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的挖掘機:駛進開工季

漲價的消息紛至沓來,挖掘機衝在了前面。

短時間內挖掘機集體漲價的現象,在市場上已經很久沒有發生過。但這個四月,卻意外成為了不折不扣的漲價月:4月11日,三一重工宣佈對其小型挖掘機提價10%、中大型挖掘機挖提價5%。此前一日,徐工集團挖掘機械事業部發布通知稱,由於全球疫情的負面影響,各項成本費用增長明顯,因而選擇對小型挖掘機價格上調10%,中大型挖掘機價格上調5%,除三一和徐工外,柳工和山河智能在近日也宣佈對其挖掘機均提價5-10%。

事實上,不僅國產品牌,甚至多年來混戰在中國市場的外資品牌也開始或是計劃加入漲價的陣營,漲價之餘,主流挖掘機品牌已經出現“脫銷”。

泵車、汽車起重機、裝載機等機械也緊跟著挖掘機的步伐,進入了漲價的行列。在十數天之內,不同企業、不同產品的漲價通知密集發佈。


漲價的挖掘機:駛進開工季

4月15日,三一重工董事、三一重機董事長俞宏福就“漲價”一事向經濟觀察報回應:“一是基於市場的情況,另外是全球疫情導致全球產業鏈供應比較緊張,導致綜合成本有一個比較大的上升,綜合考慮,三一率先提出價格的調整。”。按照俞宏福介紹,三一重工3月份的銷量已創歷史新高。

柳工董秘辦則在4月16日向經濟觀察報表示,提價一方面是基於公司本身的經營情況,另一方面,也會參考行業的價格策略。

中聯重科則在4月15日的年度業績說明會上回應經濟觀察報稱:“疫情期間,核心供應件緊張,導致零部件採購成本上升,且施工期壓縮,設備需求大增”,該公司同時強調,漲價系“各主機廠家在充分市場競爭環境下的正常市場行為。”

所有的企業幾乎都異口同聲:市場很火熱,需求太好了,事實上,也只有旺盛的下游需求,密集開工的工程項目,才能帶來脫銷和漲價。“需求”,在這個春天即將結束的時候,遲到卻沒有缺席,它以讓人措手不及的速度在此時隆重登場。

疫情及疫情後的對沖政策更為工程機械提供了一次意外的“紅利”,將行業的腳步狠狠助推了一把。

根據經濟觀察報對上述業內企業和分析人士的採訪,疫情使得國內廠商的生產在今年早些時候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後期海外疫情則導致工程機械的供應鏈偏緊,與此同時,下游市場在進入3月後突然放大。

由這個遲到的開工季開始,挖掘機正式駛進2020年。對一眾製造商來說,十年前創造的輝煌,將可能再度歸來。

“缺貨了”作為國內銷售量第一的三一重工,剛剛度過了一個“盆滿缽滿”的3月。三一重工在4月15日向經濟觀察報介紹,2020年3月份三一的挖掘機增長接近16%。這其中。市場佔比最高的小挖是5-6噸級,同比增長最快的也是小挖為主。此外,中挖20噸級和大挖40噸級都有非常好的增長。

漲價的挖掘機:駛進開工季

這其中,小型挖掘機由於靈活輕便加上價格優勢,被廣泛應用於市政工程、房地產、農業、農村建房修路甚至是工業生產活動中;中型挖掘機則應用於相對較大的各類工程中;大型挖掘機普遍應用於礦山。

“我們的復工復產做得非常積極。我們三月份已經超過歷史上的最高產量,我們的市場銷售也創了歷史新高。”對此俞宏福說。

因與基建、房地產等活動息息相關,挖掘機被譽為觀察宏觀經濟活躍度的“晴雨表”,尤其是觀察基建、房地產建設的一個有效維度。業內人士在4月16日向經濟觀察報分析認為,挖掘機漲價的背後,說明土石方工程在進入3、4月份後已經進入了實質性的爆發階段。

事實上,挖掘機火爆到什麼程度?挖掘機“缺貨”了。“整個市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三一的挖掘機目前在市場上有大量的對客戶端的缺貨,公司正在積極努力應對。”俞宏福表示。

