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IEO的前世今生

近日,國際知名評級機構WeissRatings在其twitter的官方平臺發佈消息稱:“IEO(首次交易發行)似乎是加密技術的新熱點。通過讓交易所對加密技術進行審查,從而提高投資者的安全性。

近日,國際知名評級機構WeissRatings在其twitter的官方平臺發佈消息稱:“IEO(首次交易發行)似乎是加密技術的新熱點。通過讓交易所對加密技術進行審查,從而提高投資者的安全性。但如果加密交易所要像投資銀行那樣行事,或許它們需要像投資銀行那樣受到監管。”

淺談IEO的前世今生


作為並不存在於常規方式中的交易發行體系,IEO受到評估行業巨頭的重視一定是有其獨特的原因的,因此本文將著重從IEO的“前世今生”入手,讓對領域懷揣興趣的朋友對這個新手卻又充滿潛在發展潛能的發行方式,有一個初步系統的瞭解認知。

IEO(Initial Exchange Offerings)的核心概念,首次交易發行,指以交易所為核心發行代幣;代幣跳過ICO這步,直接上線交易所。簡單而論,IEO就是交易平臺自己的積分系統,屬於中心化理念中的數字貨幣,只能在本交易平臺買賣,不能跨平臺買賣,也不能提現到自己的錢包。

要想理解IEO的實質,我們就必須從其衍生來源的ICO談起。如果ICO您也不甚理解,那也沒有關係,我們從與ICO運行思路相同而操作方法不同的IPO開始,為讀者朋友構築詳盡的理論體系。

IPO,往往讓人聯想到敲鐘、登陸納斯達克等喜慶畫面,簡單來講,就是在證券交易所上市,向社會普通投資者發行股票。

淺談IEO的前世今生


ICO的概念源自IPO,IPO首次發行的是股票,獲得的是法幣;而ICO整個過程都由加密貨幣貫穿。ICO的融資主體,一般由從事幣圈操作的區塊鏈技術機構或公司承擔。例如某個區塊鏈應用團隊開發了一款基於以太坊的應用DAPP,受困於資金問題,該團隊想利用ICO的方式進行融資活動,而資金將用於維持項目運營及開拓市場。

於是,他們寫了一份融資方案白皮書。白皮書中寫道:“我司計劃發行10億Palace Token(下稱“P幣”)。其中,40%用於公開銷售,認購比例:1ETH=25000 P幣;預計2018年四季度上線熵鏈交易平臺。用戶必須使用其團隊發行的P幣才能參與交易,兌換權益、並獲得與其他公司及機構進行洽談合作的機會。”

淺談IEO的前世今生


IPO與ICO的區別如下:

1)IPO投資者用法幣交換股票(股東權益),而ICO投資者用以太坊、比特幣等交換項目發行的代幣(項目使用權);

2)企業IPO需要滿足公眾持股量、財務報表等一系列要求,變現週期長;而ICO投資者很有可能在短短几周內變現;

3)ICO風險比IPO大:其一,IPO設置漲停、跌停,開關市的時間;而ICO無漲跌停限制,7*24小時交易;其二,企業IPO受《證券法》監管,但我國已經叫停ICO活動,保護ICO投資者的相關法規一片空白。媒體發佈項目通稿,舉辦多場線下社區活動,並在各論壇、微信群裡宣傳的ICO項目,吸引投資者購買。

感興趣的人將以太坊打到指定錢包地址上,區塊鏈部門則按照認購比例把P幣發給投資者。持有P幣的人可以在遊戲上線時第一時間體驗,還可以等P幣在加密貨幣交易所上市。

如果一切順利,隨著相關IP的賣座以及參與遊戲的人越來越多,P幣的需求將增加,幣價往往會跟著上漲;但如果區堅強沒有做好“市值管理”,就有可能導致破發(指當前價低於其發行價)。IPO與ICO的區別如下:

1)IPO投資者用法幣交換股票(股東權益),而ICO投資者用以太坊、比特幣等交換項目發行的代幣(項目使用權);

