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愛平專欄 | 德比戰後的餘音

德比之戰後我寫了《申花輸德比,原因在哪裡》一文,收到許多朋友留言,這裡選幾個作些回答。

葛愛平專欄 | 德比戰後的餘音

STYM:申花既然有能力踢出這麼漂亮的比賽,那第一階段在幹嘛呢?如果第一階段有一半的比賽能踢出本場那種血性也就不會勉強進入大連賽區第四名,也就不會過早碰到上港。

答:申花的比賽狀態上下起伏過大,這兩場比賽和之前有比較大的不同,這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主力陣容年齡偏大,替補實力不夠,還不具備穩定、持續發揮的比賽能力。

這麼些年來,申花在聯賽中一直起色不大,偶爾有幾場亮眼的比賽,但是多數還是平庸。我以為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出在轉會引援上。錢花了不少,效果看不到。

葛愛平專欄 | 德比戰後的餘音

本賽季如果不是因疫情,大大濃縮了賽期,按照正常的雙循環賽程,申花的排名能否如現在,還真的很難說。

兩屆足協盃賽的成功,使得申花打淘汰賽更有信心,但是,一支只會打淘汰賽,不能夠在漫長的聯賽中經受考驗的隊伍,最多隻是一隻腳走路,是不完整的。

另外,淘汰賽有運氣的成分,博淘汰賽就是正常比賽沒有把握的賭博,通常是弱旅爆冷的想法。申花如果一直存有這種想法,就是對自己信心不足的反映。為什麼信心不足?實力不夠;為什麼實力不夠?......自己去想吧。

葛愛平專欄 | 德比戰後的餘音

THOMAS:上港雖然贏了,但有運氣成分。上港隊的命門完全呈現,只要看住奧斯卡,後場高位逼搶,進攻一定出問題。這個問題的根源出在隊伍的打法和教練員身上。佩雷拉把徐根寶在東亞隊多年積攢下來的搶逼圍和整體打法完全糟蹋乾淨。

答:上港第一階段打得非常穩定,打循環賽與淘汰賽是不一樣的,前者還可以犯錯,後者犯了錯就下去,因此在佈置打法上會更加謹慎,“保身價”的想法與對手搏的心態是完全不一樣的。

上港現在的打法人所皆知,能不能再想出新招?很難。球隊結構牢固,各司其職就像流水線,拼的是球員絕對的實力硬吃對手。

葛愛平專欄 | 德比戰後的餘音

但是,當對手把你摸得很透後,再以不變應萬變,恐怕就很難持久的,尤其是實力相當或者重要的比賽。

上港的問題是已經到了瓶頸期,要麼把現在的實力再加厚——無論是本土還是外援,要麼主教練在現有條件下進行大的戰術變化,現在看來,這兩項都很難。引進新的生力軍,給球隊注入新的戰鬥力,或是換個新教練,給球隊一個新的思路?不客氣地說,佩雷拉已經很難再挖潛了。從操作上講,後者更容易。

解決了這兩個問題,上港才能一直保持爭冠的勢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