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與灰塵哪個更貴?瓦上霜是霜麼?~~古書文化大揭祕

這個世界千奇百怪,什麼事情都無所不有。從古到今流傳下來的古書很多,可是,能保存下來的很少,今天就讓大家領略一下這裡面的文字秘密。

別看現代人的思維天馬行空,你看古代人也會腦洞大開,對於漢字的運用總是精雕細琢,這還不算什麼,最主要的是看懂了它的字確不知它的意。有些古書籍裡的術語或者古語放到現在,根本就沒有人能夠理解的了。

對於古書文字最難看懂的就是甲骨文了,這個是需要專業知識的,對古文化了解深厚,有深厚文字功底的大師級人物才可以去研究。其次,難懂的就是文言文了,這個大家肯定認可,想想我們上學的時候被老師強迫著背誦整篇文言文的時候,那種感覺好比要潘長江去吻她老婆,無奈個子矮,想吻又吻不上,又急又無奈。或者是好比有人掛在懸崖上,上也上不了,下也下不了。

文言文之所以難懂,正是因為它們進行了濃縮,把一句話的意思濃縮成了一個字,古人自己濃縮的字他們自己肯定是能理解的,從這裡也是可以看出古人是多麼的有智慧,他們對文字的駕奴能力遠遠超過了我們。

相比於文言文,古詩詞要好理解的多,只要我們能夠理解八層字意,那麼整首詩歌就理解的差不多了。雖然說現在我們不在用文言文來寫字,但是漢字的難度依然是世界上公認的,你只要看看老外們考漢字等級時候的表情就知道了。

還有一種漢字難度,就是對這個漢字也認識,組合起來也能理解它的意思,但是就是不知道它指的是什麼東東。

空氣與灰塵哪個更貴?瓦上霜是霜麼?~~古書文化大揭秘

瓦上霜是什麼

記得有次,爺爺拿出收藏多年的古書翻閱,只見每本書都用薄膜袋仔細包好著,出於好奇,我也隨手拿了一本翻了翻,雖然保管的很努力,但是古書的邊、角還是破了不少。爺爺一再叮囑:“翻的時候要慢慢來,不能再搞破了,這些書籍都是很重要的。”“爺爺,這些書籍都是什麼書呢,這麼重要怎麼不公開出來哈”爺爺推了推眼鏡,“這些都是古醫書,現在的社會進步這麼快,還有誰願意看這些哦”“要不這樣吧,爺爺,這麼重要的書我們可以把它摘抄下來呀,這樣保存的更久一點”。正是因為這次摘抄,讓我學到了不少知識,對於神秘的古醫文化有了新的認識。

空氣與灰塵哪個更貴?瓦上霜是霜麼?~~古書文化大揭秘

千層土是什麼

“爺爺,這個瓦上霜是什麼意思啊”,“瓦上霜吶,就是舊瓦上面落的一層灰塵”“灰塵也能用來治病?這麼有價值?”爺爺神秘一笑“當然可以,它與雞蛋合用,外敷可以治療發燒”我不僅驚訝了,“灰塵也能用,這麼神奇?那樑上霜是什麼呀”“所謂樑上霜即是舊式房屋樑上長久積留的灰塵。”“那千尺土呢,還有這個燕子泥呢……這樣吧爺爺,你全部解釋一遍吧”

於是,在聽完爺爺的講解後,我知道了千腳土即是門檻下經常人們進出門所經常踩的泥巴。爐煤即是火爐中燒柴積存在牆上的黑灰,燕子坭即是冬天燕子飛走後的剩下來的空窩泥巴。三尺黃土即是土中很深挖出的黃泥巴,還有一個百草霜有點特別,它可不是草上面的灰塵了哦,而是在鍋底燒完柴火後鍋底積累的一層黑灰…………

這些古書術語放到現在,如果沒有人提示,恐怕是誰也解釋不了的,這些術語既形象又藝術,能夠作為一種術語文化被流傳下來想必也是經過了一定的考驗的。

空氣與灰塵哪個更貴?瓦上霜是霜麼?~~古書文化大揭秘

灰塵也能有價值

小編不僅在想,這書這麼舊了,會不會是扁鵲那個時代寫的呀。對此,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