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僅次於永樂宮的山西元代寺觀壁畫之精品,但人多不識

這裡是僅次於永樂宮的山西元代寺觀壁畫之精品,但人多不識

文/郭靜

這裡是僅次於永樂宮的山西元代寺觀壁畫之精品,但人多不識

青龍寺腰殿 郭靜攝

上期介紹青龍寺寺史及壁畫概況,該期介紹青龍寺壁畫。

上一期可點擊鏈接:(原創連載)山西寺觀壁畫系列之四:保存山西壁畫精品之青龍寺(一)

青龍寺腰殿內有扇面牆一面,牆上繪有佛背光一身,和部分菩薩形象,主尊造像已毀。

東壁頂部部分壁畫被盜割空缺無法認識,牆壁上層北側繪四祥九天神眾;上層中間主尊神祗以北極紫微大帝和南極長生大帝為中心,四周繪十地、十行位菩薩,拱衛其中。中層南北兩側各繪一組二十八星宿。下層由北向南神祗依次排列為:主電、主雷、主風、主雨神眾、口支迦大將軍、曠野大將軍、江河淮濟神眾、真文大真君,天猷元帥神眾、主仙聖母眾、堅牢地神眾、壁毒金剛眾、青除災金剛眾、后土聖母眾、矩畔孥神眾、天蓬無帥眾、真武真君眾、五嶽帝君眾、主水、主火、主晝、主夜、主苗主藥、主土主口神眾。

西壁以上層並坐三身佛為主位神祗,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居中,身披白袈裟,手印為毗盧印,左為報身佛盧舍那佛,右為化身佛阿彌陀佛,這種佈局為淨土宗中西方淨土派規制。上層由南向北依次為十迴向菩薩、地藏菩薩、彌勒佛、毗盧遮那佛、盧舍那佛、彌勒菩薩、十迴向菩薩。在佛像兩側和前方依據地位高低分佈有眾多佛、道各神祗,中層由南向北分別為:南斗六星眾、元君聖母眾、四大天王眾、月宮天子眾、天龍八部眾、帝釋天眾、迦葉、舍利弗、阿難、大梵天眾、日宮天子、五嶽神眾、北斗七星;底層由南向北分別為:四海龍王眾、婆羅門仙眾、三曹寺眾、十二元神眾、大藥叉眾、右護法善神、左護法善神、鬼子母眾、普大列曜星君眾、大羅叉將人眾、五方五帝神眾、五通仙人。

這裡是僅次於永樂宮的山西元代寺觀壁畫之精品,但人多不識

青龍寺腰殿西壁水陸壁畫

這裡是僅次於永樂宮的山西元代寺觀壁畫之精品,但人多不識

青龍寺腰殿西壁帝釋天壁畫

這裡是僅次於永樂宮的山西元代寺觀壁畫之精品,但人多不識

青龍寺腰殿西壁大梵天壁畫

南壁和北壁壁畫被大殿南北殿門分開,但是南壁殿門上層神祇並沒有完全斷開,繪有十大明王,由東向西依此為:大輪明王、降三世明王、不動尊明王、甘露軍吒明王、大力明王、十二宮神眾、金剛神菩薩眾、十二宮神眾、無能勝明王、步擲明王、大笑明王、燄漫德迦明王、馬首明王。中層由東向西神祇依次為:日直、時直、月直、年直使者。下層神祇由東向西依次排列為:金銀銅鐵龍王眾、行年太歲眾、往古帝子龍孫眾、往古后妃宮女眾、往古文武葉贊眾、往古為國亡軀體眾、護齋護戒神眾、城隍伽藍神眾、地居飛天眾、水居飛天眾、往古憂婆夷女冠尼眾、往古賢婦烈女眾、往古孝子順孫眾、往古九流諸子眾、五瘟使者、五方行雨龍王、諸大羅義女眾。

這裡是僅次於永樂宮的山西元代寺觀壁畫之精品,但人多不識

青龍寺腰殿南壁水陸壁畫1

這裡是僅次於永樂宮的山西元代寺觀壁畫之精品,但人多不識

青龍寺腰殿南壁水陸壁畫2

北壁壁畫被殿門分割為兩部分,西側為孤魂眾,大阿難尊者和麵燃鬼王構成的起教圖,但是西側只有壁畫沒有關於壁畫人物介紹的榜題。東側下層為冥府神祇,由西向東依次神祗排列為:八寒地獄眾、冥府六曹眾、十殿閻王眾。中層繪十六羅漢眾。上層由西向東繪製滅定業菩薩和除蓋障菩薩,其餘繪製內容損毀或無法辨識。

這裡是僅次於永樂宮的山西元代寺觀壁畫之精品,但人多不識

青龍寺腰殿北壁十殿閻王水陸壁畫

腰殿四壁壁畫各組神祗之間用雲朵將其聯繫在一起,共同構成一幅宏大的水陸法會場景。壁畫中的神仙、佛、神鬼、民間歷史人物眾多,內容極為龐雜,各組人物組合在一起又構成一個主次分明的整體,各組人物面相飽滿,服飾華麗,東西兩壁皆為佛道人物,根據人物的不同的地位排列其在壁畫的主次位置,而人物性格的不同也造就了其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無一雷同,只有在生活中長期的觀察積累才可能有這樣的表現。

