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女護士拒“約飯”遭解聘,涉事人被停職說開去:不要沒事找事

近日,成都21歲女護士在實習期內拒詹姓主任“約飯”遭解聘,其微信聊天記錄被曝光,儘管涉事主任被停職,但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度並未消停,不由奉勸類似詹姓主任的領導,真的不要沒事找事了!

由女護士拒“約飯”遭解聘,涉事人被停職說開去:不要沒事找事

本來院方綜合評定解聘一位實習護士是很正常不過的事,只是這位詹姓主任個人意志的“處置”不當,致使其丟“飯碗”是小事,但對院方乃至職場風氣的影響卻極其惡劣,不僅置院方及高層領導於被動“頭疼”,亦給職場清流抹了黑,真是“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本來詹姓主任約請下屬女護士吃飯猛一聽並無“大礙”,也許瞭解下情,便於今後工作的改進,也許關心關愛,融洽上下級關係,等等假設臆想似乎在情理之中,可在信息高度發達的微信時代,其彼此間“約飯”遭拒聊天記錄無疑又是一個鐵的“證據”,“這兩天就可以過來找我辦離職”,並在離職時信息“忠告”:“給你個忠告!做事學習可以慢,但是一定要領會領導並聽從領導的指示去做……”。後經當事女護士上傳網絡而“發酵”,本該正常的“約飯”變得非同尋常也就不足為怪。

由女護士拒“約飯”遭解聘,涉事人被停職說開去:不要沒事找事

這就是也許正常的工作解聘卻因“約飯”聊天記錄授人以柄,這就是被推向輿論風口浪尖的詹姓主任被處理緣由。不由嗟嘆:你詹姓主任閒來無事不回家好好陪老婆孩子吃飯,不好好鑽研業務,你約什麼飯呀,沒事又找什麼事呢?

一個詹姓主任的解職似乎不足以平民憤,雖是微乎其微的極少數個例,但正是這樣的害群之馬由此帶來的職場“潛規則”熱議與領導公信度及個人形象的損害卻是深遠的,確值每一名手中握有一定權力的單位大小領導吸取借鑑。

由女護士拒“約飯”遭解聘,涉事人被停職說開去:不要沒事找事

從詹姓主任“約飯”風波窺職場全豹,確有極少數個別人走上領導崗位為所欲為“忘了本”,忘了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忘了當初自己入職年輕時,忘了自己亦人父母、夫妻、兄弟姊妹之親情,一個忘了本的人就別指“換位思考”體恤下屬,有的是個人膨脹、慾望貪婪,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說了算、劃“圈子”,總要有事沒事時“整點事”,以顯示個人的權威。當然,這種現象的人和事在當今高壓反腐的態勢下,已是愈來愈少。

職場亦江湖,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是非紛爭,而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個單位的大小領導一定要有容人容事之雅量,以尊重理解誠懇善良之心共人共事。尤其在信息便捷、溝通交流多元化,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領導的一言一行一舉動都在接受監督,稍有不慎的“雷人”言行與“出格”舉動將被炒作曝光,看來謹言慎行是領導必備素質,也是自我保護的需要。

如今的職場並非清一色的童子軍或娘子軍,“男女搭配幹活不累”雖有一定的道理,但越是異性領導與下屬間工作業餘交往更顯學問。合理正當的空間距離場合,恰如其分的溝通交流方式,等等純正的工作關係關乎人品與作風。文中的詹姓主任“翻跟頭”其實就是領導與異性員工間的交往案例,而因其業餘時間約員工吃飯行為不合適,且溝通言行不當而使自己“身敗名裂”被處理,看來領導與異性下屬單獨交往時一定要掌握好時間、空間與溝通交流的方式,做到“瓜田李下,各避嫌疑”,更不要沒事找事,有嘴說不清。

誠然成都21歲女護士拒“約飯”遭解聘,涉事詹姓主任被停職引眾多關切,也許令當事女護士及即將步入職場或在職人士心有餘悸而義憤,也許讓有的單位領導三思掂量不知如何是好掌分寸,但大可不必草木皆兵、人人自危,因為任何一個正直聰明的領導比誰都清楚:風清氣正的職場環境,良好的上下級關係就是單位凝聚力戰鬥力的象徵!更何況這也是反腐倡廉作風建設的關鍵,誰又敢輕易以身試法呢?

21歲女護士與詹姓主任雖有不到一月的共事之緣,未曾想卻因“約飯”風波彼此不同程度受傷害與處理,是偶然抑或必然我不能自已。其實仔細想想,人真的很簡單,無外乎做人做事,憑良心人品做人,憑真才實幹做事,如此無愧於心、無愧於人,必將行穩致遠!

由女護士拒“約飯”遭解聘,涉事人被停職說開去:不要沒事找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