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啟蒙時期的文學精神

  1

  18世紀被稱為啟蒙的世紀,在歐洲啟蒙運動的影響下,啟蒙文學以“狂飆突進”的姿態,取代了古典文學的主流地位,並且開啟了歐洲現代文學的新時代。

  啟蒙文學最早產生於英國,在法國得到重要發展,最終在德國達到頂峰。早在英國“光榮革命”之後,彌爾頓的詩歌、散文和戲劇,就表現出啟蒙文學的端倪。到了18世紀,英國出現了以笛福、斯威夫特、理查生、菲爾丁為代表的現實主義小說家。他們的代表作《魯濱遜漂流記》、《格列佛遊記》、《克拉裡莎》、《湯姆·瓊斯》等,塑造了一系列不同於以往神話史詩和民間傳奇中英雄貴族的平民百姓形象。如果說文藝復興和古典主義作品中的人物,或多或少帶有浪漫理想色彩,那麼啟蒙時期和現實主義作品中的人物,則更多體現出社會現實的特點。

  啟蒙文學結束了詩歌戲劇在歐洲長達數千年的主導地位,使小說敘事成為現代文學最主要的表現形式。與英國啟蒙文學相比,法國啟蒙文學的突出特點是哲理性和批判性。其作家大多是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伏爾泰、狄德羅、盧梭創作了大量的小說和戲劇。他們批判教會權威和封建王權,宣揚自 由平等和天賦人權觀念。如果說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以個性解放爭取世俗權利和宗教寬容;那麼思想啟蒙時期,人道主義者則以天賦人權爭取社會平等和信仰自 由。


思想啟蒙時期的文學精神

盧梭


  法國啟蒙文學,其表現形式豐富多樣,主要有哲理小說、教育小說、書信小說、對話小說和市民正劇。伏爾泰的《老實人》、孟德斯鳩的《波斯人信札》、狄德羅的《拉摩的侄兒》、盧梭的《新愛洛綺絲》,是啟蒙小說最著名的代表作品。而博馬舍則在狄德羅的影響下,寫出了多部市民正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費加羅的婚姻》。

  德國啟蒙文學,較之英法出現較晚,但取得的成就最大。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家是萊辛、席勒和歌德。萊辛是德國啟蒙文學的先驅,他的戲劇和美學思想,直接影響了德國啟蒙文學的方向。由於受到法國革命和盧梭的影響,德國啟蒙文學在“狂飆突進”時期,具有浪漫主義的特徵。克林格爾的《狂飆突進》、席勒的《強盜》、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等作品,塑造了一批具有平民英雄色彩的悲劇人物。德國啟蒙文學,不但繼承了英法兩國的批判方面,更注重人性的完善和心靈的自由,提出一種文化和審美的啟蒙要求。歌德的小說《威廉·邁斯特》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品,通過主人公的學習和遊歷,提出了對人格完善和理想社會的思考。歌德後期的創作,在形式上向古典主義靠攏。主要代表作品《浮士德》,是詩歌、小說和戲劇的結合,同時也是18世紀啟蒙精神的集大成之作,體現了這一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

  2

  19世紀文學的最主要特徵是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文學的興起。早在18世紀末,英國傷感主義文學的出現,意味著浪漫主義思潮即將成為時代的主流。在盧梭影響下的德國啟蒙文學,更是帶有濃厚的積極浪漫主義色彩。但是從總體上來說,產生於思想啟蒙運動和法國革命之後的浪漫主義文學,帶有對現代文明的失望和反思特徵。他們在理性烏托邦理想破滅之後,企圖以迴歸自然和神秘、自我和內心,來逃避現實、抒發苦悶。

  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先驅是小說家斯泰恩和詩人布萊克,而真正標誌著浪漫主義作為一個流派出現的,卻是“湖畔派”三詩人華茲華斯、柯勒律治和騷塞。他們的詩歌以讚美自然,表現神秘著稱,是英國消極浪漫主義的代表。而稍後出現的拜倫、雪萊和濟慈的詩歌,不但具有強烈的批判性和理想性,描寫的範圍也更加地廣闊,從歷史神話到社會鬥爭,幾乎無所不包。拜倫的《唐璜》和雪萊的《解放的普羅米修斯》,塑造了具有鮮明反抗性格的人物形象。


思想啟蒙時期的文學精神

拜倫


  德國浪漫主義較之英國,比較突出的特點是對民間文化的挖掘和重視。最早提出浪漫主義主張的是施萊格爾兄弟,他們和一些詩人以《雅典娜神殿》為中心組成“耶拿派”。包括著名詩人諾瓦利斯和小說家蒂克,他們的作品具有強烈的神秘主義色彩。而“海德堡”浪漫派,卻更加重視民間文學的收集和整理,布倫塔諾和阿爾尼姆的民歌集《男孩的神奇號角》、格林兄弟的《兒童與家庭童話集》是其重要成果。德國最傑出的浪漫主義作家是霍夫曼和海涅,他們的一些作品,不同程度地具有批判現實色彩。在霍夫曼的《魔鬼的萬靈藥水》等作品中,以表現手法的多樣化,揭示了人格和心理的複雜性,對後來的現代主義文學具有一定影響。海涅的《論浪漫派》,標誌著浪漫主義向現實主義的過渡。

