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援鄂戰隊】這個低調的客家男孩,回到廣州才分享這篇戰疫日誌

【廣東援鄂戰隊】這個低調的客家男孩,回到廣州才分享這篇戰疫日誌

池千勉,中腫援鄂醫療隊的一名默默無聞的“男丁格爾”。這位低調的客家男孩,平日裡很少跟後方講抗疫一線的故事。直到那天要蒐集醫療隊員的信息,他才跟官微君分享了幾段他在馳援的日子裡寫在自己電腦裡的日誌。讀完他的日誌,官微君被他善良的內心、細膩的筆風感動了,這裡分享給大家,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低調的中腫馳援隊員。

【廣東援鄂戰隊】這個低調的客家男孩,回到廣州才分享這篇戰疫日誌

● 2020.1.31 大年初七 陰

大年初七的天氣有些格外地陰冷,路上戴著口罩稀疏的路人街景,似乎加深了這一份寒冷。看著手機上醫院發佈的組建援鄂醫療隊的倡議書,報名正在進行時,我在想我是否可以參加。

我,在重症監護室工作6年半的專科護士,雖然無在傳染病醫院的工作經驗但平時也偶有接觸過有傳染病的患者,也定期參加醫院組織的控感培訓。家人,父親是名有著堅定信念的老黨員;母親,她應該會擔心、會害怕,但她是個善良的人,她也希望我能幫到更多的人;哥哥是一名退伍軍人,他應該更能理解若有戰,召必回的。

於是,我報名了。

●2020.2.8 元宵節 陰 大風

元宵佳節,坐在空曠的大巴車上,凜冽的寒風吹到臉上就像刀刮一樣,我感受著從未體驗過的刺骨的寒冷,此刻武漢的道路上,除了我們這輛車,什麼也見不到。回想起剛剛結束的最後一次的培訓內容,知道自己明天就踏入一個全新的崗位了,不知自己能否做好。一縷陽光透過樹枝灑在臉上帶來了一絲溫暖,願萬縷陽光照耀這片大地,清掃一切魑魅魍魎,我願做一縷陽光。

【廣東援鄂戰隊】這個低調的客家男孩,回到廣州才分享這篇戰疫日誌

下午3點被尿憋醒的我竟然有種喜悅,畢竟已經超過14個小時無尿了,回想起凌晨第一次上班的那一幕幕場景:昨晚23時50分準時在酒店門口集合,坐上了0:00開往協和醫院西院的大巴,由於ICU人手緊缺,上班只能由4小時制改為6小時一班制,我們這個五人小組就是要上凌晨2:00~8:00的班。

【廣東援鄂戰隊】這個低調的客家男孩,回到廣州才分享這篇戰疫日誌

凌晨進駐重症病房

經過40分鐘的路程,我順利到達醫院,凌晨1點上了個洗手間的我們連水都不敢喝,穿上成人紙尿褲換上洗手衣開始穿防護服,穿好後大家相互檢查一遍,在衣服上寫上相互的名字和鼓勵的話。凌晨1:50,我們進隔離倉開始交接班。我和一位協和醫院的老師分管4個床位,4個病人都是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的危重患者,其中一個病人還上了血濾。呼吸機 、血濾機、輸液泵都是自己從未接觸過的品牌的產品,幸好原理都相同,經過簡單的講解都可以使用。

【廣東援鄂戰隊】這個低調的客家男孩,回到廣州才分享這篇戰疫日誌

真正的困難還在後面,30分鐘後,經過一系列的護理操作下來,我已經全身出汗,估計裡面洗手衣已經溼透了,2小時後護目鏡全是水霧,視線模糊;3小時血濾的患者需要複查動脈血氣分析,要為他抽動脈血,平時的經常做的事情,此次卻異常困難,因為戴著3層的手套,在患者橈動脈根本就感覺不到任何搏動,最後還是在腹股溝抽到的。4個小時剛乾透的衣服又開始出汗了……

【廣東援鄂戰隊】這個低調的客家男孩,回到廣州才分享這篇戰疫日誌

脫下防護服,明顯壓痕的臉

● 3月11日 晴

今天江*虎轉出了ICU,看著他我想我會銘記這個名字,一個從絕望變成希望的例子。一個多月的ICU治療,經歷3次感染性休克,2次搶救,急性腎衰,從氣管插管到高流量再到鼻導管,由鎮靜到煩躁不安到理解配合,看到了他的轉出,讓我們知道之前一切的辛苦都值得,我們正是為了這一個個的希望而努力的。

昨晚管的是19和20床,這兩個病人的病情剛好是兩個極端。19床明天應該可以轉出ICU了,我看他躁動的情況我都覺得他下床估計都可以跑了;而20床剛好相反,多個器官衰竭,上著血濾,呼吸機。忙過了一輪我開始坐下來寫交班了,但看到19床患者雖然約束著,仍然躁動不安,我走到了床邊試圖用語言去安慰他,但是好像不起作用,每次跟他講的時候很安靜也點頭有回應,但是過一會他就繼續煩躁,想想自己確實不是心理專科的,就在準備放棄時,想到了是否是語言不通的問題?於是我問了一遍一起上班的同事,還真找到了個和他是同個地方——恩施的同事解釋了一遍,也從他沙啞的聲音知道了他煩躁的原因:他在害怕、恐懼。

【廣東援鄂戰隊】這個低調的客家男孩,回到廣州才分享這篇戰疫日誌

我把寫交班的桌子搬到了他的床旁,讓他看著我寫著交班,有時離開去忙碌,閒下來握握他的手,說著他聽不懂的話,他還真的安靜了下來,或許陪伴才是他現階段最需要的治療吧。

來源: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編輯:朱曉華、李瀅、梁傑祥

責編:陳廣泰

【關注】合租如何避免感染?外出購物是否安全?李蘭娟院士答疑

【科普】冠狀病毒"族譜"曝光,這些防控要點,每一條都很重要!

【注意】1人已傳染40多人,還“跨省”,這個問題要警惕!

真棒

【廣東援鄂戰隊】這個低調的客家男孩,回到廣州才分享這篇戰疫日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