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補習班》:一部最真實反映中國教育現狀的電影

這部電影,第一次看的時候,我哭了十幾次。

裡面的故事情節,校園生活就是我人生的真實寫照。

馬飛被一群混混欺負,抱著地球儀跑,不慎摔倒……

那個破舊的卻充滿回憶的小屋,刻著身高的木樁,那個落滿灰塵的地球儀……

馬飛母親的臺詞,"這孩子沒救,他就這樣了。"

"老師,孩子不聽話你就打他,打我也行……"

這些話,你是否也聽過,

家長輕而易舉的,說出攻擊你人格的種種話語。

聽在孩子的耳朵裡,就像是一把刀,

生生將他們鮮活的心,一刀一刀挖走。

變得死寂。

《銀河補習班》:一部最真實反映中國教育現狀的電影


這部電影我不太想看第二次,因為它,太真實了。

真實得讓我感覺無力。

因為教育制度,無法撼動,人們的思想觀念,無法改變。

我只有改變自己。


一、電影靈感來源


鄧超,是我們在電視熒幕前經常見到的明星,

可你知道初中時候的他,是什麼樣子嗎?

是一名因為叛逆,一度要被學校開除的學渣。


當鄧超面臨被學校開除,被校長說是“社會上的人”時,

鄧超的母親,衝進教室憤怒辯論:“我兒子是個好孩子!“


或許電影中的馬飛,就是鄧超的縮影。

馬飛還是個小孩子時,在街上表演,被老師訓斥”缺根弦兒“。

可他還只是個小孩啊,他只是沒理解,他做錯了什麼?


當閻主任把馬飛的一架模型飛機,從教學樓扔下去的時候。

我聽到的是,

夢想破碎的聲音。

心靜了。

心死了。

馬飛幸運的是,他有馬皓文這樣的父親。

可以發掘他內心的潛能,可以支持他完成自己的夢想。

可是現實呢?

《銀河補習班》:一部最真實反映中國教育現狀的電影

二、教育,教育,教的是什麼?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這首詩,是不是很熟悉?

對,我們都學過,都背誦過,都記憶過。

可你在現實中,體會過嗎?這首詩的意境,表達的是什麼情境,你在現實中看到過嗎?


我在讀寄宿生的時候,老師要求我們每週寫2篇作文。

對吧,所有的學生都經歷過。

有讓我們寫想象作文的,《桃花源紀》續集。


可是我想問,學生讀書的一個學期,有多少天在教室呢?

粗略估計,假設22周,154天,學生在校時間,110天。

那麼算一算每一天呢?從早上6點起床,晚上11點回家。

去掉中途2小時,15個小時!!!!

整整15個小時都用在了這個,

方方正正的,鐵門關閉著的,60平米的地方!

現實是,這不是一天,這是多少年?

12年!!!!整整12年!

人的性格不被改造才怪!!

人的視野不被限制才怪!!


你說他能想象出個什麼????

現實中的教育,無非就是,灌輸式記憶罷了。


《銀河補習班》:一部最真實反映中國教育現狀的電影


三、電影裡是怎麼做的?


馬皓文帶著馬飛去草地裡,用事實向他解釋意思,“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只有自己的真正感受,才能寫出有靈魂的句子。

才能有創作能力。

小孩子想接觸多種多樣的事物,好奇的天性都被扼殺了,還怎麼創作?


作為父親角色的馬皓文,說的這段話,

”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是箭靶子,找不到箭靶子,每天拉弓又有什麼意義?“

“人,要做自己喜歡的事,要有獨立的思想。”

讓我死寂的心,跳動了幾下。

很多人說,這些臺詞很雞湯。

可就是這麼雞湯的臺詞,說起來容易,實現起來太難。


獨立的思想。聽起來很簡單。

可很多人活了一輩子,都沒有活個明白。

糊糊塗塗的過了一生,在晚年後悔。

有的人總是說,人很難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不,那只是你的藉口。


在我的中學年代,我從來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我不知道自己活著為了什麼?

我只知道老師說要考高分。

我只知道學校說要考大學。

我只知道家長說要找好工作。

為什麼我只知道這些?

因為我們的業餘時間,被安排的滿滿當當。

就連星期六,星期天,也被課本、作業、補習班填滿了。

從來沒有留給我們審視自己的時間。

如果你沒有馬皓文這樣的父親的指引,

希望你學會自引。

如果你還年少,還有大把的時間,想做什麼都不晚。

如果你還不知道喜歡什麼,那你一定要去發現,找到自己。

一生很長,看似能做很多事情。

可一生又很短,短到你只能做好一件事。

這件事,就是你來到這個世間的,使命。

我習慣於將它稱之為“使命”。


聽起來是不是有一種動漫男主角的味道?

突然獲得某一種絕技,要去拯救世界了。

突然開啟了人生關卡的隱藏關。


只要找到了自己的使命,

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生命故事裡的主角。


去發現隱藏在你體內的特殊使命吧。


《銀河補習班》:一部最真實反映中國教育現狀的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