2)企業IPO需要滿足公眾持股量、財務報表等一系列要求,變現週期長;而ICO投資者很有可能在短短几周內變現;

3)ICO風險比IPO大:其一,IPO設置漲停、跌停,開關市的時間;而ICO無漲跌停限制,7*24小時交易;其二,企業IPO受《證券法》監管,但我國已經叫停ICO活動,保護ICO投資者的相關法規一片空白。

淺談IEO的前世今生


大致理解完上述的內容,IEO的基本思維和應用方式就也逐漸清晰起來了。目前來看,火幣的HT、幣安的BNB、OKEx的OKB等由加密貨幣交易所發行的平臺幣,均屬IEO。IEO的特點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沒有融資認購的過程,省掉了ICO、空投推廣等環節,可以直接在加密貨幣交易所上市交易。此外,平臺幣的操作性比較靈活,可以用來抵其它交易對的交易費,還可以用來投票上幣等。

譬如,某區塊鏈系統領軍人物蔡蔡開了一家加密貨幣交易所C站,他發現IEO有很大的操作空間,於是不久便開始IEO,發行了自己的平臺幣CB。蔡蔡規定,CB可以交易,可以抵扣手續費,可以參加社區活動、購買課程;此外,任何想上線C站的新幣必須實行投票制,並且僅支持使用CB平臺幣投票。隨著C站運營得火熱,來C站交易的人多了起來,CB行情跟著水漲船高。

那麼,為什麼如此新穎的IEO能夠在諸多同行的包圍下脫穎而出,成為新一輪交易發行的熱點和寵兒呢?如前文所述,IEO全稱為交易所公開發行(Initial Exchange Offerings),指交易所直接幫助項目上線募資並銷售其代幣的一種方式。由於發行方本身就是交易所,所以IEO不需要公開募集資金、發行等環節,可以直接在交易所上市和交易。

IEO模式將項目方自身的風險轉移到交易所上。利用自身資源和項目經驗,交易所可以完成對所提交項目的審核調查,同時還能抑制網絡釣魚、惡意攻擊等技術風險。而交易所具有的用戶、資金、流量等優勢,對項目的傳播、資金收集都能提供更有效的幫助。

IEO和此前被寄予厚望的STO有些類似,但流程更短、效率更高。原因在於STO的審核方是官方機構,但IEO的審核方則是交易所這樣的市場力量。它兼具項目融資必需的安全低風險、便捷高效兩大特點,ICO、STO都無法比肩。

也因為這些,IEO被認為是區塊鏈項目融資的新方向。某種意義上,IEO是個“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遊戲——至少在項目上線交易的初始階段,代幣價格不能跌破發行價。否則,不僅公募階段的投資者信心受損,觀望中的投資者也會因此離場。市場信心動搖,IEO就可能面臨崩盤。

對於這一問題,幣安創始人趙長鵬曾在採訪中表示,幣安會建議項目方不要將初始銷售價定得太高,以此獲得更多人氣。但他也承認,市場行情無法預測,不是一、兩天所能決定。即便如此,IEO仍然是值得矚目的創新形式。市場沒有完美的模式,就像不成熟的ICO催生IEO一樣,IEO的問題也將催生更具創新的模式。在熊市之中,加密市場仍在不斷創新進化,新的模式仍能吸引玩家加入、推陳出新,這些比任何模式更重要。

淺談IEO的前世今生


最後,是來自熵鏈學派善意提醒:投資千萬條,風險第一條;操作不規範,資產被圈光。隨著越來越多的IEO模式獲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也有很多心存僥倖的不法分子伺機介入市場,通過假借IEO外殼的方式收割韭菜、牟取非法收益。尤其是其發行的所謂代幣(並不具有普適性流通途徑及業內認可的極小眾爭議性代幣),更有歸零風險。廣大投資機構及個人應提高自身金融資產的科學配置意識,合理度量及預判當中潛在的風險,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價值提升。

淺談IEO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