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盜拍同行生產線,保護知識產權不能“肌無力”|新京報快評

上市公司總經理親自上陣盜拍同行專利生產線,不僅僅是一出荒誕劇,還很可能已經觸碰到了法律紅線。

高管盜拍同行生產線,保護知識產權不能“肌無力”|新京報快評

資料視頻截圖。

文 | 沈彬

據媒體報道,4月18日,上市公司中電電機前董事長王建裕,偷偷潛入同行——宜興華永電機有限公司廠區,盜拍了專利生產線照片,結果被該廠的值班保安抓獲,並扭送至派出所。

最新的消息是,據澎湃新聞報道,4月19日晚間,中電電機發布公告回應稱,王建裕現任公司董事兼總經理,目前沒有被採取人身強制措施,也未收到相關部門的立案調查通知,可以正常履職不受影響,目前相關情況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王建裕現任中電電機董事兼總經理,在去年轉讓了部分的股份之後,目前仍是持有該公司22.5%股份的大股東。而該公司2019年的淨利潤被預計為約1.1億元到1.35億元。可以說,王建裕是身價數億的大富翁,放著公司總經理不當,非要當“007”衝鋒陷陣、翻牆盜拍,真真把中電電機的1.4萬名股東看傻眼了,難怪網絡中也有人調侃——“王總你也太拼了”。

雖然網絡中不乏“調侃”的聲音,但是上市公司總經理親自上陣盜拍同行生產線,不僅僅是一出荒誕劇,還很可能已經觸碰到了法律紅線。

首先,從刑事上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19條規定:侵犯商業秘密罪,是指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行為。《刑法》還規定,本條所稱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所以,從“侵犯商業秘密罪”的犯罪構成來看,主要有3個要點。首先,侵犯的必須是企業的商業秘密,而不是企業的一般性技術、經營情報,且這些“秘密”必須是權利人採取了保密措施予以保護的;其次,該罪構成需要有用不正當手段獲取商業秘密的行為;還有,要有“造成權利人重大損失”的犯罪結果。而王建裕盜拍的犯罪定性,可能就卡在這裡了。

2010年,最高檢、公安部發布的《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對“侵犯商業秘密罪”設了追訴標準:1.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2.因侵犯商業秘密違法所得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3.致使商業秘密權利人破產的;4.其他給商業秘密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情形。

比照相關司法解釋看出,如果王建裕是第一次翻牆進入同行企業,用手機拍了專利生產線,拍攝的相關信息還沒有帶出廠區,更沒有投入不正當的使用,很難說,宜興華永電機公司受到“重大損失”。所以,本案較難滿足“侵犯商業秘密罪”的構成要件,雖然法學界對於該罪構成中必須要有“重大損失”,也有不少爭議。

當然,案件還是有變數的,如果公安機關在偵辦案件過程中,發現王建裕並不是第一次這麼幹,之前他親自或者指使過手下實施過侵犯商業機密的行為,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也可以繼續追究“侵犯商業秘密罪”。

退一步說,王建裕不經廠方的允許,擅自通過翻牆闖入競爭對手的工廠當中進行盜拍,本身就是違法的擾亂生產經營秩序行為。《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3條的規定,擾亂機關、團體、企業秩序,致使工作、生產、營業不能正常進行,尚未造成嚴重損失的,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此外,王建裕盜拍同行專利生產線,也是《反不正當競爭法》第9條所明確禁止,其中規定不得“以盜竊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依照《反不正當競爭法》,被侵犯商業秘密的公司也可以對王建裕及其所在的企業提起民事訴訟,進行索賠。如果具體損失難以確定,那麼由人民法院酌情給予權利人500萬元以下的賠償。

值得注意的是,在保護商業秘密方面,國外法律的判定也相對嚴苛。有媒體就報道,2016年10月,一名中國男子因涉嫌盜取美國轉基因的玉米良種,並試圖將其運回中國用於商業目的,被控以“陰謀盜竊商業秘密罪”,判處三年監禁。據瞭解,該男子也是中國大北農集團的國際業務主管。

不論是盜取玉米良種,還是盜拍專利生產線,都可能會涉及公司的商業機密信息,為了保護公司的機密和發展,再怎麼尊重和保護相關的知識產權信息都不為過。除了公司的自我保護措施之外,法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也不能“肌無力”,該追責就不能含糊,該嚴懲的不能輕縱。

就像網友所調侃的,“上市公司創始人都這麼拼,你還有什麼藉口不努力”,公司的總經理親自出馬當間諜,盜拍競爭對手的商業機密,這樣的操作哪怕沒有構成刑事犯罪,已是對於企業本身的商譽造成了嚴重的侵害。

無論如何,這一波“操作”稱得上是偷雞不成倒蝕把米。在市場經濟中,同行之間公平的競爭是企業的自由,但前提是恪守法律底線,遵守正常的市場規範。如果企圖通過不正當手段“彎路超車”,那麼也可能會付出更高的代價。

□沈彬(媒體人)

編輯:胡博陽 實習生:張曉雨 校對:何燕

慶祝復工的“接吻”比賽太荒唐|新京報快評

讓視頻網站少點套路,不能只靠用戶吐槽|新京報快評

潑向張文宏的“髒水”消解常識和真話|新京報快評

保市場主體關鍵在幫中小企業渡過難關|新京報快評

疫情過後,我們將進入一個“搖晃的全球化時代”|新京報專欄

對“外資撤離中國論”不必恐慌|新京報快評

別讓網絡收養變成性侵兒童犯罪溫床|新京報社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