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IFO、IMO、IEO韭菜必知

ICO、IFO、IMO、IEO韭菜必知

創新的事物往往都伴隨著法律和監管的滯後,區塊鏈數字資產的發展更是如此,它是全球範圍的,概念容易被人利用用來割韭菜,因此,作為一顆韭菜,我們有必要對區塊鏈融資的模式做一些瞭解。

本文通過狂想“區大個”融資四部曲,分別闡述ICO、IFO、IEO和IMO的概念和區別,希望韭菜們在面對這些新融資手段時,做到心中有數。

百科式回答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代幣發行,指區塊鏈項目首次向公眾發行代幣,募集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貨幣以獲得項目運作的經費。

IFO(Initial Fork Offerings),首次分叉發行,指通過分叉比特幣等主流加密貨幣生成新的代幣。

IEO(Initial Exchange Offerings),首次交易發行,指以交易所為核心發行代幣;代幣跳過ICO這步,直接上線交易所。

IMO(Initial Miner Offerings),首次礦機發行,指首次通過售賣硬件/礦機來發行代幣。

ICO:用未來的產品向未來的用戶“眾籌”

ICO、IFO、IMO、IEO韭菜必知

ICO的概念源自IPO,IPO首次發行的是股票,獲得的是法幣;而ICO整個過程都由加密貨幣貫穿。

“區大個”由此登場。他的團隊正在開發一款基於以太坊的遊戲DAPP。雖然產品未落地,“區大個”想通過ICO融資,用來支付項目運營、市場推廣、人力開支等費用。

於是,他寫了一份《宮略白皮書:一款穿越清宮的換裝手遊》。白皮書中寫道:“區大個公司計劃發行10億Palace Token(下稱“P幣”)。其中,40%用於公開銷售,認購比例:1ETH=23333 P幣;預計2018年四季度上線菜刀交易平臺。玩家必須使用其團隊發行的P幣才能參與遊戲,兌換長袍、肚兜和免死金牌等道具,並獲得與其他貴妃、阿哥社交的機會。”

區大個公司找媒體發佈項目通稿,舉辦多場線下社區活動,並在各論壇、微信群裡宣傳“宮略”的ICO項目,吸引投資者購買。

感興趣的人將以太坊打到指定錢包地址上,區堅強則按照認購比例把P幣發送給投資者。持有P幣的人可以在遊戲上線時第一時間體驗,還可以等P幣在加密貨幣交易所上市交易。

如果一切順利,隨著相關IP的賣座以及參與遊戲的人越來越多,P幣的需求將增加,幣價往往會跟著上漲;但如果區大個沒有做好“市值管理”,就有可能導致P幣破發(指當前價低於其發行價)。

IPO與ICO的區別如下:

1)IPO投資者用法幣交換股票(股東權益),而ICO投資者用以太坊、比特幣等交換項目發行的代幣(項目使用權);

2)企業IPO需要滿足公眾持股量、財務報表等一系列要求,變現週期長;而ICO項目方很有可能在短短几周內變現;

3)ICO風險比IPO大:其一,IPO設置漲停、跌停,開關市的時間;而ICO無漲跌停限制,7*24小時交易;其二,企業IPO受《證券法》監管,但我國已經叫停ICO活動,保護ICO投資者的相關法規一片空白。

IFO: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生成新幣

F,指的是Fork(分叉),IFO就像是站在比特幣、以太坊等巨人的肩膀上籌錢,比重新開發、推廣一個全新的幣種容易太多。

後來,IFO幾乎被投機者“玩壞”,他們在比特幣的基礎上瘋狂分叉,生成各種新的加密貨幣,比如,區大個。

區大個也準備進行一輪IFO。由於是在比特幣主鏈上分叉出來的一條新鏈,區大個可以預挖(指在正式、公開挖礦之前,某些特定群體可以先挖一定數量的加密貨幣)新幣Bitcoin Strong(BCS)。根據用戶當時的比特幣餘額,區大個的團隊以1:1的比例,把新幣BCS分配給那些比特幣的持有人。

