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可以拯救得了通信行業嗎?

Technical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5G拯救不了通信業,至少是拯救不了中國的通信業。

5G本身是通信業的自救。

5G最初被通信業提出,是為了自救。2G時代,通信業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在電話和短信業務。3G時代的特點是移動的寬帶化,增加了對多媒體業務的支持。但是相對而言3G時代略微短暫一些,就進入了4G時代。4G時代,運營商受到了來自IT業的各種OTT應用的強烈衝擊,傳統的語音業務和短信業務逐漸的降低收入的佔比,數據業務成為了運營商的主要收入來源。但是,在中國,實際上運營商並沒有在4G時代享受到什麼數據紅利,數據業務量在增長,但是單價嚴重的下降,可以說數據業務是一種"增產不增收"的業務。而且,經過了2G/3G/4G運營商的不斷推廣,個人用戶也基本被挖掘完畢了。在這種大背景下,通信業的5G加強了對行業應用的支持,試圖將傳統的行業應用發展成為自己的客戶,增加收入的來源,從而完成通信業的自救。

5G拯救通信業,至少在中國很難實現。

中國的通信業最上游的是運營商,也就是三大運營商,現在又來了一箇中國廣電。中游企業是幾家設備商,主要是中國的華為、中興、信科(原大唐和烽火合併),下游是一些給中游企業提供服務的第三方公司以及一些更基礎的元器件生產企業。

中國鐵塔成立之後,雖然是給三大運營商提供服務,但是現在來看他也可以看成是上游的上游,穩賺不賠屬於一個特例。

還有一些說不太好是中游還是下游的企業,包括給運營商提供設計服務的設計院、給運營商安裝設備的工程服務公司,還有一些直接給運營商提供維護、優化等服務的公司。

中國的通信業很難在5G時代被拯救的最關鍵的原因,其實是上游的運營商很難有利潤的增長,而這個直接的原因就是國家層面要求的"提速降費"以及"普遍服務"。

提速降費比較好理解,普遍服務是指運營商需要不僅僅給城市等人口密集的區域提供服務,還需要在偏遠的農村、山區等人口稀少的地區去提供服務,包括在農村等區域建設基站、建設光纖入戶寬帶等。

提速降費,運營商的收入就無法提高。越來越高的普遍服務的要求,則讓運營商的維護、建設成本激增,兩者疊加之下,運營商的收入和利潤都無法出現增長,或者可以說是利潤會持續下滑。

中國的運營商,都是國企,它無法和正常的企業一樣遵循市場經濟去進行發展,要去儘自己的社會義務。

4G時代,互聯網企業要發展,通信業犧牲了利潤,去提速降費,去"普遍服務",養肥了諸多的互聯網巨頭,在整個4G時代,通信業之所以整體陷入泥潭,根本的原因就是國家層面要求通信業被犧牲。

而5G時代,5G建設被列入國家的大基建,5G也是很多行業改革的基礎,這就決定了5G資費就不可能高,通信業將再一次的去犧牲自己,顧全大局。這也使得,在5G時代,通信業也很難扭轉4G時代的被動局面。

5G時代,其實頂天也就是幾家頭部製造企業會賺到錢。

中國的通信業,其實也就主要是兩家半的頭部製造企業,兩家是華為和中興,半家是信科。

而這兩家半賺錢,也不是硬件賺錢,而是硬件之上的服務賺錢。就從現在的各個5G集採的、光傳輸的合同來看,硬件其實利潤都非常低。這還是5G的初級階段,中國移動的5G集採基站的單價就被打到16萬元了,就可以看到硬件的利潤在5G時代,還會一如既往的很難賺到錢。

設備的價格決定了安裝的費用,維護的費用,優化的費用等,也決定了再下游的零配件的價格,這是一環套一環的。

雖然現在有很多的公司號稱是5G相關的企業,但是2020年、2021年你們去看年報,就會發現他們的收入可能是增長的,但是利潤就很難有什麼增長了。

總而言之,就中國的情況來看,5G時代,中國的通信業的局面和4G時代也很難有什麼改變,指望5G可以救通信業,這也基本沒有什麼希望。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通信行業主要包括了電信運營商、鐵塔公司、設備製造商及配套產品提供商,以及數量眾多的與運營商或者設備商合作的外包工程服務類中小公司。


以上每種類型的企業都處在通信行業的產業鏈的不同位置上,它們各自有著自己的市場環境和經營狀況,經營狀況有好有壞。從大的行業環境來看,整個通信行業並不需要外界拯救或者自救。5G的到來給整個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以下我們就按照文章開頭所羅列的通信行業各個組成部分的順序依次進行分析,看看5G時代他們分別面臨著什麼樣的經營狀況:


電信運營商

在我國,基礎電信服務已經成為了國家為國民提供的關係到民生社會福利。從2015年國家提出“提速降費”開始,運營商逐步降低了通信資費,直接導致了各大運營商的經營利潤大幅下降。


