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紅啦!茶油“荒山“變“寶庫”,83戶貧困戶分166000元!

4月15日早上10點,臺裡村茶油產業園觀光亭人頭攢動,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當天是臺裡村生態茶油合作社的年度分紅儀式。

分紅啦!茶油“荒山“變“寶庫”,83戶貧困戶分166000元!

“以前這裡還是一片長滿野草的荒山,現在變成了產業園。因為產業園,我也實現了脫貧出列”村民潘老管激動地說。

在過去,臺裡村有1600畝的茶油果,村民都是通過小作坊加工後自己食用,經濟效益不高,這1600畝的茶油園也成為村民口中的“荒山”。

2019年,臺裡村脫貧攻堅指揮所響應號召,大力發展農村產業革命,壯大臺裡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脫貧致富,臺裡村成立了“從江縣臺裡村苗嶺生態茶油產業專業合作社”。

啟動資金從哪裡來?這成為茶油產業發展遇到的第一個難關。臺裡村駐村第一書記顧光勝向臺裡村定點幫扶單位貴州省高速公路管理局黨委遞交了《關於請求幫助臺裡村解決發展茶油產業資金的報告》,貴州省高速公路管理局黨委接到報告後高度重視,對報告迅速做出了回覆。據瞭解,貴州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同意出資25萬元,作為貧困戶加入合作社的入股資金,最後臺裡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根據臺裡村貧困戶的家庭收入實際情況,吸收了83戶貧困戶成為茶油合作社社員。25萬元資金平均量化到83戶貧困戶身上3020元,成為合作社營運資金。

“為了能更好地增強貧困戶的內生動力,臺裡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決定採用‘社員就是管理+社員就是客戶’的運營模式。即每個社員必須全程參與合作社的運營工作,83戶社員分批參與,包括共同收購茶油籽、共同搬運茶油籽、共同參與加工、共同參與銷售,同時對每次參與投工投勞的貧困戶發放一定的工資,既讓貧困戶有了參與感和成就感,又能增加貧困戶收入,積極性自然也就得到極大增強。”顧光勝說。

分紅啦!茶油“荒山“變“寶庫”,83戶貧困戶分166000元!

同時,社員又是合作社的客戶。為了防止臺裡村村內的茶油籽外流,合作社規定,在茶油籽收購價格同等的情況下,每個社員必須將家裡的茶油籽賣給合作社,並且合作社的收購價格會略高於市場價格。這樣既保證了社員利益,也保證了合作社的貨源。此外,把茶油籽賣給合作社的貧困戶,合作社在市場收購價的基礎上再按每斤茶油籽一塊錢進行補貼。

社員潘成珠去年因為帶孫子,沒能外出務工,為了能給家裡增加一份收入,他每天都細心打理著家裡的3畝茶油地。2019年收成還不錯,他收穫了近300多斤茶油籽,按照市場價每斤8塊賣給了合作社。此外,加上幾百元的勞務補貼和2000元的分紅,潘成珠成功實現了2020年經濟達標。

據介紹,通過這樣的模式,臺裡村茶油合作社2019年一共收到茶油籽4萬餘斤,帶動臺裡村及附近4個貧困村近600多戶村民實現茶油產業增收。

臺裡村茶油加工合作社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利用從江縣喬盛科技有限公司成熟的工藝和包裝技術作為加工平臺,深入開展合作,省去了購買機械設備的成本和加工成本。“同時,我們合作社將茶油加工剩下的油渣給喬盛科技作為加工費,這樣就能省下更多的利潤用來分紅,把更多利益讓給百姓。”

2019年,合作社一共生產出成品山茶油3200瓶,每瓶按158元的價格進行銷售,截止2020年3月份已經全部售出,實現盈利29萬元。合作社採取“7:2;1”比例進行分配,10%作為臺裡村集體經濟,20%作為合作社運營資金,70%作為社員分紅,最終實現83戶社員分紅166000元。在壯大臺裡村集體經濟的同時還帶動了臺裡村的產業發展。

記者:楊曉敏 通訊員:何忠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