  法國早期的浪漫主義作家是夏多布里昂和斯塔爾夫人,前者的作品帶有貴族傾向和宗教色彩,代表了消極浪漫主義者向信仰的迴歸。後者在理論上指出古典主義已經過時,提出浪漫主義的文學主張。繆塞和喬治·桑是19世紀最重要的浪漫主義作家,形成了田園牧歌和世紀猶豫兩種風格。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是雨果,他的作品取材廣泛,氣勢磅礴,如描寫歷史的《巴黎聖母院》和批判社會的《悲慘世界》。他的作品較少神秘和寓言性,更多傳奇和歷史感。

  浪漫主義文學思潮並不僅僅侷限於歐洲,東歐和美國在19世紀也受到其影響。俄國和美國的民族文學,大體都形成於這一時期。俄國浪漫主義受追求自 由和民 主的革命精神鼓舞,出現了茹科夫斯基,雷列耶夫等先驅,而普希金、果戈理和萊蒙托夫的很多作品,同時帶有現實批判和理想追求相結合的特點。美國的浪漫主義文學受愛默生和梭羅的超驗主義影響,著名的詩人惠特曼、朗費多,小說家霍桑、麥爾維爾都是傑出的浪漫主義作家。

  3

  19世紀30年代之後,現實主義文學開始成為歐洲文壇的主流。法國的“七月革命”,英國的“議會改革”,以及歐洲1848年革命,導致社會矛盾極度激化。促使作家們開始從內心情感的表達轉向對社會現實的批判。而自然科學的發展,唯物哲學的興起,也促使作家們放棄柏拉圖的“靈感說”,轉向亞里士多德的“摹仿論”。用觀察和分析的方法描寫社會生活,揭露人性異化。19世紀前的現實主義文學,是對文藝復興、思想啟蒙時期現實主義的繼承,因其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性,也被稱為批判現實主義。

  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前期的重心在英國和法國。之後在歐洲同時出現了自然主義、唯美主義和象徵主義思潮。19世紀末,現實主義開始在東歐和北美得到重要發展。法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是斯丹達爾、巴爾扎克和福樓拜,《紅與黑》、《高老頭》、《包法利夫人》代表著法國現實主義文學前期、中期和後期的最高文學成就。斯丹達爾的作品充滿對政治權力的鬥爭描寫,巴爾扎克的作品充滿對社會關係的矛盾批判,福樓拜的小說充滿對平庸市儈生活狀態的揭示。莫泊桑也是一位重要的現實小說家,他的主要成就在短篇小說方面,偏重對道德墮落現象的譴責。


思想啟蒙時期的文學精神

巴爾扎克


  英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是狄更斯、薩克雷、蓋斯凱爾夫人、勃朗特姐妹和哈代等。薩克雷的《名利場》和勃朗特的《簡愛》、描寫了兩類完全不同的女性形象,前者貪婪勢力,後者堅強自尊。英國文學前期的最重要代表是狄更斯,他的重要作品包括《霧都孤兒》、《雙城記》和《遠大前程》等。從人道主義的立場出發,批判了權勢者的殘暴和冷酷,肯定了小人物的溫情和仁愛。英國後期現實主義最重要的代表是哈代,著名的作品包括前期的《綠蔭下》和《遠離塵囂》、中期的《還鄉》和《卡斯特橋市長》,後期的《德伯家的苔絲》和《無名的裘得》等。哈代的小說以宗法制田園社會,在現代工業和城市文明衝擊下的解體為背景,描寫了破產農民無路可走的悲慘境遇,表現了私慾貪婪對純樸善良人性的毀滅。

  美國現實主義文學出現在19世紀上半葉的廢奴主義運動中,斯托夫人的《湯姆叔叔的小屋》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美國現實主義文學最著名的代表作家是馬克·吐溫和歐·亨利。馬克·吐溫的小說,往往通過幽默的故事,諷刺庸俗虛偽的社會風氣,揭露種族歧視和民主平等的欺騙謊言。其代表作有前期的《湯姆·索亞歷險記》和《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後期的《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和《百萬英鎊》等。歐·亨利是短篇小說大師,多以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為主人公,對他們的不幸命運給予同情,讚美他們的在辛酸生活中的高尚情操。《麥琪的禮物》、《四百萬》、《警察與讚美詩》和《最後一片藤葉》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俄國現實主義文學,最早體現在普希金和果戈理的小說作品中,《上尉的女兒》和《驛站長》是普希金最具有現實主義傾向的作品。果戈理早期的創作以浪漫和神秘風格為主,後來轉向諷刺和批判。《欽差大臣》和《死魂靈》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傑作,為俄國文學史留下了不朽的人物形象。岡察洛夫和屠格涅夫,是俄國19世紀重要的現實主義作家,他們的小說《奧勃羅摩夫》和《前夜》,分別塑造了俄國文學中最後一個“多餘人”和第一個“新人”的形象。

  真正把俄國文學推向巔峰的是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前者標誌著19世紀末現實主義文學的完成,後者標誌著19世紀末現代主義文學的開端。托爾斯泰的代表作是《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寧娜》和《復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是《罪與罰》、《白痴》、《卡拉馬佐夫兄弟》。由於受到俄國的東正教思想影響,他們的作品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把信仰和道德作為解決個人和社會問題的出路。契訶夫是俄國短篇小說大師,在他的重要作品《變色龍》、《第六病室》和《套中人》,塑造了一系列人格心理被扭曲異化的病態人物形象。但在他最後的戲劇作品《櫻桃園》中,表達了對新時代的嚮往和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