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種業遇上區塊鏈,萬萬沒想到

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顧名思義,就是把加密數據(區塊)按照時間順序進行疊加(鏈),生成的永久、不可逆向修改的記錄。我們可以把區塊鏈想象成網絡上的一個分類賬本,這個賬本上的所有轉賬、交易都將被記錄在一個數據塊上,把數據塊們首尾相連,串成一串,這就是區塊鏈。去中心化,通過分佈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來集體維護一個可靠數據庫的技術方案。

通俗一點說,區塊鏈技術是指一種全民參與記賬的方式。一定時間段內如果有任何數據變化,系統中每個人都可以來進行記賬,系統會評判記賬最快最好的人,把他記錄的內容寫到賬本,併發給系統內所有的其他人進行備份。區塊鏈的幾個關鍵屬性

1.去中心化:由於使用分佈式核算和存儲,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機構,任意節點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均等的,數據塊由整個系統中具有維護功能的節點來共同維護。

2.開放性:系統是開放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數據對所有人公開,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公開的接口查詢數據和開發相關應用,因此整個系統信息高度透明。

3.自治性:區塊鏈採用基於協商一致的規範和協議,所有節點能夠在信任的環境中自由安全的交換數據,任何人為干預將不起作用。

4.信息不可篡改:一旦信息經過驗證並添加至區塊鏈,就會永久存儲起來,除非能夠同時控制系統中超過51%的節點,否則單個節點上對數據庫的修改是無效的,因此區塊鏈的數據穩定性和可靠性極高。

5.匿名性:由於節點之間的交換遵循固定的算法,程序規則會自行判斷活動是否有效,因此交易雙方無須公開身份即可讓對方對自己產生信任,對信用的累積非常有幫助。

區塊鏈的應用優勢

區塊鏈在應用上最顯著的優勢在於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協同效率。區塊鏈直接將各方連接起來,實現迅速、安全、透明、低成本、點對點。

同時,區塊鏈技術按照中心化程度的不同,進一步分為公有鏈、私有鏈和聯盟鏈。公有鏈中任何人都可以參與數據的維護和讀取、完全去中心化、不受任何機構控制;私有鏈僅對單獨的個人或實體開放,參與的節點只有自己,數據的訪問和使用有嚴格的權限管理;而聯盟鏈中各參與節點是事先選擇好的,對特定的組織或團體開放。

相較於公有鏈和私有鏈而言,聯盟鏈交易速度快、交易成本低且能夠保證數據有一定隱私,是區塊鏈技術在類似種業這樣的傳統行業領域落地應用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為傳統種業“賦能”

北京愛種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CEO王偉文

農業是個大市場,作為當今最熱科技手段的區塊鏈技術,其去中心化、開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匿名性等特點有助於解決我國農業發展表現出來的諸多問題。而在種業產業鏈上,我認為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將著重產生以下幾個方面的改變:

種子溯源更透明

種子等農資的監管、農產品的安全問題從來都是備受關注的大事。建設種子和農產品溯源機制是一條解決之道,但傳統的解決方案都是中心化的,而中心化平臺最大的問題在於:數據可由中心平臺單方修改、事後修改,“信任危機”仍然無法解決。

當種業遇上區塊鏈,萬萬沒想到

相比之下,區塊鏈記錄和存儲數據的能力使其非常適合溯源應用。基於區塊鏈技術建立起的種子等農資和農產品追溯系統,所有的數據一旦記錄到區塊鏈賬本上將不能被改動,依靠不對稱加密和數學算法的先進科技,從根本上消除了人為因素,使得信息更加透明。

種植交易更放心

在區塊鏈框架下,以訂單農業為例,消費者和採購商發佈需求和採購信息,種植戶接單,並把整個農作物種植過程的數據全部上傳到分佈式賬本存儲,形成不可篡改的賬本內容,提供給採購商、消費者和中立平臺查閱。系統利用智能合約(品質、價格、數量)在種植戶和採購商之間保證公平交易。

在此過程中,區塊鏈最大的特長——分佈式賬簿的優勢就開始體現:以往的訂單農業,採購商和種植戶在市場價格波動較大時,可能彼此毀約,或者對農產品質量有爭議。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充分分佈化,讓消費者、種植戶、採購商、批發商都同步記賬,防止篡改,相互制衡,保證數據真實。以此為基礎建立起長久的彼此信任的區塊鏈體系,是解決訂單農業爭議、農產品供需不平衡問題的有效途徑。

種業保險更高效

現有農業保險的問題是保險品種少、覆蓋範圍不廣,且時常會出現騙保事件。在傳統模式下,評估流程複雜、理賠成本較高。而區塊鏈去中心化的數據存儲,會讓更多的主體參與到保險驗證的過程中來,成本分擔,信任提高。智能合約作為區塊鏈的一個重要概念,會讓農業保險賠付更加智能化,一旦檢測到農業災害,就會自動啟動賠付流程,使得賠付效率更高。

在保險產品設計環節,區塊鏈有利於促進定製化屬性較強的保險品類,如農業氣象保險、農產品收購價格和收益保險、種子質量保險、農產品品質保險等業態發展;在保險理賠環節,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能夠提高理賠效率,提升客戶體驗,智能合約技術將簡化索償提交程序,減少人工審查需要,縮短處理週期。

