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養成”天才少女

家有天才少女怎麼辦?


傾盡一切培養?,還是放任自由生長?


電影《天才少女》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爭奪天才少女撫養權的故事。


如何“養成”天才少女


少女瑪麗就是一個天才,她從小就擁有無以倫比的數學天賦,六歲就能讀懂大學水平的數學教材,七歲就可以解出讓成年人頭疼的複雜方程式。但她的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正相反,媽媽黛安生下瑪麗後不久就自殺身亡,悲痛欲絕的舅舅弗蘭克遵循黛安的囑託,帶著瑪麗離開大城市波士頓來到一個小鎮生活。


如何“養成”天才少女


平凡的生活掩蓋不了瑪麗的天才光芒,到了上學年紀的瑪麗展現出了遠超同齡人的數學天賦。但是舅舅弗蘭克並沒有對此表示驚喜,反而叮囑瑪麗要把自己的天賦藏起來。這時,瑪麗的外婆出現了,外婆也發現了瑪麗的天賦,年輕時的外婆是劍橋數學系的一名高材生,現在的她有足夠的財力與精力培養瑪麗。於是,一場圍繞天才少女撫養權的爭奪戰就此展開。


將來你就會明白,我都是為你好


外婆確實有著不俗的經濟條件,一出手就是高級的蘋果電腦,週末還帶瑪麗去了夢寐以求的大都市度假,還帶瑪麗去了全球頂尖的學府麻省理工學院,從小就對數學有著濃厚興趣的瑪麗看著歷史上偉大數學家們的照片心中充滿了嚮往。


如何“養成”天才少女


麻省理工的數學教授還專門給瑪麗出了一道大學生水平的數學題,但瑪麗琢磨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想出來答案,正當外婆要帶著瑪麗離開的時候,瑪麗卻對教授說:“這道題沒法解,因為題目就是錯的”。瑪麗回到教室,在題目的數字前面加上了根號,沒用任何輔助計算的工具,快速算出了答案。


如何“養成”天才少女


與此同時,外婆與舅舅弗蘭克因為教育理念的不同,為爭奪瑪麗的撫養權終於鬧上了法庭。在所有人眼中,這場爭奪的勝利者肯定會是外婆,因為與住舊房子,用二手傢俱,沒有醫療保險,靠在碼頭給人修船為生的弗蘭克相比,有錢有地位的外婆佔據了絕大的優勢。但是不要小瞧了一位孩子,尤其是一位天才少女。


如何“養成”天才少女


聰明的瑪麗只是通過與外婆短暫的相處,就明白了外婆的目的,外婆對她的喜愛是帶有功利意味的,對外婆來說,自己天才少女的身份或許要比外孫女重要的多。於是,瑪麗對社會福利人員說:“我喜歡外婆,她跟媽媽很像。但是我不想和她一起住,因為她太專橫了”


但是,擁有更好培養條件的外婆還是在撫養權的爭奪中佔盡了上風,最後弗蘭克不得不選擇了妥協,同意把瑪麗交給更富有的家庭寄養。而在庭審過程中也揭露出了瑪麗的媽媽黛安的故事。


如何“養成”天才少女


原來,瑪麗的媽媽黛安也同樣是一位數學天才,從小展露驚人天賦的黛安受到自己母親不遺餘力的培養。為了不浪費女兒的天賦,黛安從小就被禁錮在家裡學習,娛樂活動,社交舞會......同齡人觸手可及的一切她都沒辦法得到。


17歲的黛安有了自己喜歡的對象,初戀帶著黛安去滑雪,但是卻被母親報警謊稱對方綁架,望子成龍的母親不允許黛安浪費自己的天賦,去做學習以外的事情。母親攪黃了女兒的第一次戀愛,並要求她一心撲在學習數學上。


被囚禁在數學世界的黛安喪失了對人對事最基本的判斷能力,後來被一個不負責任的男人引誘發生了關係,懷孕,生下了瑪麗,最終嚴重抑鬱直至自殺。


如何“養成”天才少女


瑪麗的外婆有一種專橫的教育理念,或許她可以帶領擁有傑出數學天賦的瑪麗成為一位偉大的數學家,這一點毋庸置疑,雄厚的財力和學識可以給瑪麗更好的培養條件。但是她給不了瑪麗一個完整的生活,生活本就是由瑣事組成,天才的生活也不能例外。外婆不懂得傾聽孩子的內心,她只是一味的想要培育孩子成材,可或許只剩下學業,事業成為人生目標的世界,並不是孩子想要的。


