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生功过难评毁誉参半的原因

导语: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相信没有人会不知道这位后世褒贬争议极大的始皇陛下。在秦始皇的出生问题上,史料记载相似,都同意始皇是秦国庄襄王的儿子。庄襄王在赵国做人质时,吕不韦这位精明的商人看上了他,把自己的妾赵姬赠给了庄襄王,而后生下了秦王政。秦王政的幼年时期过得并不是很好,这种残酷环境下形成的性格自然会有许多缺陷,比如小心谨慎,性格多疑,崇尚武力等。后来成功继位秦王,一统天下。重用李斯,尉缭,赵高等人才。明法度,统一度量衡文字等,权力稳固后东巡,并追求仙道,但他并不知这繁华表象下的暗流涌动、诡谲难测。

但他终究让自己流传千古,实现了另一种形式的,他一直追求的"不朽"。

造成

(图1*秦始皇画像)


秦始皇的重要成就

公元前233年,由于李斯对韩非的忌惮与嫉妒,建议秦王先攻下韩国。秦王欣赏韩非的才华,却禁不住臣子的挑衅,听从了李斯扣留韩非的建议,韩非服毒身死云阳,韩王向秦称臣。公元前228年,秦国军队俘虏赵王,赵国全部被平定。公元前227年,此时已人人自危,燕太子丹虽然派遣荆轲行刺秦王,却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行刺失败。公元前225年,秦获得魏的全部土地。公元前223年,昌平君死,楚灭。公元前222年,灭燕。公元前公元前221年,俘获齐王田建,自此,秦王扫六合结束。刚一统天下,秦王便开创了帝制,从此称秦始皇。

随后,为了加快各地区融合发展,秦始皇统一了法令,度量衡,文字等。崇尚水德,以黑色为尊,同时,也制定了严苛的律法。与此同时秦始皇还南平百越,北击匈奴,不得不先感叹一下秦始皇的勤劳,百越之地久攻不下,匈奴战斗力亦是顽强。著名的万里长城便是为了抵御牛皮糖一样的匈奴而建立的。

取得成就的原因

秦始皇成就的取得绝非偶然,单单从扫六合来说,这也是一件普通人绝对做不到的事情。首先,在秦昭王和秦庄襄王在位时期,秦国已经透露出剑指天下的意向了。兼并东周,攻打赵国,韩国,魏国,三国割地求和。这为秦始皇一统天下铺了极好的路,秦始皇也不负所望,完成了秦国大业,且放眼于四海,望华夏海晏河清。

其次,便是他善于用人,并相信自己所用臣子的谏言。这点是为君者非常好的优点,像李斯的《谏逐客书》,他认为很有道理,便放弃驱逐各地贤能之士。最后,当然是其个人的能力与魅力了,雄才大略,这是人们公认的事实了

造成

(图二*度量衡 )

造成

(图三 *六国图)


秦始皇犯下的过失

广为人知的想必便是焚书坑儒了,这一李斯提出的巩固统治的方法让秦始皇背负着千载骂名。还有阿房宫,从唐杜牧写的《阿房宫赋》里头便可看出它的极尽奢华,还有那哭塌长城的孟姜女,壮丽宏伟的骊山墓,无一不在控诉着秦始皇大兴土木的暴行。那是个文明没有发展起来的年代,那还是个草菅人命的时代,秦朝各种酷刑让现在的我们目瞪口呆。

赋税徭役压着老百姓,让他们喘不过气来。试想,刚结束哦过浩荡大变的大地上,谁能马不停蹄地劳作呢?他认为自己功高三皇、盖五帝,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去,他都要做这皇帝,并追求长生不老。正是这焚书坑儒、大兴土木、苛捐杂税、刑法严酷草菅人命、权力妄想让他的梦化归乌有,为秦二世而亡埋下隐患。

造成

(图四 李斯)


形成过失的原因

首先,是其小时候的经历所致。秦始皇小的时候逢大旱,饿死了很多人。他与母亲流浪,受制于人处较多,即使是后来入赢姓,也为了争夺继位权而忧愁。其次,便是他对武力的过于依赖与崇尚。虽设有八十博士,但其形同虚设。相反武官的待遇就明显不同了。当然,在秦始皇的认知里,有了武力,就可以不用被欺负,有了武力,才能一统天下。他能建国,却不会守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法家思想的胜利。把时间线拉长,我们会发现,无论何时,都能看到法家的影子。秦二世而亡之后,君主显然发现了儒家思想的好处,但从未放弃过法家的理论。

还有,便是李斯的影响,李斯是坚决维护法家的,所谓焚书坑儒便是李斯提的建议,秦始皇由于对李斯的信任与觉得思想统一是十分必要的,而下令实施。也有一种说法,说他坑的不是儒士,而是术士。但无乱如何,百姓,亦或是我们只会说秦始皇焚书坑儒,而不是说李斯焚书坑儒。最后,便是人之常情了,在他登顶天下,他把控不了这庞大的权力,

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原来始皇也不例外,竟妄想与天比高。可能是年龄大了,但其实也不算是很大,四五十岁了,便痴迷于寻仙问道。虽然在东巡时他也没有忘记抚查各地民情,但与平时的大兴土木,人力相结合,所有人只会记得他那糊涂荒唐的念头。

造成

(图五*秦兵马俑)


结语

无论如何,秦始皇是伟大的。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个新事物,迈出第一步是何等的艰难。秦始皇以其宽厚的胸襟,雄才大略和非人的勇气,迈出了那个时代中国新征程的第一步。从秦始皇的一生来看,其所犯过错乃是人之常情,他想让一切永存,无论是他的生命,亦或是他的国家,但这是违背了自然规律的,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谓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没有永远留存的东西。总的来说,秦始皇早期是一个能够明辨是非,虚心纳谏,有谋略有野心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后期则是恐惧死亡,贪于权势。始皇一生,坚信武力,自以为城池固若金汤,却不晓得人心才是最坚固的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