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這冊古籍價值一百萬,教你怎麼評判古籍善本的價值?

一、評判古籍善本價值的標準
  
1、文獻價值 古書籍所描述記載的史料非常豐富,是研究古代社會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古籍的價值首先體現於它的文獻價值。   


2、版本價值  古籍的版本種類很多,一般來說,稿本(作者的原稿)、舊抄本、原刻本、精刻本、初印本以及各類活字印刷本等版本的價值更高。   
3、藝術價值 有些古籍字體雕刻精美,印刷水平較高,如精寫本、精刻本、各種套印本、紅印本、拱花等。   
4、學術價值 如名家稿本、精校本以及在某一學術領域有獨到見解或較為少見的稿本、寫本、批校本、過錄本等,都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5、文物價值 有些古書,抄寫或刻印本年代久遠,流傳又稀少,如宋版書存世不多,無論從紙質、墨跡、印刷技能、裝幀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文物考古價值。  


 
二、各種古籍善本的市場價格    
近年來,我國古籍善本在拍賣市場上行情十分走俏,價格不斷向上攀升。如一冊《唐人寫經遺墨》以88萬元成交,《續華嚴經疏》以40萬元成交,《四庫全書珍本》以29萬元成交,明代版《陀羅尼經》成交價9萬元,清乾隆年間《汪由敦詩翰》成交價1.65萬元,民國版《朱拓千葉蓮花造像》成交價0.55萬元等等,可見古籍善本近年來已成為拍賣會的重頭戲,購買者十分踴躍。古籍善本現已成為收藏家們苦苦追求的收藏精品。   


目前,市場上的古籍善本價格還在不斷攀升,特別是宋版書或更早的古籍漲幅更是驚人,眼下一般宋版書都是按頁論價,而不是以本論價。一頁品相上好的宋版書市場價大致在1 萬元左右,換句話說,一冊100頁左右的宋版書價值可達到100萬元左右。由於宋版書十分珍稀,其市場價格有可能還會進一步上升。元版書市場價與宋版書相差不是很大,市場價也隨著宋版書的上揚而升值。明版書市場價要比宋版書低不少,其價格目前還比較平穩,但明版書要比以後的清版書的價格昂貴。明代初期的版本因流傳下來的比較少,所以明初版本的升值潛力千萬不可小視。明代中葉及明未的各種版本由於尚有一定的存世量,在相當一段時期內其市場價格仍將平穩地維持著原狀。清版書由於存世量較大,清中葉及晚清的版本,市場價還不是很高。但清初康熙、乾隆年間的版本仍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清代圖書以木刻為主,晚清時有一部分石印版出現。清代版本儘管目前價格不是很高,但在這部分存世量較大的圖書中仍不乏精品善本,這就要看收藏者的識別能力了。此外,民國初期的石印版和二十世紀30年代的一部分鉛印版、影印版雖然不屬於很珍貴的古籍善本,但也值得投資者收藏。古籍善本由於近年來在收藏品市場上十分受寵,因而各種偽造的古籍善本也應運而生。


  
三、古籍善本的幾種作偽手法。
  
1、紙張做舊:紙張是文字的載體,沒有紙張就沒有書籍,因此判斷古籍的真偽,首先要看紙張是否古舊。所以製作古籍偽本必須將紙做舊。將紙做舊有兩類:一類是“染紙”,包括用糖水,或用栗子殼熬水,或用茶水,或用其它方法等將紙染成黃褐色,也有用煙將水燻黃的,以求使紙顯舊色;二類是用“舊紙新印”,如果作偽者存有古紙,就可在紙上面新印古書內容,然後訂成“古籍”,這種作偽方法儘管較少,但卻使人很難從紙張上辨別其為贗本。   
2、偽造序跋:一些重複刻印本上,除保留有原書的序跋外,又增刻新有序跋,敘述重印的原因,序跋後還著有姓名、年月等。這些都表明了書籍的真實年代。作偽者往往裁掉對其作偽不利的序跋,或塗改其中的年代,也有重新偽造對其作偽有利的序跋。   
3、偽造名人題跋,藏章印記。   
4、偽造牌記:保留舊牌記,挖掉復刻牌記,或挖補,塗改復刻牌記的年代。   
5、裁截目錄:將原目錄裁去部分或全部,使人不知收全該書究竟有多少卷,以便用殘本充當全本。  


6、利用著錄書:有些著錄書的記載是錯誤的,作偽者便故意以此為據來兜售自己製作的偽本。

  
總之,古籍善本作偽的手法有多種多樣,有時只採用一、兩種,有時則可能是各種手法混合應用。收藏者在實際辨別時,應該運用自己掌握的學識和有關資料進行全面考察被鑑定的古籍,並可請專家一起鑑定,應注意去偽取真,才能真正做到所購古籍物有所值。


謝謝觀看,喜歡點個關注,每日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