4月16日,柳工機械董秘辦負責人也向經濟觀察報表示,挖掘機的銷售的確處於十分火爆的局面,用“供不應求”來形容並不為過。

數天前,這家總部位於廣西柳州的工程機械企業相繼對其挖掘機和裝載機產品進行了漲價。柳工機械董秘辦表示,提價一方面是基於公司本身的經營情況,另一方面,也會參考行業的價格策略。柳工董秘辦同時提到,下游需求的強勁,是行業普遍漲價不可忽視的因素。

對於目前市場上供需形勢,俞宏福認為這是中國挖掘機市場“超補償”的反彈。

根據三一重工利用大數據編制的“挖掘機指數”(該指數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中國基建活動和經濟活動的實時指數),三一的挖掘機活動在3月份達到了歷史的同期的平均水平,俞宏福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數值。特別3月份下半月開始,三一挖掘機的數值超過了去年同期最高月份的水平。

三一方面介紹,根據挖掘機指數情況看,全國基建情況從3月20日始已恢復至去年的平均水平,最近3天更有超越去年的態勢。目前全國開工率最好的省份是安徽,浙江,江西,河南和四川。其中,受到江浙滬的工業產業轉移和一些惠民基建(如高鐵項目)影響,安徽,江西和河南的開工率都超過了65%。隨著疫情減緩,湖北各市正在快速恢復基建動作,3月30日起開工率快速上升,到4月9日已升至58%。


漲價的挖掘機:駛進開工季

三一挖掘機銷售旺季一般集中在三、四、五三個月。三一方面預計,樂觀估計2020年挖掘機市場容量可能會實現同比增長5-10個百分點。

事實上,挖掘機銷售確實已經在3月份井噴。目前,部分工程機械廠家給經濟觀察網的反饋表示,挖掘機的銷售幾乎可以用“供不應求”來形容,這一方面是由於疫情的影響,製造商在前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最重要的原因是下游施工的需求在進入3月份後爆發式增長。

今年前兩月,由於疫情影響,國內挖掘機銷量銳減,銷量累計為1.92萬臺,同比下降37%。其中,國內銷量1.47萬臺,同比下降46.5%。但到了3月市場突然峰迴路轉,當月挖掘機銷量同比增長11.6%,達4.94萬臺。

中信建投首席分析師呂娟對此表示:“國內市場太超預期”,她甚至預計,4月可能會實現同比增長55%左右。


更大範圍的漲價


“我們的攤鋪機(一種道路施工機械),很多人都提不到車。尤其是9米以上攤鋪機銷量大幅提升,一機難求。”4月15日,來自徐工道路機械業務板塊的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

徐工是國家最大的工程機械企業之一。該企業在4月16日向經濟觀察報表示,復工以來,數十臺徐工RP1655超級攤鋪機便投入到荔玉高速、杭紹臺高速、榮萊高速、大浦高速等國際重點項目施工。“今年市場啟動的比較急,年前的產品庫存無法滿足需求。又由於受疫情影響,很多配套件無法到位,導致待料。加上今年公司的道路機械在智能化升級,新的配置一出,訂購就來了。不過現在產能制約,沒法及時交貨。”上述人士稱。

“這波經濟刺激政策還是有效的。各地工程開工還是很及時。”該人士說,這使得不僅明星品種挖掘機脫銷,甚至連道路機械的供應也要跟不上了。

道路機械目前還沒漲價,上述人士預計,後續很可能也會漲價,但是不會那麼快,因為”現在是搶市場的關鍵時刻。”而通常情況下,漲價意味著會對銷售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挖掘機的提價,絕對具有“底氣”。“直接脫銷了,這意味著,土石方工程項目的密集開工。”

根據中信建投近日的調研,目前工程機械三大類產品中,混凝土機械、起重機、挖機均出現部分機型缺貨現象,該券商團隊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產品跟進漲價,這首先源於銷售的緊俏。以汽車起重機為例,“目前汽車弔頭部公司日發貨100臺左右,遠超正常日發貨30多臺,且超出往年旺季日發貨水平。”


