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茨:美國八位總統的智囊

他是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中情局局長,也是惟一一位從基層成長為局長的情報專家;他是美國第22任國防部長,也是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的實施者;他是美國八位總統的智囊,小布什總統認為其是美國政府最有成就的工作人員之一。他就是羅伯特·蓋茨。

蓋茨:美國八位總統的智囊

羅伯特·蓋茨

為八位總統服務的情報專家

在1982~1993年間,蓋茨先後擔任美國中情局情報分局局長、中情局副局長和局長。為做出正確的判斷,情報分析人員每天都要面對種種挑戰,其中既有分析問題自身的複雜性,還有對情報分析的時效性和數量要求。

蓋茨是提高中情局分析工作質量的功臣之一。他睿智過人,勤奮異常,熟悉官僚體制的運作。當時的中情局局長威廉·凱西認為中情局的分析工作存在明顯缺陷,但認識到這一問題的人可謂鳳毛麟角,蓋茨恰是其中之一。蓋茨認為,情報分析工作首先應當明確區分情報分析人員“所知”和“所信”的內容,即要弄清哪些情報是“事實”或者來源可靠的信息,哪些情報是分析人員自己的觀點。蓋茨幾乎審閱了即將印發的所有深度評估和動向情報報告,關鍵的一條要求是“讓我看看你的證據”。如果報告缺乏證據,就會被他否定,或者退回修改。

中情局是一個專門為美國總統服務的機構,蓋茨在此先後為六位美國總統服務。除約翰遜總統外,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和老布什五位總統,他都有過接觸和了解。這五位總統性格迥異,幕僚大相徑庭,工作作風也相去甚遠。

蓋茨認為,尼克松是五位總統中最具自由思想和最令人捉摸不透的。他的認識經常脫離現實,公開表態與私下行動常形成鮮明對比:講話以強硬著稱,但又不願與外國宿敵對抗,反而與對方積極接觸。

福特總統特赦了因“水門事件”下臺的尼克松,很多美國公眾對他的印象不佳。蓋茨認為,福特總統擁有豐富的政治和經濟知識,美國公眾對他的印象是不公正的。蓋茨非常敬仰福特總統的出色判斷力,以及出席赫爾辛基歐洲安全會議時表現出的非凡勇氣,認為福特簽訂的協議是瓦解蘇聯的基石。

沒有哪位總統如卡特那樣勤奮工作,他閱讀廣泛,工作時間更長,責任感更重,每當卡特確定了一個工作重點後,就會表現出毫不動搖的決心和出色的政治才能。

里根總統表面的隨和掩蓋了他極其強硬和極為精明的政治頭腦,他是一位將政治和表演藝術完美結合的出色政治家。里根具有超凡脫俗的才能,經常能把複雜的思想轉換成普通民眾可以理解的道理,能準確把握討論的問題要點。

老布什是蓋茨最為了解的一位總統,他制定瞭如何面對正在崩潰的蘇聯、推動德國統一和處理東歐革命的戰略。他具有很強的戰略思維與直覺能力,儘管他是領導美國贏得冷戰和海灣戰爭勝利的總統,卻沒有贏得總統連任的選舉,為此蓋茨替他感到痛心。

蓋茨認為,白宮是一個折磨人的地方,通過在白宮的長時間工作,他見過的每位總統都既有個性又有能力,既有優點也有不足。蓋茨作為國防部長先後為小布什和奧巴馬總統服務。

蓋茨:美國八位總統的智囊

《職責——一位戰時國防部長的回憶錄》封面

蓋茨在2014年出版的《職責—一位戰時國防部長的回憶錄》中說,小布什在擔任總統期間,在舉行授勳儀式或類似活動時,眼中常泛淚光,他對軍隊抱有一種激情。而奧巴馬身上很少有這種激情。蓋茨認為,在軍事和軍隊問題上,總統缺乏激情會產生不良影響。當士兵在前線奮戰時,他們需要知道總司令對設定的目標確信無疑,需要總司令不僅僅只是對他們的服役和犧牲表達感激,更要解釋和確認他們的犧牲是必要的、戰鬥是光榮的、遠征是正當的。蓋茨和美軍官兵都期待奧巴馬對軍隊投入更多的激情和關注。但是,奧巴馬對總統職位的態度非常嚴肅,很注重個人舉止,蓋茨很少見他在橢圓形辦公室不穿外套或不打領帶。奧巴馬的笑容廣為人知,但鮮為人知的是,這種笑容轉眼就會消失,換之以嚴肅的表情。蓋茨說在他認識的人當中,除奧巴馬之外,只有撒切爾夫人變臉如此迅速。


戰爭決策脫離阿伊戰場實際

2006年11月初,小布什總統提名蓋茨擔任國防部長。當年,伊拉克安全局勢惡化,暴力活動頻繁,政治功能失調,美國此前的軍事戰略已然失敗,剛剛就任國防部長的蓋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增兵伊拉克,是蓋茨就任後向小布什總統提出的建議。

