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航母用省名命名,那省的名字被用完了該怎麼辦?

倪翠坪


中國的航母已經起航了,現在中國已經有了兩艘航母,一艘是改造的烏克蘭的航母叫做遼寧艦,一艘是我國自產的航母叫做山東艦。我國有了航母在大海上航行,的確有了足夠的信心和依靠,至少在海上作戰提高了戰鬥力,能夠為我國沿岸的水域安全保駕護航。



航母的費用是非常的高的,一般的國家是支撐不了航母的運轉的費用,所以絕大部分國家是沒有航母的。按照我國的經濟實力,我國也只能夠建造6~8艘航空母艦,這樣也能夠保障了我國沿岸水域的安全,至少能夠抵抗外來侵略者的入侵。

我國已經向世界宣佈永遠不稱霸,但並不意味著侵犯了中國的利益不進行反抗,特別像臺灣這樣的寓意獨立的情況下,也不能夠放棄動用武力。全世界只有中國才敢這麼去宣佈自己對外的關係,才能夠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我國的航母命名是以省的命名為主,也許有人擔心我國省命名的航母都用完了以後,以後再怎麼去命名呢?其實要了解航母的真正用了,大家就不會有這麼樣的擔心了。也就是說我國最多建造8艘航母,就能夠遍佈我國的海岸線,所以我國有34個省份,是不可能去見到34個航母的。

即便是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大經濟實體,其國家的財力是非常雄厚的,但是美國說擁有的航母也僅僅為11艘,當然美國擁有航母來稱霸世界,可以說在美國成立260年的時間內,只有13年的時間沒有發生戰爭。可是這樣的國家航母也不是太多,所以我國建設的航母也不會太多,至少不會超過美國人的。


三農一姐


胃口有點大啊,航母命名將省份用完,那起碼也要建30多艘航母了;不過也不用太擔心,用完了可以重頭再來,這是多國海軍通行做法。

按照《海軍艦艇命名條例》來看,航母在我國被定位為一級艦,其命名以行政省和直轄市命名,我國首艘航母就被命名為遼寧艦,國產首艘航母則是被命名為山東艦,後續還會有臺灣艦、廣東艦、海南艦等等,這一點應該是沒有爭議的。曾幾何時軍迷們熱議的“皮皮蝦”、“毛澤東”等命名是不可能出現的了。

加入我國航母將所有的省份和直轄市全部用完,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就是說我國有23個省份,4個直轄市以及兩個特別行政區和5個自治區,符合航母命名要求的加起來總計34個,也就是說至少有34艘航母才能出現行政省或直轄市被用完的問題,以當前的發展態勢看,那時我國不敢稱得上是航母強國,航母大國的身份是當值無愧的。

一般航母的服役年限在40-60年左右,有些國家的航母服役時間更長一些。我們以40-60年為一艘航母的全壽命服役週期,34艘航母的總服役年限將是一個可怕的年限數字。通俗點講,我國航母總數超過34艘,以後續保持十艘航母在役,保守計算也將是在幾百年之後的。我們的軍迷朋友這個心操的有些早了,孫子手裡也比一定能看到的結果,爺爺這個心顯然有些操過頭了。

按照我國先前的慣例,對於一些有英雄事蹟傳承的艦艇艦名在後續的艦艇中得到延續,這種例子在我軍極為廣泛。比如我國首艘第四代導彈驅逐艦055型萬噸大驅,首艦被命名為南昌艦,舷號101.不管是這個艦名還是舷號在人民海軍發展史上都有重要意義,單純的來看看艦名,南昌艦到055已經使用了三代,第一代南昌艦是接收的國民黨起義艦艇,排水量千餘噸;第二代南昌艦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代導彈驅逐艦051型,成為人民海軍首艘旗艦,舷號163,於1982年服役,2016年退出現役。

從南昌艦的艦名傳承來看,先後經歷三代,從千餘噸的噸位一直到今天新南昌艦的滿排12500噸,見證了人民海軍驅逐艦更迭換代的發展歷程。所不同的是,艦名得到沿用的同時,每一代艦艇的舷號發生了變化,第二代南昌艦舷號163,第三代則為101,這也就使得三代艦艇還是很好分辨的,也不違背海軍有關艦艇退役後艦名、舷號全部退役的規定,在管理上也不會出現混亂,更多是作為一種精神得到傳承。

航母亦是同樣的道理,我們首艘航母遼寧艦啟用舷號為16,就算是發展34艘,按照舷號延續的規律,第34艘航母的舷號也是49,到了第35艘我們的行政省和直轄市就用完了,但是舷號並沒有用完,兩位數的舷號還有50個,第35艘航母舷號將是50,但是名稱就可以重新啟用,遼寧艦也可以、山東艦也可以,秉承的一個原則就是艦名2.0版本的艦艇已經退役,凡是退役的都可以重新啟用,畢竟一艘航母服役年限大致最多也就是60年,這並不是不可能的,且和驅逐艦一樣,艦名相同,但舷號不重複,也不存在混淆的問題。

當然這些都只是後話了,說不定在以後海軍會根據發展情況對現有的命名條例進行修改,也不是不可能的,畢竟未來是充滿未知的,凡是都有可能發生。不用擔心航母沒有艦名,一代用完,我們開啟第二代的征程,第二代結束了還有第三代,這不是太大的問題。


鷹鴿分析


不可能建這麼多航母,省名用完,再加數碼不就行了嗎。例如:遼寧2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