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嫉妒別人,見不得別人好是一種什麼心理?

有沒有強烈嫉妒過別人?見不得別人好那種?嫉妒本是正常,但是到了嫉妒別人見不得好那種,就是不正常了,真的嫉妒像一條毒蛇一樣夜夜都來吞噬你的心靈和靈魂,這是一種什麼心理呢?

看不得別人做得比自己好,其是強烈的嫉妒,不僅會讓人喪失理智,還會讓人內心煎熬。這種嫉妒感的根源,其實是對自身缺陷的羞恥感。

嫉妒是對恥辱感的防禦。我們無法擁有渴望的東西,由此產生無助和空虛感。如果別人擁有了這些東西,會讓我們意識到缺陷和羞恥感,進一步激發憤怒和破壞慾。很多時候,憤怒是自尊遭挑戰時的反應和回擊,感到自己的脆弱和缺陷遭到圍觀,這種攻擊性有時會強烈到不惜損失。如果攻擊無法持續向外,就會轉向攻擊自身。這就會導致抑鬱。

嫉妒是一種焦慮,源於愛和競爭。它是對於失愛和損失的強烈擔憂。嫉妒的心理,本質上是害怕別人奪取自己的東西,把原來專屬自己的東西拿來分享。這些東西構成我們自我認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些東西雖然還不是我們的,由於想象中強烈需求和渴望,在幻想中已經屬於自己了。這樣,當發現別人已擁有我們還未得到的,嫉妒的感覺就像奪取了自己的東西一樣。

嫉妒不僅懷疑別人,也懷疑自己。懷疑自己的時候,我們覺得自己無能沒用,對自己的價值喪失信心。我們的內心在人際交往中不斷地搖擺。我們渴望擁有力量和美好的東西,可是又羞恥自己的品質和缺陷。

怎樣解決嫉妒心理呢?就是避免訴諸行動,學會“耐心的等待”。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思考自己被遺棄的心理。通過與自己建立聯繫,學會全面誠實地看待自己。治療嫉妒,就要學會處理傷害。精神分析認為,我們自身的缺陷都來自創傷。而修復創傷的方式,在於坦誠面對這種創傷,允許自己表達對創傷的感受,在合適和安全的範圍內哀悼,進而在情感上消化和接受創傷,同時在行動上擺脫和癒合創傷。

嫉妒的人或許並沒有真正地學會愛自己,不明白自己也是值得愛的,而是把自己厭惡的一部分壓抑並投射給別人。所以解決嫉妒,歸根到底是回到自己。學會自信,學會積極應對,接受挑戰,發展自己。

弗洛姆認為,嫉妒是一種佔有性的愛,而我們更需要存在性的愛。嫉妒源於佔有的願望,卻忽視了發展的願望。愛是需要不斷地實施,而不是靠獨自的佔有。這意味著我們要意識到,愛是可以分享的,而不是隻有佔有才能擁有愛。修復我們的自信,修復我們的價值感,培養我們愛的能力,我們才能真正地戰勝嫉妒。尊敬對手,充實自己,也會緩解嫉妒情感,緩解自我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