雙贏。成功分叉後,區大個就能把預挖的BCS拿到交易市場上去賣;而對於原比特幣用戶,他們的內心也多半是喜悅的:分叉幣“從天而降”,零成本就能擁有,可以立即拿到二級市場上去變現;如果新幣表現良好,就能毫不費力地多了一筆收入。

IEO:近水樓臺先得月

ICO、IFO、IMO、IEO韭菜必知

火幣的HT、幣安的BNB、OKEx的OKB等由加密貨幣交易所發行的平臺幣,均屬IEO。

IEO的特點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沒有融資認購的過程,省掉了ICO、空投推廣等環節,直接在加密貨幣交易所上市交易。此外,平臺幣的操作性比較靈活,可以用來抵其它貨幣對的交易費,用來投票上幣等。

區大個開了一家加密貨幣交易所S站,他發現IEO有很大的操作空間,於是便發行了自己的平臺幣SB。區大個規定,SB可以交易,可以抵扣手續費,可以參加社區活動、購買課程等;此外,任何想上線S站的新幣必須實行投票制,並且僅支持使用SB平臺幣投票。

隨著S站運營得火熱,來S站交易的人多了起來,SB行情也跟著水漲船高。

IMO:“用我的礦機,挖我的幣”

這是區大個最後一部融資狂想曲。

區大個公司想要打造一條專門的遊戲公鏈Strong Blockchain(S鏈),並通過IMO讓團隊的收入再上一層樓。於是,公司規定,想要獲得ST的礦工,必須使用其研發的礦機。

於是,礦工們購買區大個的礦機挖礦,再拿ST到加密貨幣交易所上去變現。恰逢該幣行情看漲,一派欣欣向榮,引來更多的人進場。由此倒賣礦機、炒作幣價的人也多了起來。

判斷IMO需要注意兩點:

1)IMO和發幣融資形影不離,表面上在賣硬件,而募資才是重點;

2)硬件僅用作礦機,缺少實質可用的功能,難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有些看起來像IMO的硬件銷售,其實跟IMO沒有關係。在我國,圍繞“共享雲計算”的智能硬件尤其容易被誤傷,比如迅雷的玩客雲、極路由的極X和newifi的新路由3。不僅僅是普通群眾,就連一些專家、學者都容易弄混。

以玩客云為例,這是一款主打下載功能的私人云盤。如果你熟悉玩客雲,可以跳過這兩段:除了遠程下載、手機擴容等硬件功能,玩客雲最大的特點在於“玩客獎勵計劃”:用戶把家裡的閒置網絡帶寬、存儲空間等共享給玩客雲;作為回報,玩客雲會回饋用戶一種叫做“鏈克”的token(可譯作“通證”,指的是區塊鏈上的權益證明),可以用來兌換共享計算相關的商品和服務,比如優酷、愛奇藝會員、英語課程等等。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用戶貢獻的計算資源越優質,獲得的鏈克獎勵也越多。而買了玩客雲、但不加入“玩客獎勵計劃”的用戶沒有貢獻計算機資源,也就不會獲得鏈克。

判斷它是不是IMO,關鍵點就在於其是否通過發售硬件進行融資。

首先看硬件。玩客雲本質上是一款主打極速下載的雲盤硬件,兼具遠程下載、手機擴容、數據加密等實際功能。競品雲盤的價格基本在1200+,而玩客雲售價599,活動期間更優惠,對混跡科技圈的年輕人來講不要太美好。用這個低廉價位來圈錢?別鬧。

其次看token。根據國家相關法律,鏈克不可流入交易市場。此外,迅雷官方自2018年6月28日起已經永久凍結官方將用於市場運營支出的全部預留鏈克。也就是說,官方手上根本沒有鏈克,顯然談不上通過鏈克融資、牟利。該智能硬件的銷售全過程沒有涉及融資,與IMO無關。

最後提醒一句,很多不法分子通過ICO、IMO、IFO等大割韭菜,尤其是其發行的所謂代幣,更有歸零風險。炒幣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本文摘自互鏈脈搏,由紅色鏈人重新編輯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