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加銀基金於善輝:敬畏市場,打造長跑型投研文化

由中國證券報舉辦的第十七屆中國基金業金牛獎評選結果日前揭曉。憑藉強勁的權益投資綜合實力,民生加銀基金榮獲“權益投資金牛基金公司”獎。民生加銀策略精選混合獲評“五年期開放式混合型持續優勝金牛基金”,民生加銀鑫享債券獲評“三年期開放式債券型持續優勝金牛基金”。

海通證券權益類基金絕對收益排行榜顯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民生加銀基金最近五年權益類收益率為73.02%,在同期可比的77家公募基金中排名第三。同時旗下湧現出多隻長期業績穩健的拳頭產品,如民生加銀策略精選混合、民生加銀城鎮化混合、民生加銀景氣行業、民生加銀紅利回報等。

民生加銀基金副總經理於善輝表示,一直以來,民生加銀基金秉承“穩健,源於敬畏”的經營理念,以“普惠民生、加銀百姓”為使命,堅持投資者利益至上的原則,用專業的投資能力,努力管理好投資者的每一分錢。“民生加銀基金並不刻意強調每一年業績的特別領先,而是強調中長期優異業績的持續和穩定,著眼於打造持續長跑型的投研文化。”

民生加銀基金於善輝:敬畏市場,打造長跑型投研文化

於善輝,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理學碩士,19年證券從業經歷。曾任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分析師、金融創新部經理、總裁助理、副總經理等職。2012年加入民生加銀基金,現任公司副總經理兼資產配置部總監、專戶投資總監、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公募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專戶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

持有人利益至上

在於善輝看來,公募是一種信託文化,基民把錢交給公司,是一種信任與囑託。民生加銀基金始終強調持有人利益至上,不能拿基民的錢去博弈去爭排名,而是追求適當合理的收益,追求中長期可持續的穩定業績。

於善輝指出,2020年市場大幅震盪,只有基於中長期視角,基金經理才能用自身的專業水平去抵禦波動,熨平波動,而不是靠運氣或者不確定性的判斷,短期頻繁操作。

民生加銀基金重視的不僅是業績本身,更注重的是業績獲取的穩定性與持續性。“強調穩健的風格,最終要落實在‘敬畏’這個詞上,包括對市場的敬畏,對規則的敬畏,對基金公司權利義務的敬畏,對自身職責的敬畏。”

“公募基金往往是在有約束的情況下做投資”是於善輝經常提及的一句話。公募文化本身要求遵守規則,契約和法規約束著投資的範圍和方向,持有人期望約束著投資的風險收益屬性。

“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場很瘋狂時做到適度保守,在別人恐懼時要敢於堅持,敢於出手,這就是專業性。”於善輝指出,要堅持價值投資,不能博弈泡沫。只有堅持“穩健”,最終呈現的大概率結果才是符合持有人核心利益和訴求的。

同時,民生加銀非常強調基金經理的“能力半徑”,以及保持投資風格的可持續。對於投研工作,首先要找到自己的能力半徑,明確自己的特色與定位,在這個能力半徑之內做好自己細分領域的工作,力爭做“穩定的阿爾法輸出者”。

於善輝介紹,就團隊管理而言,則強調每一位基金經理要認清自身的能力,找到自身的能力半徑。這表示基金經理要明確自身的特點,即明確自己能夠駕馭的領域。

“明確了能力半徑後,還要做的是獲得持有人的認可,讓持有人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與客戶達成一致。”於善輝用民生加銀策略精選基金的基金經理孫偉舉例,他說,持有人更多是衝著孫偉的科技成長投資能力而來的。因為持有人明白,當科技成長風格有機會的時候,孫偉的產品就會賺錢,如果有波動,持有人也能理解這種波動並且一路堅持。

“與持有人的需求和認知達成一致,形成有效的共識,這一點至關重要。”於善輝強調。

他闡釋,投資往往要面對許多不確定性,對於基金經理而言,唯一確定的就是自己能夠做什麼,能否堅持下去。而堅持下去的前提在於持有人是否能夠接受,並願意一路同行。

協同作戰鑄就投研文化

民生加銀基金內部的投研文化是怎樣的?在於善輝看來,民生加銀基金強調投研一體的文化,而投研一體化的重點在於協同作戰能力。一個完整的投研體系的有效運轉,必定得益於配合良好、目標一致、協同性強的團隊。於善輝表示,投資與研究必須緊密結合,才能形成有機整體,實現效率最大化。

首先,對於研究而言,強調對投資本身的支持,站在賣方研究之上做買方的研究,真正做到投資實戰。於善輝表示,民生加銀內部特別鼓勵研究的獨立性,同時也十分強調投研的互動。

於善輝介紹,民生加銀內部研究小組是從產業鏈角度來劃分的,同時也特別強調宏觀和策略對於研究整體的引領性作用。

“事實上,很多有價值的研究,大部分都根植於產業鏈,經過宏觀到中觀層面的推演後,再往下具體到個股。如果僅僅孤立於某一個公司,其實是很無序的,也是不全面的。”於善輝表示,“只有對於公司有足夠深的研究,投資才能經受住波動的考驗,買得了,拿得住,真正踐行穩健的投資風格。”

談到投資決策流程,於善輝表示,民生加銀基金內部的投資決策強調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

