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生死一線 心肺復甦能救命!

科普 | 生死一線 心肺復甦能救命!
科普 | 生死一線 心肺復甦能救命!

您知道嗎,我國每年發生心臟猝死的人數高達54.4萬,也就是說,每天至少有1500人發生了心臟驟停,其中,90%發生在醫院以外,能夠存活的人數不足1%。

如果能在發生心臟驟停的1分鐘之內開始進行心肺復甦,90%以上的猝死病人還有生還機會,而每延遲1分鐘救治,病人的存活幾率就會下降10%,10分鐘後再開始心肺復甦,存活幾率的幾乎為0。因此,發生心臟驟停後的4-6分鐘是進行救治的“黃金時間”。但是,救護車和醫生很難在黃金時間到達現場,如果第一目擊者能夠及時進行心肺復甦,或許這個“舉手之勞”就能救人一命。

那麼,現場的第一目擊者應該做什麼呢?其原則主要是:一喚、二看、三呼、四復甦。

一喚,判斷是否有意識:如果病人突然倒地,應該先跟他說話,輕拍雙肩,沒有應答視為無意識;

二看,判斷是否有呼吸和脈搏:如果病人沒有意識,應在10秒之內觀察病人的胸廓有無起伏、頸動脈是否有搏動;

三呼,呼叫120急救系統:判定病人沒有意識、沒有呼吸後,應立即呼叫120;

四復甦,開始心肺復甦。

進行心肺復甦時,首先檢查病人口腔內是否有異物,如果有,需要及時清理;將病人平放於平坦而堅硬的平面上,如地面上;解開病人的上衣。

科普 | 生死一線 心肺復甦能救命!

隨後,進行胸外按壓,以跪坐姿勢,伸出一手,把掌根放到病人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另一隻手,手背手指相扣,並翹起手指。利用上半身的重量,垂直、用力地往下壓。注意肘部不可彎曲、手臂伸直、肩膀位於手掌上方,使按壓力量直接作用在病人的胸骨上。

如果被救者是普通成年人,按壓胸廓的幅度需要下沉5-6釐米,按壓速度要達到100-120次/分鐘,差不多每秒2次,按壓下去後,也要讓胸腔充分回彈。

科普 | 生死一線 心肺復甦能救命!

胸外按壓30次後,需要進行人工呼吸2次。方法是,一手讓病人仰頭,一手托起下巴,捏住鼻子,用嘴巴包住嘴巴,吹氣。每次吹氣的時間在1秒以上,吹氣時,如果看見病人胸廓隆起,說明人工呼吸有效。

每組心肺復甦,包括30次胸外按壓和2次人工呼吸,5組為1個循環。心肺復甦不能中斷,需要一直堅持到被救者恢復意識,或者專業救護人員到場。如果不願意做人工呼吸,堅持做胸外按壓,直到救護人員到場,也是可以的。如果單人體力不支,可以多人接力,但關鍵是要保證心肺復甦的質量。

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如果您遇到了心臟驟停的病人,不要驚慌,按4步原則進行救治:

一喚,問話、拍肩、判斷意識;二看,觀察呼吸和脈搏;三呼,及時呼叫120;四復甦,做好準備後,進行持續的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

大家看,心肺復甦不難吧?掌握了這個技能,您伸出的援助之手,就可能挽回一個生命。

科普 | 生死一線 心肺復甦能救命!

延展閱讀

科普 | 生死一線 心肺復甦能救命!

如果有條件拿到除顫儀,儀器就位後可以立即打開,根據語音或屏幕提示進行操作,除顫後可以繼續進行心肺復甦。文後也給大家準備了心肺復甦和除顫儀使用的教學視頻,由北京120急救中心示範講解,請大家關注。

北京120急救中心-心肺復甦演示

北京120急救中心-除顫儀使用

美國心臟協會近期也發表了一個關於心肺復甦的聲明,強調了心肺復甦培訓的重要性。下面我們把全球統一的心肺復甦標準技能列給大家參考:

·對心臟驟停患者進行識別、呼救、判斷、復甦;

·快速(頻率100~120次/min);

·用力(深度5~6 cm)進行胸外按壓;

·胸廓充分回彈;儘量減少按壓中斷;

·通氣有效但避免過度通氣;

·正確使用體外自動除顫儀(AED)以及正確應用海姆立克急救法進行氣道異物梗阻患者的急救。

科普 | 生死一線 心肺復甦能救命!

來源 | 健哥說心臟

作者 | 心內科 劉健

科普 | 生死一線 心肺復甦能救命!科普 | 生死一線 心肺復甦能救命!
科普 | 生死一線 心肺復甦能救命!

下載APP 就醫更方便

科普 | 生死一線 心肺復甦能救命!

我知道你在看呦

科普 | 生死一線 心肺復甦能救命!科普 | 生死一線 心肺復甦能救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