她的快樂並不是你以為的那樣


比起劍走偏鋒的外婆,舅舅弗蘭克對瑪麗的教育就顯得溫和許多。在弗蘭克眼中,瑪麗不是那個耀眼的天才少女,只是一個平凡可愛的小女孩。


如何“養成”天才少女


見證了姐姐悲劇的弗蘭克不想同樣的故事發生在瑪麗身上。他放棄了大學助教的身份,帶著瑪麗來到小鎮,以給別人修船為生。儘管弗蘭克一再叮囑瑪麗要掩飾自己的數學天賦,但出眾的瑪麗還是給弗蘭克惹來了麻煩。


第一天入學的瑪麗就令人大吃一驚,她在課堂上心算得出57乘135的答案,還順帶開了個方,老師與同學們都被驚呆了,得意的瑪麗要求校長打電話給的舅舅,讓他把自己接走。


如何“養成”天才少女


弗蘭克沒有生氣,只是要求瑪麗反思自己的行為,他對瑪麗說:“其他小孩也回答了問題,但他們就沒有被懲罰,你不是因為回答問題被懲罰的,是因為你對校長大喊大叫。”自此之後,瑪麗學會了尊重,懂得了與老師同學相處。


同樣,因為仗義出手,打傷了同學的瑪麗被校長勸退。舅舅沒有責備瑪麗,反而為瑪麗辯護:“打人是不對的,但一個12歲的孩子欺負一個7歲的,只有她站了出來,知道我多為她驕傲嗎?”舅舅不能為瑪麗提供優越的環境,但是在精神世界卻為瑪麗提供了最好的教育。


如何“養成”天才少女


外婆為了打贏官司,找來了瑪麗的生父,瑪麗發現了自己原來是被父親拋棄的孩子,她把自己關在廁所裡哭泣。舅舅沒有著急安慰瑪麗,他把瑪麗帶到醫院,看到了因為新生兒誕生高興的手舞足蹈的一家人。這時候才對瑪麗說:“你出生時也是這麼的開心。”舅舅懂得與瑪麗的內心交流,他不在乎少女是不是天才,只是想讓瑪麗如一個普通人一樣成長,擁有完整的人生。


但是舅舅對瑪麗的教育也不夠完美,他一心不想讓瑪麗走上她媽媽的老路,故意壓抑瑪麗的才華,不讓瑪麗接觸與她智力水平匹配的知識。當一個專門培養天才的學校向瑪麗發出邀請的時候,舅舅再三拒絕。可瑪麗真的喜歡這種快樂但是註定會碌碌無為的生活嗎?


如何“養成”天才少女


瑪麗在學校並沒有得到弗蘭克以為的快樂,她以遠超同齡人的智商學習著沒有挑戰性的知識,早早顯現出的智慧也讓她和夥伴們格格不入。弗蘭克為瑪麗收穫了快樂,但是沒辦法追求夢想與愛好的生活,好像也不是那麼快樂了。


喜愛不等於控制


瑪麗被送到了一個富有的家庭寄養,外婆依然奉行自己的“天才培養計劃”,請了許多老師給瑪麗上課。弗蘭克雖然很是不捨瑪麗離開,可寄養家庭良好的物質條件還是讓他覺得這樣才對瑪麗最好。但是隨著得知瑪麗心愛的獨眼貓咪被寄養家庭送到流浪貓中心,弗蘭克才知道自己做錯了,這些人根本不知道瑪麗真正喜歡什麼。


如何“養成”天才少女


弗蘭克救出被“軟禁”在寄養家庭的瑪麗,並且將姐姐的遺物-方程式手稿交給了外婆。外婆終於明白自己獨斷專行的教育方式大錯特錯,女兒黛安到死都怨恨著她,不願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公佈出來,只是轉交弗蘭克,讓他在自己死後才可以將成果發表,自己多年的精心栽培只是為她打造了一個囚禁自己的牢籠。而舅舅也開始質疑自己只顧著不讓瑪麗重蹈姐姐的覆轍,而忽略了瑪麗沒辦法隱藏的才華。


如何“養成”天才少女


故事的最後瑪麗重新與弗蘭克一起生活,只不過瑪麗被送進了天才學校,接受適合她的教育。而課餘時間瑪麗也可以與同齡的夥伴玩耍。


如何“養成”天才少女


現實生活中很多的父母就如同電影中的外婆一樣,一心想要孩子將來出人頭地,不惜傾盡一切培養。這種“我都是為你好”的論調,不得不說確實有一點道德綁架的嫌疑,懂得傾聽孩子的感受與想法應該是每一個父母都具備的能力。而像影片中的舅舅那樣一味想讓孩子快樂成長壓抑他們的天賦也是不可取的。想讓孩子快樂成長沒有錯,但是在孩子幼小時合理的引導也至關重要。


如果你有一個天賦異稟的孩子,請記住,在天才之前她還只是一個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