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拿著2600工資的合同工,操著公務員的心,工作很痛苦,怎麼辦?

用不完的運氣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你的擔憂和煩惱關鍵不是工資和工作量的問題,而是身份編制的問題。

首先,身份編制是導致同工不同酬的核心問題。無論是機關還是事業單位,總是存在一部分人因為身份編制而帶來的待遇不平等問題。這種現象不僅表現在工作量、工資、待遇方面,還體現在晉升通道方面,合同工往往最高晉升到科級(處級及以上幹部屬於省管幹部,不承認合同聘任制人員)。而且在職場地位和工作量上,也因為身份編制問題而受到一種潛在的“歧視”,經常被安排在一線崗位,做一些衝鋒陷陣的工作。工作量大、待遇低、晉升渠道狹窄是最普遍的問題。

第二,事業單位改革對同工不用酬問題提供瞭解決方案,但需要長期過度的過程。最近這幾年的事業單位改革,首先對事業單位的性質進行了分類,然後根據分類,對工作人員的身份待遇進行了界定。特別是對承擔市場經營業務的事業單位,規定了改革的方向----轉企,新進人員取消事業編制,全部按照市場規律運行,同工同酬。所以建議你向當地人設部門諮詢事業單位改革的有關規定,根據自己單位的情況,考慮規劃自己的職業方向。但是要注意的是,改革的過程是漫長的,特別是的原有事業編制人員的思維方式,更是很難短期內發生改變,很多人在骨子裡仍然有著“大爺做派”和“鐵飯碗思想”,對合同編制人員有著骨子裡的傲慢和歧視。這是現實情況,很難短時間改變。

第三,綜合考慮職場現實狀況,從實際出發看待問題,眼光長遠一點。雖然受到合同編制身份的限制,但畢竟還是在事業單位崗位上工作,大的工作環境和發展空間還是好的。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深化,將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將沒有“身份”和“編制”的說法,按崗定編、多勞多得、同工同酬是必然的趨勢。所以不妨把眼光放遠一點,趁年輕多積累一些經驗和人脈,克服和忍受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多為將來做準備。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助大家。如果您在職場、就業、創業方面還有什麼問題,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隨時交流。


老梁職說


確實,在事業單位裡,作為一個合同工,或者應該說是臨時工,肯定是痛苦的。

第一,工資低。大部分機關事業單位的編外人員收入都是遠低於在編人員的,很多地方連正式員工的一半都沒有。

第二、地位低。編外人員作為事業單位裡的最底層,註定就是被使喚的,髒活累活基本上都是他們做的,工作相對是更辛苦的。

第三、沒發展。編外人員工作再怎麼努力,也沒有辦法直接轉為編內的,所以在體制內根本沒有升職加薪的希望。

總結起來,編外人員幹著最苦最累的活,拿著最低的工資,還看不到前途,自然內心是痛苦的。

對於題主來說,既然感受到了痛苦,那就應該努力去做出改變!

對於編外人員來說,國家並沒有禁止他們參加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考試,因此如果想要走仕途,那就好好讀書參加考試,不少編外人員都通過這種辦法成功入編了。

而如果沒有一定要在體制內發展,那麼其實去企業找一份工作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企業的收入並不低,上升空間也更大,用人更加靈活,有能力有想法的人在企業反而更有機會。


目前來說,“同工不同酬”確實是目前機關事業單位存在的一個問題,不只是編內人員和編外人員存在這種差距,就是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之間也有差別。

但是作為個人來說,這種制度上的問題並不是我們所能解決的,因此我們只能改變自己,努力去適應這個制度!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用簡單的回答讓您瞭解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歡迎關注我,如果有不同意見,請下方評論留言探討!

流雷電


很多人覺得“同工不同酬”不公平。

但是如果有無編制收入相同,對那些寒窗苦讀、努力考上編制的人又公平嗎?

該努力的時候沒有努力,註定以後要吃苦。

而且,“同工”只是坐在一個辦公室,但是工作內容是不同的,收入自然有差異。

為什麼合同工收入低、沒有晉升空間?

所有人都知道正式工有文憑要求,要通過考試,會有公示,可以申訴,實在不行還可以找媒體曝光;但是合同工的招聘方式卻是不公開不透明的,有門路就可以去。

如果能夠同工同酬,那關係戶都當合同工,根本沒崗位留給正式工了。

不同渠道進去的人收入待遇不同,這才是公平。不然就會劣幣驅逐良幣,普通人更沒出頭之日。


那為什麼要有“合同工”的存在呢?

如果你是一位領導,你的孩子不求上進,天天在家混吃等死,如果沒有合同工的存在,你會不會為了孩子鋌而走險?鋌而走險的人多了,就會上下勾兌,可能會出大亂子。

有合同工的存在,大部分權利不大的領導就會隨遇而安了。橫豎有個工作,家裡也有家底,餓不死。如果是個女兒,找個有前途的女婿,好好栽培也是一樣的。

國泰民安靠的不是一身正氣、一根筋,而是多方的利益權衡、人性的充分考量,讓新人出頭,又不讓老臣寒心。

國家的規劃是有大智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