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獲諾獎!“寒酸”的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讓人感慨

這所神奇的美國院校,在150年的時間裡誕生了104位諾貝爾獎,13位菲爾茲獎,24位圖靈獎,14個普利策獎,20個奧斯卡金像獎,117枚奧運金牌這所大學便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看看這大學校門

又獲諾獎!“寒酸”的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讓人感慨

這樣“寒酸"的校門也沒有破壞他在來自全世界的留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亦無損於他在學術上的威望,估計美國人也深諳包子有肉不在褶上的道理吧.

這所大學其面積充其量和國內的一個普通高中一樣大

又獲諾獎!“寒酸”的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讓人感慨

騎車在學校裡繞一圈大概也就三五分鐘,校門和主樓也並不怎麼“氣派”,即使和我們的許多中學比起來似乎都有些“寒酸”,但是“寒酸”並不影響她成為在全世界排名最靠前的大學之一。

又獲諾獎!“寒酸”的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讓人感慨

這樣的學府,在不少國人眼中也許非常不可思議。最近幾年,有些高校在爭創一流大學時,把“大樓”作為一流大學的標誌和辦學理念。於是,很多高校紛紛加入圈地蓋樓的熱潮之中,校園面積越來越大、樓堂館所越建越多、大門一個比一個豪華。

又獲諾獎!“寒酸”的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讓人感慨

而不少地方政府也不甘示弱,辦公樓越修越豪華、越修越氣派,就連配套的綠地、廣場也要求跟上潮流。比如鄭州市潁泉區投入數億元建設的新政府辦公區,比白宮佔地還多400畝。

又獲諾獎!“寒酸”的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讓人感慨

在一些領導們看來,辦公樓也許就是政府(學校)的臉面。然而,在公眾看來,一個政府是否有臉面,看的是它行政效率如何,民眾滿意度怎麼樣,官員是否廉潔,領導是否有較強的公僕意識和法治精神;一個高校是否有臉面,看的是它教學和科研成果如何,有沒有產出更多大師,學校裡有沒有濃厚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求實之態度;而不在於花了多少錢,修了多麼氣派的辦公樓,或者拓展了多少“疆土”。

又獲諾獎!“寒酸”的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讓人感慨

當然,這並不是說政府或高校越寒酸越好,關鍵是應該有一個度。這個“度”就是搞建設應該與本地、本單位的經濟實力相匹配,並且以合理和節約為準則。如此,有限的公共資金才能更多地投入到公共服務中,市民和學生才能享受更多的實惠。

又獲諾獎!“寒酸”的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讓人感慨

美國是一個富國,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是我們的幾倍。他們的頂尖大學,尚且能夠做到“簡樸”而又成績斐然,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嗎?

又獲諾獎!“寒酸”的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讓人感慨

說到這裡不禁讓人想起梅貽琦校長

又獲諾獎!“寒酸”的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讓人感慨

1931年12月2日,梅貽琦在就職演講中提出“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的著名論斷。

梅校長說:"一個大學之所以為大學,全在於有沒有好教授。‘孟子說: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我現在可以仿照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