自上而下方面,於善輝指出,公募文化強調每個基金經理的獨立性,但前提是在一定的約束與規則之下,而投委會就是負責制定這些規則的,例如規定不同層級的股票池,基金經理的組合可以購買的倉位比例等,這是一個相當審慎的過程。

自下而上層面,於善輝表示,在任何一隻基金的管理中,基金經理一定是第一責任人,要對基金組合負責。基金經理對組合的操作最終落實到具體的個股上,而個股選擇必須建立在研究基礎上,集中體現了管理人履行勤勉盡責的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民生加銀基金非常強調第三方的視角,包括監察、稽核、風險管理等部門的協作,幫助基金經理提高對基金管理的認知,改進投資方法。

於善輝指出,基金經理大部分時間都是看著自己腳尖低頭走路,擔心地上的石塊影響前進的步伐。但同時,也需要抬頭看看天,這時候第三方的視角就能為更全面的投研思維模式提供助力。

於善輝介紹,第三方視角往往是用量化的手段和模型,對基金經理的投資全過程進行客觀的模型數據分析,形成畫像,讓每位基金經理可以清晰地瞭解個股選擇、行業配置、資產配置等過去分別為組合貢獻了多少收益,清晰的覆盤有助於未來持續收益能力的優化。“民生加銀特別重視風險管理部門通過績效評估的手段,對基金經理進行持續正確的引導。”

與此同時,於善輝提出,要保有一定的糾錯和容錯空間。因為基金經理也是普通人,也會存在偶發階段性的節奏偏差。為了應對這類情況,民生加銀基金每月召開投委會,要求每位基金經理闡釋清楚操作的過程和緣由,總結過去一段時間的“得”與“失”,從而進行反省、改進和再提升。

團隊的力量不言而喻,而其中也帶有民生加銀特色的考核。於善輝介紹,目前公司投研考核中佔比較大的是與基金經理業績掛鉤,另外一部分比重是與整個部門的規模和業績掛鉤。與規模掛鉤的原因在於有資產管理規模的投資才是有意義的投資,而管理規模的提升需要投研條線與市場條線的緊密配合,這種考核的設定是對配合完成度最直接的體現。

至於產品,民生加銀更強調圍繞不同細分資產的特性做整體安排,讓合適的人管理合適的資產和合適的產品,這遠比讓一個牛人管理不合適的產品更重要。

在於善輝看來,強調匹配與細分,就是沿著基金經理的能力與風格,打造一種“標籤化”的特色記憶點,向不同的渠道輸出這種能力與風格,以獲得更多持有人的認可。

談到民生加銀的人才培養,“師徒制”是基金業內聞名的機制。於善輝介紹,公司目前大約三分之二的基金經理與基金經理助理都是通過師徒制培養起來的。在老師的能力半徑內,塑造出投資風格與方法,身體力行,言傳身教,並使得這一類投資風格和特點得到一定的傳承。在於善輝看來,投資亦需要“工匠精神”,一點一滴積累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與延續,正是民生加銀獲得中長期穩健業績的關鍵。

兩方面佈局權益市場

於善輝表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經濟發展的節奏。當前,國內疫情防控已取得初步成效,能否真正恢復到正常的秩序,需關注境外疫情的情況,以進一步判斷疫情拐點。

在全年維度上,於善輝認為,穩就業十分重要,在此基礎上穩住需求,整體經濟也會保持相對穩定的發展態勢。

談到關注的領域與方向,於善輝表示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沿著國家政策的脈絡,選擇符合未來發展方向的產業;另一方面,自下而上,圍繞不同公司應對風險的能力和產業結構變化選擇優質企業,關注那些在考驗中“剩者為王,強者恆強”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年報顯示,於善輝管理的民生加銀康寧穩健養老FOF規模已達50億元左右。於善輝表示,國內養老投資的共識需要一點一滴積累,同時也呼籲國家出臺適當的支持政策,推動全社會形成養老投資的意識。

針對現在不少年輕人超前消費的現狀,他指出,養老問題必須未雨綢繆。能否形成財富積累的習慣,是全社會基礎性的問題,這種社會共識需要很長時間來建立。但一旦實現,不僅對個人財富生活會有較大改善,對資本市場乃至社會的發展也會有重大助力。

於善輝表示,長期來看,國內經濟大概率會從房地產驅動的地產經濟走向股權驅動的創新型經濟。其中,較強烈的訴求之一是解決好資本市場的定位以及投資者參與的動機和需求。居民的養老需求在其中佔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財富中長期的穩定增值能助力國內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形成,加固金融體系的穩定,提高居民應對和抵禦風險的能力。

“我們始終堅信,國內養老投資市場擁有大好前景,大有可為。”於善輝說。

➤底部拐點何時確認?下週A股怎麼佈局?六大券商剛剛給出建議

➤經銷商瘋狂打錢,賣到脫銷,克明面業業績大增,“宅經濟”企業一季報亮眼

➤“量化之王”產品業績炸裂!不到4個月收益近40%,將來或涉足比特幣期貨

➤瑞幸咖啡陷入至少4起集體訴訟,我國證券集體訴訟制度有望在上海破冰

➤A股“學渣”的年度大戲:有人披星戴帽,有人死裡逃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