信用抵押更完善

在我國,農民貸款整體上比較難,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抵押物,歸根到底就是缺乏信用抵押機制。而傳統金融服務手段又難以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流程繁複冗餘、信息驗真成本高等核心痛點。

結合區塊鏈數據無法篡改、智能合約等特點,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種業金融領域,則能夠發揮出傳統金融機構無法替代的高效率、低成本的價值傳遞作用。當種業經營主體申請貸款時,區塊鏈技術依靠程序算法自動記錄海量信息、分佈存儲、信息透明、篡改難度高、使用成本低,對種業經營主體的風控成本將大大降低。

同時,結合區塊鏈的智能合約技術,可以實現金融單位、種業主體、種子採購者等多方的智能合約簽定:比如種植大戶貸款採購種子,承諾農產品銷售後償還,如果把下游農產品採購商一起加入到智能合約,則在農產品銷售合同履行完成後,直接自動償還貸款,從而大大提高資金流轉效率,簡化了貸款流程,讓金融機構的風險更小,能夠有更多資金流轉到種業行業。

目前,北京愛種網已經開始了相關探索,種子溯源方面,愛種網推出了種子溯源系統、行業第三方種子溯源查詢系統,並與“種業大縣”山東壽光合作推出蔬菜瓜果“種、收、賣”全程追溯系統;供需對接方面,愛種網和中糧、金杉糧油、豐寶農業、敦煌種業等企業探索訂單農業案例,實踐區塊鏈技術;種業保險領域,愛種網在遼寧阜新與富友種業等合作降雨指數保險、在黑龍江綏濱與大連期貨交易所合作價格指數保險、在安徽固鎮與中華聯合保險合作風力指數險,均逐步應用區塊鏈技術;種業金融方面,重點針對土地託管和土地流轉,聯合山西玉米研究所、江蘇灌雲縣等,引入區塊鏈技術進行貸款等金融服務。

綜上所述,區塊鏈技術“賦能”而非“顛覆”傳統農業產業鏈。可以預見,區塊鏈技術與種業領域結合的深度和廣度十分廣泛,應用前景廣闊。但同時也需要注意一些潛在風險,一是區塊鏈概念有被過度消費的傾向,必須理清區塊鏈和“幣圈”、ICO的界限,在合法合規的範圍內應用技術;二是相關技術尚待完善成熟,准入門檻依舊較高,資金、技術成本和應用場景測試探索等瓶頸有待突破;三是監管體系尚未完善,需要預防行業亂象、治理魚龍混雜的炒作項目,真正讓區塊鏈發揮作用。

有了“農業鏈”購種更踏實

當“區塊鏈”遇上傳統種業,會產生怎樣的效應?江蘇金華隆種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柏大鵬博士認為,“區塊鏈”技術可以保證農戶對種子企業研發、生產、銷售等每個環節可溯源,信息透明可見,監督企業誠信科研、誠信生產、誠信銷售,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

柏大鵬博士早年留學加拿大,2010年加入江蘇金華隆種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江蘇金華隆種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新疆建有玉米育種基地1.5萬畝,已有25個自主知識產權的玉米新品種通過審定,其中11個品種通過國家審定。2017年下半年,公司開啟了種業區塊鏈“農業鏈ACC”的開發,不到一年,已初獲成功。

“在互聯網高度發展的今天,幾乎所有商品都可以實現網上銷售,但種子卻很難做到、做好,主要原因就是農戶對網售種子缺乏信任感,售後也難追溯。”柏大鵬認為,種子是一種生產資料,它不是直接消費品,如果種植戶看不到實物,或者對品種不是從根本上了解,是不敢輕易去訂購的。而“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種子企業從種子研發、生產到銷售所有環節和階段的數據化跟蹤和紀錄,且任何人都可以藉助手機APP瞭解種子的詳細信息,直觀而科學,這樣,農戶在網購種子時就會有一個客觀的選擇參考。

柏大鵬舉例說,通過“區塊鏈”,農戶可以看到他們公司研發玉米新品種過程中的自交系培育、雜交種測配、父母本擴繁、大田區試以及審定和推廣情況;玉米制種從大田種植開始,加工從玉米棒穗烘乾到脫粒、存儲、精選、分級、比重選、包衣、包裝、成品存儲、出廠等,所有信息清楚有序,可查可溯。

既然是數據信息,那麼企業在“區塊鏈”系統內是否可以選擇性錄入或更改呢?記者瞭解到,“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的特點,也即“區塊鏈”系統沒有管理員,是徹底無中心的分佈式數據存儲系統,具備開放性和自治性,所有數據一旦生成即處於社會共同監管下,且永遠不可篡改。

“區塊鏈”技術在種業領域的應用,還有利於遏制侵權假冒行為、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保護農民合法權益。柏大鵬說,真實的科研過程、詳盡的數據記錄、廣泛的社會監督,這些都是種子企業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對種業發展而言,‘區塊鏈’的作用是顛覆性的!”柏大鵬說。

眼下,江蘇金華隆種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研發的“區塊鏈”系統不久將上線運營,用於線上交易的“標記通證”ACC也將面世。通過“通證”和資產、服務點對點的結合,通證自治社群有效地將院校、實驗室、科學家、銷售商、用戶融合在一起,共同推動新品種的“育、繁、推”。在區塊鏈技術的推動下,農民購買種子將更加便利和實惠,種子企業也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空間。

來源: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小編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