5G網絡建設需要天量的資金投入,只有財大氣粗的移動選擇獨家建網,聯通和電信則選擇了抱團。5G的運營成本也大大超出了前代網絡,以前不起眼的電費支出,現在成了運營商的頭疼問題。


好在三大運營商已經形成了共識:不再打價格戰,這樣就可以保證他們的正常利潤。在提速降費大政策環境下,想達到以前的高利潤率已經沒有了可能。

5G時代的三大運營商正常運營、正常盈利是肯定可以實現的,不過想要提高運營盈利就得從改善管理、創新服務等方面想辦法。


鐵塔公司


在筆者看來,鐵塔公司是整通信行業最沒有經營壓力的公司。處在一個這個時代少有的市場壟斷地位,不用擔心客戶來源,有著固定的收入來源。因此鐵塔公司可以過著“躺著掙錢”的日子,它的字典里根本不存在“拯救”二字。


設備製造商及配套產品提供商

通信設備製造商的技術門檻比較高,經過幾十年的市場競爭,全球只剩下了5家大的公司。

雖然國內通信設備採購環節已經不再是,改革開放之前及改革開放初期的那種由外國通信設備製造商把持的賣方市場。但是畢竟市場上的選擇並不是很多,所以設備商在運營商採購環節還是能夠保證自己利潤的。


5G時代,設備商面對的是全球市場,這個市場規模更是大的超乎想象,哪怕是很小的份額也是天價,所以5G給設備商帶來的更多是掙錢的機會。


至於配套產品提供商那就是設備商吃肉,他們喝湯的狀況,他們只需要抱緊設備商的大腿就可以衣食無憂了。


外包工程服務類公司


這一類公司活在整個行業的最底層,靠著承攬運營商或設備商網絡優化和設備安裝項目,作為合同乙方的乙方苟活著。看著運營商與設備商的臉色,受著各方給的窩囊氣和夾板氣,但依然得面帶微笑周旋在運營商與設備商之間,哪怕心中有著千萬頭草泥馬在心中奔騰。


最可憐的當屬這類公司裡面的從業人員,奮戰在行業的第一線,承擔著最大的工作壓力,看著最難看的臉色,聽著最難聽的話,背井離鄉的他們卻拿著付出與回報嚴重不符的收入。


5G時代由於上游運營商要面對從未有過的成本壓力,他們會盡可能的壓低採購價格;設備商有辦法轉嫁他們的成本壓力,保證自己的利潤率;而外包工程服務類公司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們面臨的生存環境將更加惡劣,留給他們的利潤空間將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小。5G帶給給他們唯一的好消息就是,項目需求多了!



5G是給通信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但產業鏈不同位置上的企業面臨的境況卻各不相同,總體來說整個行業處於一個健康狀態。


觀聊天下


5G是否可以拯救得了通信行業?這得釐清一個概念,即5G和通信行業是什麼關係?大家都知道,5G是指採用第五代電話通信標準的,是新一代蜂窩移動通信技術,是2G、3G、4G之後的延伸。那麼,答案有了:5G可以拯救得了通信行業。

一,5G的峰值速率需要達到Gbit/s的標準,以滿足高清視頻、虛擬現實等大數量傳輸。而5G移動通信傳輸速率可達10Gbps,比4G網絡的傳播速度快10一100倍,可以解決海量無線需求,去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而這優勢是傳統的通信技術比不上的。

二,5G的接口、時延水平需要在1M/s左右,才可以充分滿足自動駕駛、遠程醫療、人工智能等實時應用的條件,並且做到低時延、高可靠、低能耗,這是傳統通信技術不及的

三,5G的超大網絡容量能提供千億設備的連接能力,充分滿足物聯網發展的需要,傳統的通信技術是比不上的。

四,5G的頻譜效率能提供更大的帶寬,吞吐量高、擴展性強,要比LTE提升10倍以上,且抗干擾、保障足夠的穩定性。

五,5G可連續實施廣域覆蓋,和提供高移動性。與傳統通信技術相比具有無可倫比的優勢。

六,5G流量密度和連接密度大幅提高。各熱點能高容量、低功耗的大連接,既提升系統容量,又可使大規模的設備進行連接。這是傳統通信技術難以比擬的。

七,5G系統協同化、智能化水平提升,表現為多用戶、多點、多天線、多攝取的協同進網,構建多網並存的異構移動網絡,以及網絡間可以靈活的自動調整,為不同客戶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而傳統的通信技術在這一點上是做不到的。

上面幾點是5G區別於前幾代移動通信的關健,是移動通信以技術為中心向用戶為中心轉變的結果。

科技進步大多是以原有條件和技術為基礎。5G也不例外,當傳統的通信技術有不能滿足新的需求時候,5G就應運而生,它不是去取代傳統的通信技術,而是2G、3G、4G的通信技術,成就了今天的5G。使之成為通信行業的標杆、排頭兵。從這點上說,5G將帶領傳統的通信技術互相取長補短,按需共存、拾遺補缼、共同發展,說5G可以拯救得了通信行業也不為過,因為它的科技先進性就明白的顯示、和證實了5G的這個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