漲價的挖掘機:駛進開工季

從四月初出現機械漲價以來,目前,挖掘機、裝載機、混凝土機械、汽車起重機等產品都在不同企業出現了不同的漲價幅度。

早在4月初,國內混凝土設備龍頭企業中聯重科就對泵車(混凝土機械設備的一種)進行了漲價。4月15日,中聯重科在其業績說明會上就此向經濟觀察報回應稱,漲價的原因主要是:一是公司最新推出的泵車產品在技術性能優越,銷售火爆;第二個因素則是疫情期間,核心供應件緊張,導致零部件採購成本上升,且施工期壓縮,設備需求大增。

中聯重科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當前全球經濟面臨重大不確定性,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也給工程機械行業和公司帶來較高挑戰。海外業務拓展面臨不利外部環境,產業鏈海外核心供應商存在較大停工風險,高端汽車底盤、液壓部件等後續供應緊張。

中聯重科介紹,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下游基建項目開工推遲、客戶採購需求延後、交通運輸管制造成產品交付受限等,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一定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部分提前發貨工地延期開工的優質客戶,整機廠商同意短期延遲起租、還款;同時,整機廠商也在積極備貨,為即將到來的銷售旺季做準備,這些因素會對一季度現金流造成一定影響。但自3月開始,隨著各地疫情管制措施調整,建設項目陸續開工,公司的訂單和訂金正逐步恢復。

當日,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在會上表示,疫情對中聯重科的影響相對有限,目前中聯重科的產能已經全面恢復。

呂娟就“漲價”分析認為,工程機械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成長性,“量”一直都是第一決定因素。此次漲價,一方面,預計主機廠家和代理商盈利能力都會有所上升;另一方面,因為海外疫情導致的供應鏈偏緊,廠家會加速國產替代。

“即使考慮海外疫情對出口市場的負面影響,我們認為2020年主機廠家‘量’和‘價’的提升都會超預期,核心零部件企業‘量’的提升會超預期,主機廠家和核心零部件企業業績都存在上調的空間。”呂娟說。

在她看來,主機廠家漲價,淺層次看,是對短期供不應求、進口零部件趨緊的回應;深層次看,反映的是整個產業鏈(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主機廠家、下游代理商和終端客戶)上,整機制造商的較強話語權。

“結構性”問題

疫情讓人們對“漲價”兩個字變得格外敏感。在餐飲界部分企業的漲價引起廣泛關注之後,不為一般消費者關注的工程機械漲價了。這是為何?

看起來,漲價潮的確有從消費品擴大至生產資料的跡象,這甚至引發了人們對於通脹的擔憂。但在此之前,經濟學界人士以及券商等機構對於宏觀經濟普遍的預期是轉向通縮,而反映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PPI指數已經連續兩個月環比下降。


漲價的挖掘機:駛進開工季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李奇霖在近日的分析中即認為,未來工業品通縮將進一步加劇。目前工業企業核心的問題是庫存積壓和產能過剩,疫情海外擴散進一步加劇了這種壓力。

那麼,挖掘機連同其他工程機械的漲價當作何解釋?在部分市場分析人士看來,挖掘機的漲價當屬於典型的“結構性”漲價。

這和CPI領域中的豬肉,有著某種程度的相似性:供應偏緊,而需求不減,甚至是擴大。上述人士認為,通脹要伴隨著經濟的啟動,但疫情帶來的經濟的前期停擺,以及後續尚需時日的需求修復,會使得工業品整體價格下行。

因此,供需關係的緊張,尤其是需求的猛增,依然是機械漲價的最關鍵推動力。疫情使得前期的生產供應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而開工季的真正到來,則讓需求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放大。

疫情影響了多數行業,但對於工程機械,卻提供了一次“紅利”。疫情讓生產供應偏緊,疫情也給中國市場的需求拉開了巨大的口子。上述人士相信,基於結構性的短缺,如果挖掘機漲價,會促使更多的企業生產出更多的挖掘機。

漲價是短期行為嗎?是否能夠持續?對此,呂娟分析表示,就泵車漲價,可以判斷為可持續,因為行業已形成雙寡頭壟斷格局,三一、中聯合計市佔率85%左右,兩家寡頭相繼提價,也算是一種默契。