青龍寺主佛殿,也稱後殿,在後殿東西還各有兩垛殿,三殿有多處題記可以一窺三殿修建和壁畫繪製的年代。根據東垛殿脊槫下“時大元國至元二十六歲次”題記,三殿建於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

青龍寺於1976年加固大殿壁畫時,發現後殿與東西兩垛殿使用同一地基,兩垛殿與後殿共用後殿的東西山牆,也就是說三殿是同時營造完成。

這裡是僅次於永樂宮的山西元代寺觀壁畫之精品,但人多不識

青龍寺主佛殿,也稱後殿 郭靜攝

根據後殿脊槫攀間枋題記,後殿在落成六十二年後,於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揭瓦修繕一次。後殿兩次間前窗檻橫披上有兩題記,其東窗橫披題記:“繪畫殿堂一所……茲有本院比丘僧智黠罄捨目前有限之資財……河津縣待詔劉鼎新施白米一石。大明洪武歲左乙丑仲×月中旬九日工畢”。西窗橫披題記:“……萬泉彩畫丹青郭思齊施米貳石……”。通過垛殿題記和後殿東西窗檻橫披題記可以得出:垛殿與後殿壁畫是一位叫智黠(黠惠菴)的施主所佈施,而這三殿又同時營造,所題“繪畫殿堂一所”也就是說壁畫與建築是同一時期的完成的。東壁壁畫為河津縣畫師劉鼎新所繪;西壁壁畫為萬泉縣畫師郭思齊所繪。但是東窗橫披中出現的“大明洪武歲左乙丑仲×月中旬九日工畢”字樣又讓人疑惑壁畫是明代所繪,十分具有迷惑性,山西省古建保護研究所前所長柴澤俊先生等於1976年修繕加固壁畫時曾經對兩牆材質和壁畫地仗進行考察,兩壁牆體未見修補,壁畫地仗層也是金元時期做法,未見有修繕,故可以肯定壁畫和牆壁是元代原物。而窗檻橫披為土坯壘切,牆皮鋪抹和原有牆壁完全不同,這裡正是有題記的地方,所以題記應當是明洪武五年(1385年)原有牆壁損壞後明代後人重新題寫,但是題記是依原內容書寫。

這裡是僅次於永樂宮的山西元代寺觀壁畫之精品,但人多不識

青龍寺後殿玄奘取經圖

青龍寺後殿東西兩壁現在還保存有兩幅相對完整的元代精美壁畫,東壁繪有《釋迦牟尼說法圖》,主像三尊,中為釋迦牟尼佛,袒胸,雙手作無畏印,結跏趺坐於束腰須彌座上,其面前有阿難,迦葉二弟子。文殊,普賢二菩薩也結跏趺坐於釋伽佛的左右兩須彌座之上,文殊菩薩手持如意,普賢菩薩持經卷,在菩薩左右分別還有大梵天、帝釋天以及眾護法金剛。

西壁繪製《彌勒說法圖》,此圖也是青龍寺標誌性壁畫之一,與遺失海外的興化寺《彌勒說法圖》內容和風格都十分相似。中心位置繪彌勒佛,雙足下垂,踏於蓮花臺上,手結說法印,彌勒佛面前兩菩薩手持蓮花和香爐作供養狀,兩側二菩薩手捧經卷,半結跏趺坐於佛臺之上。壁畫頂部有兩迦樓羅烘托佛法莊嚴,左右兩側應當有儴佉王,梵摩越兩眾剃度圖,可惜的是北側的儴佉王剃度圖現在損毀,而南側的梵摩越剃度圖中,梵摩越披頭散髮,後方仕女持扇,玉女捧盤,宮人手持剃刀準備剃度,上方有親人掩面哭泣,梵摩越衣著華麗,面相豐腴,但是雙目緊閉,似乎已經下定決心皈依佛門,棄俗學佛。而此類題材的寺觀壁畫內容,表明金元時期佛教在民間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後殿東西兩壁壁畫總體佈局極為相似,細節稍有差別,主佛的面相圓潤,體態豐盈,胸腹肌膚垂疊褶皺,紋理流暢清晰;兩菩薩臉型略為橢圓,眉清目秀,服侍柔軟;人物線條均勻流暢,鋼勁有力,衣紋飄帶轉折自如,猶有“吳帶當風,曹衣出水”之餘韻。腰殿壁畫線條顯示出畫師深厚的功底,鐵線描、蘭葉描、釘頭鼠尾描兼而有之,線條根根見肉,筆筆見功,可謂四牆滿壁風動,神鬼出牆。精湛的工筆絢麗的設色終成古代寺觀壁畫佳作中的一朵奇葩!

這裡是僅次於永樂宮的山西元代寺觀壁畫之精品,但人多不識

青龍寺後殿西壁彌勒說法圖

這裡是僅次於永樂宮的山西元代寺觀壁畫之精品,但人多不識

梵摩越剃度圖對比(左青龍寺右興化寺)

近期最新活動請點擊進入查看!

更多專業人文知識及尋遊活動,敬請關注“晉見”頭條號!

“晉見”,探尋三晉文化,看最美山西,我們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