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若成為世界通用語言,中國文化將會對世界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沫蓓少兒美術


現在世界上的語言有很多種,每一種語言使用人口的多少差距也比較大。使用人口比較多的語言有漢語,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等。

每一種語言都有與她對應的文化,而在這些語言當中漢語以其在文化上的博大精深,歷史悠久,綿延不斷傲立於世界。

如果漢語成為世界上的通用語言,我認為中國文化不僅會對世界文化產生重要影響,更是對全世界人民的福祉。當然,我們並不是要去滅掉別人的語言,別人的文化而獨尊我們的,恰恰相反,我們是要讓世界人民都瞭解漢語和中華文化並從中獲得滋養與福利。這也是我國向世界推廣漢語和中華文化的初衷和本意。

漢語所使用的漢字是方塊字,誕生於三千多年前商朝,與世界上多數使用字母符號的文字不同,她帶有一種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她是我們文化的重要載體,她把我們古老的文明傳承到了今天。

古老的中華文明有五千餘年,這只是文明史,在進入文明前至少還有五千年左右的人文史。(這裡我說的人文史沒包括五千年的文明史)。她們共同構建了中華傳統文化,而以儒易文化為主旨的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當然也是全人類的財富。

易學文化根據考古發現最低在六千五百年前的西水坡文化遺址中就已經出現了,而根據學者推算不會低於八千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已經有了易學的思維了,易學的核心是三才觀,她告訴我們的是怎樣客觀判斷分析世界,並警告我們不要走極端,分析判斷問題運作人生不要偏執,不要狹隘,也就是說她交給我們的是一個正確的思維導圖。儒學誕生的比較晚,在兩千五百年前由人類文化聖人孔子總結並在他晚年與易學結合在一起。儒學的核心是以仁為信的思想,簡單點說他通過觀察與分析總結出了怎樣的人與人的關係才是和諧的進而構建穩定的社會環境。

儒易文化在發展中吸收了其他學派和外來文化的思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綿延發展,在世界文化上具有鮮明的特點。

當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時,不啻於世界文明的一道曙光,中國人秉持著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不信邪,不信神,不信鬼,孝敬父母,忠於國家與民族,在大的事項上講和而不同,兼收幷蓄,格物大是大非,講大格局,存小異,講團結而不失原則。我們的主旨文化是儒易,所以沒有宗教信仰,也反對宗教化思維,這些都是除中華文化外其他國家其他文化沒有的。

所以我說漢語成為世界通用語言在文化上會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併成為全人類的財富。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


冷凝寒2020


漢語若成為世界通用語言,其影響力是史無前例的,理由如下:

一,普及了世界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瞭解和熟悉。

二,中國故事,中國科技,中國教育將無障礙走向世界。

三,中國人走向世界,異域人走向中國更暢通,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地球村的形成和融合提升了速度,14億人用一種共同聲音加入了世界語言大家庭。

四,促進了世界科技的溝通和合作的通道建成,促進了世界財富和金融與中國的一語通。

結論:漢語通天下,世界共贏!

拙見拙識。見諒!


用戶江湖夜雨


世界通用語言,就是聯合國官方語言。現被確認的有六種:英、俄、漢、法、阿拉伯、西班牙語。所以說,漢語已經屬於世界通用語言之一。

漢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主要影響有:一是使中國文化在世界得到更廣泛的認可與交流,對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立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二是使中國成為一扇重要的"世界之窗“,為能讓世界更多地瞭解中國,讓中國更好地走向世界,搭建了最必須的語言橋樑。三是使中國漢語在世界上產生了更強的吸引力、影響力和普及率。以學習漢語為主的孔子學院,已在世界上88個國家,辦了282所,還有一些孔子學堂在國外建立,已遍及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現在喜歡中國漢字、漢語和中國文化的外國人越來越多。四是帶動了中國涉外婚姻數量不斷上升。當前,男性娶外國妻子,女性嫁外國丈夫,依然是主流。在總體上,對於不同文化、風俗的交流,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