軟件,是要那種懂各種輔助工具的學,BOM表、選型軟件、仿真等等。出圖,做好幾百上千張起步的準備。基礎紮實了,一個行業掙扎久了,你才能有些心得,才算入行。

三、不要想著到處看看,說什麼瞭解這個行業。

機械行業很大,各個領域都有,但基本都大同小異,都是這個基礎上演變的。你要是像我一樣這個行業幾個月,另一個行業幾個月,最終只能是四不像,沒有任何基礎的儲備。直到自我懷疑與否定。

你堅定你的崗位,深入了,自然就會接觸到其他行業,那個時候再看同行,才能有深度的分析對比。

四、怎麼選擇真正能打基礎的,做助理工程師的崗位的公司?

可以肯定,年限不久的、規模不大的企業,肯定是沒有這個條件的。只有老機械行業、大公司,他們才需要常常各種設計、各種出圖、各種加工。這個至少一到三年。只有他們才能養得起、才需要真正的助理工程師。在這種企業,你才能真正做打好基礎的工作。比如工程機械類,比如非標機械類。他們的產品是各種運動的,智能控制不是很多,最合適。

運動不多的,如鈑金加工廠,結構件設計部門;智能控制很多的,如智能駕駛、無人飛機,都不適合你機械專業的打基礎。

其他的公司,說白了,就是需要一個懂點機械的打雜的。甚至他們自己都沒搞清楚,招過去一個助理工程師,結果發現期望錯了,真正需要的是有資歷的。

五、機械工程師,這個崗位是不是真的適合你?

這個問題你必須深刻的思考,糾結清楚了,你就會少走很多無價值的彎路,也不會讓自己變成四不像。

機械工程師,他的基礎就是那些材料、結構、公差、軟件、出圖、加工,就是要熟練標準件選型、各種設計標準,基本就是待在辦公室電腦前做設計,也需要到現場去自己組裝調試,拿起電鑽扳手自己打孔擰螺絲,面對的基本都是冰冷的鋼鐵,接觸的人群也就那麼幾個老男人…………

不要過於理想認為完成一個設計,最終的結果能讓你多開心,這些無趣的重複的工作,才是日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