就挖機漲價來講,呂娟同樣判斷為可持續,這是因為2019年挖機行業大部分代理商不賺錢,長期來看,代理商這樣的生存狀態不利於行業健康發展,提價有利於挖機產業鏈廠家與代理商共生共榮,有利於行業長期健康發展,是可持續行為。

再者,呂娟認為,就行業需求角度看,受疫情影響,2020年4-12月的投資強度都會被放大,而且還會有很多工程施工跨年到2021年上半年,預計2020年3-12月工程機械需求會全面超預期。目前根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的數據,挖掘機3月的銷量同比增長11.59%,這已經屬於“超預期”。而根據企業的銷量數據,如中聯重科的泵車,1-3月銷量同比增長約25%,這同樣屬於“超預期”。無論從品牌競爭格局、產業鏈良性發展訴求,還是需求超預期角度,都可以判斷,漲價可能不是短期行為。

不過,就漲價的持續性問題,中聯重科在4月15日的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終端產品價格調整是動態的、階段性的,屬於各主機廠家在充分市場競爭環境下的正常市場行為。”


期許


一位來自施工一線的北京地區工程承包商在4月16日向經濟觀察報表示,因為疫情的耽誤,2020年的工期縮短是普遍的現象。這使得,今年春末的工地更加地繁忙。

呂娟分析認為:每年春節假期,基建、地產項目的工人都要整體休息0.5個月左右,因此每年施工工期為11.5個月左右。而今年受疫情影響,工程項目施工基本上耽誤了1個月左右,實際施工工期只有10.5個月左右。疫情對施工工期的壓縮,會造成今年實際的投資強度增強,拉動更多的工程機械需求,因為同樣的投資額在更短的工期內會需要更多的工程機械設備配合。

對於下游主要需求之一——基建,呂娟認為,新基建是轉型升級方向,傳統基建是現階段的實力擔當,傳統基建與新基建將共存互補。事實上,新基建與傳統基建是交叉的,新基建目前最重要的構成——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本身就是傳統基建的範疇;另一方面,新基建除了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之外的其他六個領域,投資主體基本為製造業和服務業企業,這六個領域的投資在過往製造業與電力等行業投資中均有體現,只是預計未來新基建七大領域的投資增速會相對更快。

根據呂娟所在的券商分析團隊測算,在中性假設下,預計2020年基建投資將達到 19.40萬億、同比增速6.58%。目前1-2月基建投資為8594億、同比下降26.86%;預計3-12月基建投資18.54萬億、較2019年3-12月同比增長8.89%。

4月17日,國家統計局披露了2020年一季度的經濟數據,在固定資產投資一項上,一季度的降幅相較於1-2月已經出現收窄的跡象,其中1—3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21963億元,同比下降7.7%,降幅比1—2月份收窄8.6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下降19.7%,降幅比1—2月份收窄10.6個百分點。


漲價的挖掘機:駛進開工季

中聯重科相關高管在4月15日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展望認為,今年全球經濟受疫情影響嚴重,國內經濟政策以“穩”字當頭,政府重心逐漸轉向“穩就業”,但也能看到,各個地方政府推出了不少重大基建投資項目,中央政府也有“適當擴大赤字率”的表述,投資託底作用有望發揮更大作用,這令人期待看到更積極的變化。

目前,中聯重科對2020年工程機械行業持謹慎樂觀態度,增速預計為10%左右。房地產開發、基礎設施建設、新老設備更替以及環保排放升級都將推動工程機械的銷售。

眼下,對於一眾工程機械製造商而言,穩住生產,保證供給,是打好2020年這一役的關鍵。畢竟,疫情給產業鏈帶來的潛在風險還沒有消除,尤其是海外核心零部件的供應。

對此,中聯重科相關高管在其業績說明會上回答經濟觀察報的提問時表示:“製造業產業鏈高度全球化,沒有哪個行業或者主要企業可以獨善其身。”

儘管,公司目前核心零部件庫存為最近3年最好的水平,但在保障供應鏈上,基於過去數月海外零部件企業生產供應因疫情受到的影響,中聯重科依然計劃積極準備應對方案:他們計劃,儘量增加海外核心零部件資源保障,同時提升自產和國產比例,尋求替代方案,做好相應的研發和工藝配套。

看起來,屬於工程機械的一年已經真正地打開,現在,製造商們做好了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