上任第二天,蓋茨與美國中央戰區司令彼得雷烏斯進行了深入會談,隨後立即趕赴伊拉克,與前線美軍高級將領進行會談,與多位伊拉克政府高官進行會見。蓋茨認為,伊拉克戰爭的問題不僅僅在於美國出師名義存在錯誤,還在於美國根本不瞭解伊拉克的政治、經濟、社會等情況,更不瞭解所有基礎設施和教育系統都處於失靈狀態的實際。這意味著,美國試圖啟動伊拉克的國家重建幾乎毫無基礎,更遑論建立一個人民需要的民主政府了。美國希望用一年左右的時間解決伊拉克的巨大基礎性問題,完全是痴人說夢。

蓋茨希望,當美軍撤離伊拉克時,這場戰爭不會被視為美國的戰略失誤,或產生全球性影響的失敗。他通過調研後認為,美國不能接受戰爭失敗,同時也不能維持伊拉克的現狀。因此,他向小布什總統提出了增兵建議。2007年1月,小布什總統宣佈向伊拉克增兵。

自2003年3月19日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到2011年11月18日美軍撤離伊拉克,根據美國國會的研究報告,美國共為伊拉克戰爭撥款8150億美元,美軍在伊拉克陣亡官兵4491名,受傷官兵3.2萬名。儘管代價高昂且沉痛,但是美國並沒有取得伊拉克戰爭的勝利,伊拉克至今仍陷於混亂之中。反對美國的“伊斯蘭國”佔領了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大量土地,使美國在中東地區面臨著嚴峻挑戰。戰後伊拉克的亂局使伊朗坐收漁翁之利,勢力迅速擴大。蓋茨認為,只有時間才能告訴人們,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是否值得。然而,無論最後的答案是什麼,由於美國發動戰爭的依據是錯誤的,有關伊拉克擁有生化武器、積極發展核力量的情報是錯誤的,已使人們對這場戰爭心存不滿和失望。因此,美國輸掉了伊拉克戰爭。

蓋茨:美國八位總統的智囊

蓋茨突訪伊拉克


2009年奧巴馬就任總統後,伊拉克和阿富汗這兩場戰爭無疑是他面臨的最嚴重挑戰。阿富汗局勢同伊拉克一樣,決定在實現阿富汗政權更迭後美國應該做什麼至關重要,而奧巴馬政府當時對此毫無打算。蓋茨認為,美軍對阿富汗的文化背景、部族政治缺乏理解,對權力掮客的關係和歷史一無所知,這是非常可悲的。美軍曾幫助阿富汗人擊敗了蘇聯軍隊,但是近20多年來,美軍並未從這段歷史中有所收穫。奧巴馬應當向公眾解釋阿富汗戰爭的重要性,解釋這場戰爭值得美軍犧牲的原因,蓋茨認為這是總司令的責任。當你把士兵送上戰場時,你需要告訴他們什麼是正義和高尚,而不是告訴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只是為了打成平局。

許多人認為2009年奧巴馬總統批准增兵阿富汗是一個重大決策失誤,但蓋茨並不認同,認為此次增兵為完成相關任務提供了重要保障,並培訓出了一支更強大的阿富汗軍隊,成功打破了阿富汗戰場的僵局。蓋茨認為,美國不會重複當年蘇聯放棄阿富汗導致失敗的戰略錯誤。


總統是美國戰略決策的核心

美國戰爭和戰略決策的核心是總統。國防部長協助總統對美國武裝部隊實施指揮和控制,對美軍的建設和使用、武器的研製和發展、戰爭的勝負有直接影響。美國是否進行戰爭、與誰進行戰爭由總統決定,但如何指導戰爭、採用何種方式贏得戰爭則由國防部長、參聯會主席和戰區司令負責。

2008年12月,應當選總統奧巴馬的要求,蓋茨繼續留任國防部長,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在總統換屆易人時留任的國防部長,而且兩位總統還來自不同的政黨。

蓋茨認為,奧巴馬主政的特點之一就是白宮的控制力大大加強,以總統為首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強化了微管理,對具體作戰事務的干涉達到新的高度。蓋茨並不反對總統加強對國家安全事務的控制,因為官僚體制本身很少能夠革故鼎新,歷史上幾乎每一次重大政策改變都是總統及其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推動,例如當年對華緩和的決策就是尼克松和基辛格做出的。但是,如果白宮和國家安全委員會對軍事戰略和作戰指揮事務介入過深,很可能會起反效果。蓋茨說,以前如果一名國家安全委員會官員直接給戰區司令或戰場指揮官打電話是不可想象的,此人很可能會因此被停職。然而,這在奧巴馬政府中卻是家常便飯。奧巴馬及其顧問團之所以尋求全面控制,試圖集中所有權力,為的是有所成就。但是,蓋茨提醒白宮的高級幕僚們要牢記兩個事實:第一,對於政策的決定和執行,白宮中除了總統,沒有任何人可以直接負責,如果總統幕僚不尊重內閣部長的作用,政策的執行將很困難;第二,除管理和預算辦公室外,白宮中沒有人需要就政策或預算問題到國會作證,但內閣部長必須面對議員的質詢,要在國會為總統的政策辯護。

