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村裡的“牛漢子”

立秋過後的太平鄉,湛藍的天空宛如一塊美麗的藍寶石,溫暖的陽光灑滿大地,讓人倍感舒適。

走進晨光村脫貧戶劉愛民的家,幾頭小牛踱步而來,繞著用木杆圍起來的牛圈哞哞的叫著,想要從主人這裡討上一口“小點心”。“你們看,這些牛長得多好啊,別看他們動作慢慢騰騰的,我們全家能夠摘掉貧困戶的帽子全是它們的功勞!以後我還要靠它們發家致富奔小康呢!”劉愛民一邊撫摸著牛的小腦袋,一邊笑眯眯地說。

劉愛民是個地道的莊稼漢,多年前患上了糖尿病,剛剛四十出頭的妻子患有癲癇,孩子患有智力二級殘疾。列為貧困戶之前,一家人靠著幾畝地的微薄收入勉強維持生活,隨著妻子病情的加重,不堪重負的劉愛民對生活漸漸失去了希望。2015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在家門口獲得了一份護林員工作讓他重獲信心,一年1萬元的工資讓他在2016年就脫了貧。

脫貧不是終點,是致富的起點,為了幫助劉愛民走上致富路,扶貧幹部打算讓他在養牛上“做文章”,很快得到劉愛民的認可,但是蓋不起牛圈成了他的煩心事,為了幫他解決問題,村黨支部書記蔡富貴自掏腰包借給了劉愛民5000元,把他感動得熱淚盈眶。蓋棚子的時候,他自己能做的零活都自己做,省下了不少開支。幾個月後一座嶄新的牛棚建好了,給劉愛民致富帶來了希望。

2018年,劉愛民利用產業扶貧獎補資金2萬元把兩頭安格斯牛領回了家。為了把牛養好,細心的他經常去養殖大戶家學習養殖技術。什麼時候添草、如何配制飼料、多久喂一次鹽,他都熟記於心。每天早晨當其他村民剛剛撩開窗簾,劉愛民早已扛著青草回家。“老劉起得真早,我家的雞都沒打鳴呢,他都忙了一陣子了。”

晨光村裡的“牛漢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多的精心養殖,兩頭牛轉眼就變成四頭牛,淨利潤達到2萬元以上。“人均一頭牛,吃穿不用愁;人均兩頭牛,買車又住樓;人均三頭牛,小康富流油。現在我得向著買車住樓邁進。”劉愛民驕傲地說。

回想起脫貧致富之路,劉愛民有特別多的感觸,他激動地說:“感謝黨和政府這麼多年來的幫助,為我們解決了大難題,如果沒有這些好政策,我們家現在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想都不敢想!是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們過上了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