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2019年水利投資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解決改善571.6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

央廣網西安4月14日消息(記者劉濤)記者14日從陝西省水利廳獲悉,2019年,全省水利工作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方針,全年完成水利投資328.5億元,較上年增長8.6%,上升到全國第10位、進入第一方陣,在水利部、財政部中央財政水利發展資金績效考核評價中獲優秀等次。

一年來,陝西省把防禦水災害作為首善之舉,以河湖工程、基礎設施、聯合調度為要件逆週期部署,落實黨政、技術、巡查“三個責任人”。按原體制牽頭防汛抗旱工作,汛期會同氣象、水文部門聯署會商,嚴格值班制度,及時預報預警,適時啟動渭河、漢江流域Ⅲ級防汛應急響應,工作組、專家組赴強降雨區指導搶險,有效應對15次暴雨洪水過程和61條河流89站912次洪峰,緊急轉移安置1656人次。石泉、安康等大中型水庫削峰錯峰調度,雨洪資源利用汛後比上年同期多蓄10億方水。從王圪堵水庫向無定河下游旱區應急調水900萬方,全省抗旱灌溉1446萬畝次,夯實了水旱災害防禦基礎。

為了強化水利扶貧精準脫貧政策措施,陝西省水利廳以《加強水利扶貧推進飲水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見》《關於開展農村飲水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現場會,聚焦建設任務,強化設施管護,加強省市縣三級水質檢測監測能力體系,建成人飲工程4228處解決和改善571.6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其中貧困人口3.67萬人),29個貧困縣、1921個貧困村、56.5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達到現行標準,帶動面上鞏固提升。延安投資9000多萬元安裝水質處理消毒設備提高水質達標率,安康創建脫貧攻堅飲水安全示範村100個獲全省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全省改善灌區灌溉面積81萬畝支撐產業扶貧,新增農村小水電裝機4.9萬千瓦支持貧困地區脫貧。中央水庫移民扶持基金績效被水利部、財政部評為優秀。

同時,陝西著力修復水生態環境。秦嶺北麓專項整治水源保護、水保加強、水電退出有序進行。編制秦嶺水生態治理規劃、秦嶺水土保持專項規劃和渭河重點區域水生態修復實施方案,開展脫離實際造景造湖涉水治理。遏制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面積3057平方公里,加固病險淤地壩158座,新建和修復澇池塘堰876座。渭河灘面整治21.35萬畝,先行建設“千里最美家鄉河、一方水域生態區”。西安全域水系生態治理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商洛水保治理支撐脫貧攻堅,楊凌被評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全省水功能區達標率81.8%,超過國家核定標準5個百分點,國省控斷面Ⅰ—Ⅲ類水體比例上升3.9個百分點。渭河消除上游段河道98.5公里間歇性斷流現象,林家村斷面生態基流穩定5方/秒以上,榆林紅鹼淖持續3年跨省區補水。漢中、寶雞、西安秦嶺區域小水電16座退出任務超額完成3座,全省640座小水電站下洩生態流量,源頭保護、河流自然、蓄留戶外有新突破。

陝西還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三條紅線”管控,實行雙控行動,全省用水總量93.72億立方米達到控制目標。平穩促進渭河、漢江、嘉陵江為主的省市水量分配,啟動長江流域取水工程(設施)核查登記2270個、上報2151個。推動以渭河東流延伸、石頭河北上延伸、黃河西進延伸為重點的江河湖庫水系聯通聯控聯調優化配置。榆林水土保持補償費徵收居全省前列,韓城水汙染防治主要指數達標。建立節水評價機制,灌區節水先行、機關示範帶動,推進節水型示範單元創建,被水利部評為水利行業節水機關。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576,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幅提前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