蓋茨認為,奧巴馬是他服務過的最謹慎的總統。奧巴馬處理問題的方式讓蓋茨想起了林肯,林肯有句名言:“我從不輕易提出一個想法,除非方方面面都考慮妥當。”奧巴馬也經常對蓋茨說:“我要想明白才能做決定。”如果時間允許,奧巴馬會充分蒐集信息並做出分析,很少急於做決定,雖然有時候也會因為決策拖沓而受到批評,但奧巴馬的決定往往是正確而穩妥的。作為決策過程的參與者,蓋茨覺得深思熟慮的結果更讓人有信心。不過當形勢需要的時候,奧巴馬也會迅速決斷,和小布什一樣,一旦做出了艱難決定,奧巴馬就會義無反顧。

蓋茨:美國八位總統的智囊

奧巴馬出席蓋茨的離職儀式

當國家安全和核心利益受到威脅時,使用武力理所應當,但動武應是最後的選項。美國的外交和國家安全政策已變得過於軍事化,決定使用武力對總統來說太過容易。根據蓋茨多年參與決策的經歷,美國公眾存在著一個巨大誤解:軍方總是希望在某些情況下動用武力。而事實恰好相反,華盛頓最堅決的鴿派人物實際是軍人。在白宮戰爭戰略研究的會議上,軍方領導人曾無數次見證一些態度強硬的民事官員,雖然他們從未參與過任何戰爭,從未憤怒地開過一槍,但經常提出一些脫離戰爭實際的動武計劃。將軍們對自己的部隊都負有極大的責任感,不會因為民事官員脫離戰爭客觀實際的主觀想象便將自己的部隊輕率地送上戰場。

奧巴馬對國家安全問題十分務實和開放,能夠以協商方式處理大多數問題,在一些有重大爭議的問題上,他儘量挑選合適的時機將他的方案提供大家討論,但蓋茨與奧巴馬也曾有過意見交鋒。他們對2010和2011年度國防預算上的分歧十分明確,經常當面爭論。蓋茨希望通過重組國防開支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鋪張浪費,來維持和加強軍事能力,如果必須要削減國防預算,也應該以漸進的方式完成。但奧巴馬認為,國防預算不僅能夠削減而且應該削減,從而為民主黨在削減其他國內開支方面爭取更大的政治空間。


中美軍事關係是中美關係的重中之重

蓋茨認為,提升中美兩軍關係是發展兩國關係的重中之重。1980年底,他曾陪同時任中情局局長的特納訪華,落實美國總統卡特和鄧小平在1979年達成的針對蘇聯的技術情報合作協議。在中美政治關係跌宕起伏的幾十年間,這一合作關係極不尋常地持續了多年。蓋茨希望中美兩國能建立起類似的不受政治分歧干擾的軍事關係。

蓋茨在參觀長城的時候,買了一個印有奧巴馬頭像的書包,奧巴馬穿著毛式服裝,戴著綴有紅星的軍帽,回國後蓋茨送給奧巴馬,奧巴馬開心地大笑。蓋茨認為,中美關係需要兩國領導人進行謹慎靈活的長期經營。中國不斷投入大量資源發展新的軍事能力和技術,希望以此對抗美國在南海的空中和海上力量,加緊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在南海和日本島嶼爭端問題上的態度也變得愈發強硬,中美高層的友好訪問,並不能掩蓋中美關係面臨的嚴峻挑戰。總之,中美關係會在經濟等領域維持夥伴關係,而在其他領域則會展開競爭,重要的是雙方要避免爆發衝突。與此同時,為維持美國與東亞相關國家的友好同盟關係,確保各方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美國在太平洋地區保持強大的空中和海上力量仍然十分必要。


結 語

蓋茨說,能被稱為“戰士們的國防部長”是對他的最高褒獎。在他任職期間,停止了F-22隱形戰鬥機生產線,取消了陸軍“未來戰鬥系統”、海軍DDG-1000戰鬥艦的裝備研製和採購。為了保護戰士生命減少犧牲,他向國會爭取了400多億美元的撥款,採購了24000多輛防地雷伏擊車,保護了大量士兵的生命,得到士兵家屬的感激。

在華盛頓眾多的文職官員中,沒有誰能比蓋茨更瞭解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他認為,美國對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歷史、文化和民意瞭解得遠遠不夠,作戰計劃脫離戰場實際,先進的武器裝備在非正規作戰的戰場上作用有限,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主持的軍隊轉型,網絡中心戰、基於效果作戰、快速決定性作戰、戰略癱瘓論等理論在持久的非正規作戰中是無效的。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證明,地面力量仍然是掌握戰略主動取得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力量。當美國陷於無止境的衝突與戰爭時,蓋茨似乎更能感受到軍人肩負的重擔。

(作者:軍事科學院 姜春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